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樊怿辉

作品数:30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市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3篇手术
  • 11篇食管
  • 9篇食管癌
  • 6篇术后
  • 5篇胸腔
  • 5篇胸外
  • 5篇胸外科
  • 5篇外科
  • 5篇细胞
  • 5篇肺癌
  • 3篇定位装置
  • 3篇胸腔镜
  • 3篇引流
  • 3篇食管癌根治
  • 3篇切除
  • 3篇微创
  • 3篇围手术
  • 3篇围手术期
  • 3篇结节
  • 3篇肺结节

机构

  • 24篇南通市肿瘤医...
  • 5篇南通大学附属...
  • 2篇南通大学

作者

  • 30篇樊怿辉
  • 19篇施民新
  • 15篇陈赛华
  • 10篇居冠军
  • 5篇周晓梅
  • 4篇陆海敏
  • 4篇肖婷
  • 4篇刘红利
  • 3篇谢鹏飞
  • 3篇刘郁鹏
  • 3篇张春荣
  • 3篇王强
  • 3篇王伟
  • 3篇黄向华
  • 3篇陈赛华
  • 2篇陈橼
  • 2篇严煜
  • 2篇程春
  • 1篇周建萍
  • 1篇许广照

传媒

  • 4篇交通医学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循证护理
  • 1篇肿瘤多学科综...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便携式监护仪连接线整理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监护仪连接线整理定位装置,包括连接线整理定位装置,在连接线整理定位装置上设有基板,基板的一侧设有限位槽基板,限位槽基板的内部均匀设有卡槽,基板的中央一侧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设有调节基板,连接头与...
肖婷樊怿辉刘郁鹏姜霞
文献传递
吲哚菁绿近红外光成像技术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中行淋巴引流显影的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中,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近红外光成像技术,对食管癌手术中淋巴引流成像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行荧光腔镜MIE入组患者120例,术前均行胃镜下食管肿瘤周围ICG黏膜下注射,分为ICG注射浓度对比组(ICG浓度对比组)39例和ICG注射间隔时间显影组(ICG间隔时间组)81例,观察比较两组淋巴引流的显影效果。结果:(1)ICG浓度对比组:ICG低浓度(2.5 mg/mL)胃镜下食管肿瘤周围黏膜下注射较高浓度(5 mg/mL)更易染色成功(P=0.001)。(2)ICG间隔时间组:胃镜下自ICG溶液(2.5 mg/mL)注射至荧光腔镜MIE的间隔时间会影响淋巴引流成像效果。ICG最佳显示间隔时间为143 min,其灵敏度为84.7%,特异度为9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95~0.995(P<0.001)。结论:ICG近红外光成像技术可用于荧光腔镜MIE术中的淋巴引流成像。低浓度ICG(2.5 mg/mL)术前胃镜下食管肿瘤周围黏膜下注射可获得较高的染色成功率;胃镜下ICG注射到接受手术的间隔时间与成像效果有关,最佳时间间隔为143 min。
樊怿辉田晓锋居冠军施民新刘雷夏小春戴文成陈一彪李庭华潘静陈赛华
关键词:食管癌吲哚菁绿
单管连续侧孔胸管引流在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后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单管连续侧孔胸管引流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VATS肺叶切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分别采用改良单胸管引流(A组,47例)和双胸管引流(B组,45例),比较术后胸管引流相关资料。结果 A组和B组的胸腔引流量、引流管保持时间、自控镇痛按压次数、口服镇痛药给药次数、注射吗啡次数和VAS疼痛评分最大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拔管后,B组有1例因液气胸再次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结论单管连续侧孔胸腔引流与传统的双管引流效果相仿;但前者置管便捷、创伤小,且花费少,更适合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
樊怿辉周晓梅陈橼陆海敏
关键词:胸腔引流管
血浆循环游离DNA水平及其完整性用于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水平及其完整性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肺结节组60例与恶性肺结节组5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浆cfDNA水平和cfDNA完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血浆cfDNA水平、cfDNA完整性、CEA、Cyfra21-1单独和联合应用对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肺结节组血浆cfDNA、CEA、Cyfra21-1水平依次为1 154.83(452.85,1 642.31)、7.93(3.21,10.31)、5.75(2.85,8.12) ng/mL,分别高于良性肺结节组的385.43(176.45,704.55)、2.67(1.36,5.45)、2.74(1.43,3.96)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恶性肺结节组患者cfDNA完整性为0.68(0.47,0.91),高于良性肺结节组的0.37(0.26,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cfDNA水平和cfDNA完整性与恶性肺结节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直径、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cfDNA水平、cfDNA完整性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均大于或高于CEA、Cyfra21-1;血浆cfDNA、CEA、Cyfra21-1水平和cfDNA完整性联合诊断恶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四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cfDNA水平和cfDNA完整性对恶性肺结节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肺结节良恶性辅助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居冠军施民新樊怿辉陈赛华刘红利龚海鹏朱桂娟
