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志琦

作品数:137 被引量:1,09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0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56篇学成
  • 56篇化学成分
  • 27篇化学成分研究
  • 16篇三萜
  • 14篇青钱柳
  • 14篇黄酮
  • 10篇化合物
  • 9篇药物
  • 9篇色谱
  • 8篇皂苷
  • 8篇中药
  • 8篇细胞
  • 8篇坏死
  • 8篇活性
  • 7篇药材
  • 6篇心肌
  • 5篇药典
  • 5篇英文
  • 5篇中国药典
  • 5篇三萜皂苷

机构

  • 135篇中国药科大学
  • 51篇江苏省中医药...
  • 36篇暨南大学
  • 9篇南京中医药大...
  • 9篇澳门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比利时鲁汶大...
  • 2篇南京工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昆明生达制药...
  • 1篇大理学院
  • 1篇广东食品药品...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金华职业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137篇殷志琦
  • 73篇叶文才
  • 48篇赵守训
  • 33篇张健
  • 18篇汪豪
  • 17篇张健
  • 16篇刘静涵
  • 14篇杭秉茜
  • 14篇蒋翠花
  • 12篇张雷红
  • 10篇张庆文
  • 9篇张现涛
  • 7篇张晓琦
  • 6篇沈文斌
  • 6篇张健
  • 6篇王磊
  • 6篇王磊
  • 5篇刘利
  • 5篇张东建
  • 4篇廖红

