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微小RNA-210(miR-210)与脑微出血(CMBs)的关系。方法纳入2018-12—2021-06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35例行MRI-SWI检查的非急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按照CMBs的影像诊断标准分为CMBs组176例和非CMBs组159例。记录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静脉血bFGF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210相对表达量,分析两种因子与CMBs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2组血管新生因子比较,CMBs组bFGF(59.27 vs 43.52)、miR-210(3.22 vs 1.00)水平均高于非CM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影响后,bFGF(OR=1.313,95%CI:1.208~1.427)和miR-210(OR=2.110,95%CI:1.555~2.862)是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bFGF、miR-210预测CMBs的AUC分别为0.937(0.910,0.965)、0.873(0.833,0.913),对CMBs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bFGF、miR-210与CMBs相关,bFGF、miR-210水平升高将增加CMBs发生风险。
目的:讨论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选择和疗效分析。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包医一附院收治的小脑出血患者74例,小脑半球出血<10 m L的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有脑干受压表现,血肿破入第四脑室,导致脑室系统梗阻者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小脑半球出血量≥10 m L患者,经家人同意后先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再行小脑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小脑血肿量<10 m L者38例,其中有5例出现脑干受压和梗阻性脑积水,给予侧脑室穿刺清除术,其余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小脑出血量≥10 m L者36例,其中有4例因患者家人拒绝手术而只行内科保守治疗,均死亡外,有13例行单纯侧脑室穿刺引流术,19例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小脑血肿穿刺清除术。保守治疗组有效率81.0%,死亡率18.9%。手术治疗组有效率86.4%,死亡率16.2%。主要死亡原因是脑疝。结论:在临床中一定要根据患者临床特点、血肿量和对脑干及脑室引流的影响,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小脑出血预后和生存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