关键词:肺结节良恶性血浆癌胚抗原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及咳痰,其中1例出现痰中带血,经胸部影像学诊断为左上肺占位2例,右上肺占位1例;3例患者均行肺叶切除。结果:3例患者均经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均符合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SMA)均为部分阳性。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的有效手段,因部分病例会出现复发及转移,故有必要进行长期随访。
张春荣樊怿辉谢鹏飞施民新
关键词: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手术免疫组化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胸膜SFT,其中5例出现咳嗽、咳痰及胸闷等症状,1例因体检发现无症状,均经胸部影像诊断为胸腔占位,5例经后外侧开胸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部分肺组织,1例行胸腔镜手术完整切除肿块。结果本组病例均经手术完整切除,无围手术期并发症,胸管留置2~5d,平均3d,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D34均呈阳性表达。最长随访时间为40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SFT的必要手段,因部分病例会出现复发及转移,故长期的随访是必要的。
张春荣施民新樊怿辉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手术CD34
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术式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分析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与肺段切除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 :老年Ⅰ期NSCLC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叶切除组30例、肺段切除组24例和楔形切除组48例,随访1年,比较3组的近期疗效。结果:肺叶切除组手术时间136.78±20.65min,术中出血量112.48±20.03m L,住院时间7.78±2.15d;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95.58±12.97min,术中出血量84.59±11.14m L,住院时间6.45±2.03d;楔形切除组手术时间82.45±9.35min,术中出血量67.69±8.35m L,住院时间5.23±1.58d;楔形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肺叶及肺段切除组(P<0.05),且肺段切除组显著少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叶切除组并发症2例(6.67%),死亡0例,局部复发2例(6.67%),远处转移0例;肺段切除组并发症2例(8.33%),死亡1例(4.17%),局部复发1例(4.17%),远处转移1例(4.17%);楔形切除组并发症1例(2.08%),死亡1例(2.08%),局部复发4例(8.33%),远处转移1例(2.08%);3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d内死亡率、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限性肺切除(肺楔形与肺段切除)治疗老年Ⅰ期NSCLC安全可行,疗效与肺叶切除相当,但局限性切除的创伤更小,且以楔形切除创伤最小,对于肺组织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较为适用。
谢鹏飞樊怿辉陆海敏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
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流畅度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胸腔闭式引流管流畅度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夹套,用于夹持引流管,所述夹套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部左侧面镶嵌有超声探头,所述超声探头的下方设置有颜色识别传感器;夹板,安置于所述弧形槽的内部...
肖婷樊怿辉高淑华王鸿伟李晓丽
文献传递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析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80例行根治手术治疗的食管、贲门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行早期肠内营养的EN组(enteral nutrition,40例)和行早期肠外营养的PN组(parenteral nutrition,4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或者静脉营养,观察和测定以及分析比较患者手术第1、8天相关营养指标,同时分析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支持治疗相关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营养支持治疗后,术后第8天相比于第1天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均有所升高,EN组患者相比于PN组患者有明显升高(P<0.05);P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支持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EN组患者明显优于PN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早期对食管、贲门癌患者行根治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且疗效显著,同时患者所需承担的医疗费用相对较少,与肠外营养比较具有更大优势。
黄向华王伟王强陈赛华樊怿辉施民新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肠内营养
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2014年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方式,及术前、术中、术后的血糖控制方法。结果:40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术前空腹血糖7.8~15.3mmol/L;均手术切除,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2.5%)、心律失常3例(7.5%)、肺部感染1例(2.5%)、低血糖1例(2.5%)、电解质紊乱3例(7.5%)、低蛋白血症29例(72.5%),经积极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严格监测和控制血糖,手术治疗比较安全。
陈赛华沈飚许广照黄向华张春荣樊怿辉谢鹏飞
关键词:糖尿病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