传媒

  • 28篇中国药科大学...
  • 14篇中国中药杂志
  • 7篇Chines...
  • 6篇天然产物研究...
  • 5篇中草药
  • 4篇药学与临床研...
  • 3篇药物生物技术
  • 3篇药学学报
  • 3篇亚太传统医药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学进展
  • 2篇蚕业科学
  • 2篇海峡药学
  • 2篇第四届全国药...
  • 2篇第四届全国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中成药
  • 1篇同位素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岭南药用植物资源与葛洪肘后备急方药物被引量:1
2012年
概述了《肘后备急方》内容,由晋至金朝的演变,和葛洪在炼丹、古代化学以及青蒿治疗疟疾上的贡献。论述了青蒿治疟的发现和青蒿素、青蒿素类药物的发明、研制,在抗疟疾病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1 600余年以来,在药物发现、发明上的一大传奇事迹。《南岭植物名录》是岭南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开发的重要资料;《葛洪肘后备急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宝贵遗产,和岭南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开发的重要基础。
赵守训叶文才顾吉衡刘静涵张晓琦殷志琦汪豪张雷红郭耀宗冯建新
关键词:肘后备急方
僵蚕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0
2004年
目的 :研究僵蚕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层析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并利用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 7个化合物。结论 :其中
殷志琦叶文才赵守训
关键词:僵蚕化学成分硅胶柱层析纯化中药
点地梅中活性三萜皂苷的研究
<正>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系报春花科(Primulaceae)点地梅属(Androsace L.)植物,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和秦岭以南各省区。点地梅全草可入药,具清热解毒、消...
殷志琦王磊李承花张冬梅王英赵明车镇涛叶文才
文献传递
宽叶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对宽叶大戟(Euphorbia lat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萘酚(kaempferol,1)、槲皮素(quereetin,2)、山萘酚3-O-β-D葡萄吡喃糖(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5)、白桦酯醇(betulin,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正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10)。化台物1-10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张雷红张现涛叶文才殷志琦郑丹赵守训
关键词:EUPHORBIALATIFOLIA
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0
2006年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纯化,从菊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分离鉴定为香叶木素(chrysoeriol,1),木犀草素(luteolin,2),芹菜素(apigenin,3),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oeriol 7-O-β-D-glucopyranoside,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 7-O-β-D-glucopyranoside,5),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 7-O-β-D-glucopyranoside,6),刺槐苷(acacetin 7-O-β-D-glucopyranosyl(6→1)-α-L-rhamnopyranoside,7),金合欢素7-O-(6″-O-乙酰)-β-D-葡萄糖苷(acacetin 7-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8),金合欢素(acacetin,9),山奈酚(kaempferol,10),异泽兰黄素(eupatilin,11),大黄素(emodin,12),大黄酚(chrysophanol,13)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14)。其中化合物8-14均为首次从菊花中分离得到。
张健钱大玮李友宾殷志琦
关键词:菊花化学成分黄酮蒽醌
三萜类化合物降血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5年
三萜类化合物在预防糖尿病和降血糖活性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发现,三萜类化合物能够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促进糖摄取,减少肝脏糖原分解与糖异生,抑制α-糖苷酶、醛糖还原酶(AR)和二肽基肽酶-4(DPP-4)的活性等。本文对三萜类化合物的降血糖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该类化合物降血糖活性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诸夔妞吴正凤蒋翠花操兰洁张健殷志琦
关键词:三萜类化合物降血糖
化橘红香豆素类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9
2012年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化州柚(Citrusgrandis‘Tomentosa’)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1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6-异丙氧基-7-甲氧基香豆素(1)、5-羟基-8-(3'-甲基-2'-丁烯基)呋喃香豆素(2)、紫花前胡苷(3)、methylcnidioside A(4)、methylpicraquassioside A(5)、cnidioside A(6)、佛手酚(7)、异欧前胡素(8)、6',7'-二羟基香柠檬素(9)、马尔敏(10)、橙皮内酯(11)和异橙皮内酯(12).化合物1~6为首次从柑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牛艳王磊王磊黄晓君张晓琦殷志琦
关键词:化橘红化学成分香豆素
金丝桃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4年
金丝桃属植物主要含有苯并二蒽酮类、间苯三酚类、黄酮类、苯丙酸、香豆素类、挥发油等多种成分 。
殷志琦王英张冬梅叶文才赵守训
关键词:金丝桃属化学成分藤黄科黄酮类
MRI对比剂Gd-DO3A-Ether-Rhein的合成及其坏死亲和性研究
2019年
以大黄酸为底物、醚链为连接臂合成磁共振成像(MRI)对比剂并评价其坏死亲和性。合成新的配体10-{[6-(1,8-二羟基蒽醌-3-甲酰氨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羰酰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DO3A-Ether-Rhein,即E1),再与Gd 3+配位得到顺磁性对比剂10-{[6-(1,8-二羟基蒽醌-3-甲酰氨基)乙氧基乙基]氨基}羰酰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三乙酸合钆(Gd-DO3A-Ether-Rhein,即GdE1)。分别在高热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坏死模型和微波消融诱导的大鼠肌肉坏死模型上评价探针的坏死亲和性。动物试验中,分别在给予GdE1(0.1 mmol/kg)前和给药后0~9 h进行MRI成像,Gd-DOTA(1,4,7,10-四乙酸-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钆)作为对照。MRI成像结果表明,坏死细胞的信号强度(4 369±70)显著高于正常细胞(2 555±84)(P<0.05);在GdE1给药后3 h,坏死肌肉与正常肌肉的对比度为2.00±0.12,显著高于给药后0 h(1.27±0.03)(P<0.05)。上述结果表明,GdE1具有良好的坏死亲和性,在坏死相关疾病的诊断上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张立邦张东建高萌高萌吴天泽金乔梅张健殷志琦
关键词:对比剂
白僵菌转化的一个新蒽醌苷类化合物(英文)
2008年
目的:研究白僵菌对大黄酸葡萄糖甲基化的转化作用。方法:在白僵菌培养液中加入大黄酸底物,利用生长细胞对其进行生物转化。发酵液离心后用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通过各种色谱方法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运用氢谱碳谱以及二维核磁共振光谱鉴定结构。结果:转化产物为大黄酸糖基化衍生物,结构鉴定为7-O-(4′-甲氧基-β-D-葡萄糖)。结论:芦荟大黄素(1)是一个新化合物。
殷志琦王磊叶文才张健周长林赵守训
关键词:白僵菌大黄酸糖基化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