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庆威

作品数:60 被引量:38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关节
  • 11篇骨折
  • 10篇细胞
  • 10篇骨细胞
  • 8篇股骨
  • 7篇髋臼
  • 7篇膝关节
  • 6篇髋臼发育
  • 6篇骨头
  • 6篇股骨头
  • 6篇成骨
  • 5篇软骨
  • 5篇生物力学
  • 5篇缺损
  • 5篇髋关节
  • 5篇发育不良
  • 4篇蛋白
  • 4篇血管
  • 4篇韧带
  • 4篇手术

机构

  • 5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东北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人民医...
  • 2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鞍山市中心医...
  • 1篇沈阳航发科技...
  • 1篇丰县人民医院

作者

  • 60篇梁庆威
  • 15篇范广宇
  • 11篇张杭州
  • 10篇李良满
  • 10篇白希壮
  • 9篇王岩峰
  • 6篇王玉峰
  • 6篇朱悦
  • 5篇李旭
  • 4篇原银栋
  • 3篇王广欣
  • 3篇梁佐迪
  • 3篇王志宏
  • 3篇盛伟伟
  • 3篇吕刚
  • 3篇刘晓峰
  • 2篇宋禾
  • 2篇丛琳
  • 2篇薛向欣
  • 2篇杨军

传媒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现代康复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4
  • 1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3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骨结合VEGF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复合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蛋白复合骨(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
顾晓东梁庆威
文献传递
多发韧带损伤中严重内侧副韧带断裂不同治疗方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多发韧带损伤中内侧副韧带缝合与重建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1例行内侧副韧带缝合(缝合组),20例行内侧副韧带重建(重建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侧别、致伤原因以及术前膝关节Lyshlo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膝关节内侧间隙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年,平均3.2年。两组术后2年Lyshlom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yshlom评分及IKDC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前、后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术后2年两组膝关节内侧间隙均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中,内侧副韧带损伤经缝合或重建治疗均能恢复膝关节内侧稳定性,但重建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缝合术后。
张杭州梁庆威雷则鸣刘向南白希壮
关键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关节稳定性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1
2014年
我院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6例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认为全髋关节置换联合大粗隆再结合装置用于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相对有效、简单、可行的治疗方案,且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患者能早期负重下地,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顾世忠梁庆威李良满周志成刘晓峰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偏心距重建与聚乙烯内衬应力分布的三维光弹性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通过建立全髋关节三维光弹模型来研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偏心距重建与术后髋关节应力、稳定性、以及聚乙烯内衬磨损的关系。方法建立包括第3腰椎、骨盆、股骨、人工全髋关节假体以及外展肌在内的三维光弹模型。通过改变假体颈长(25,30,35,40mm)达到重建偏心距的目的。通过应力冻结和对聚乙烯内衬切片的光弹分析来测定聚乙烯内衬假体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颈长和偏心距与最大应力区的分布有较强的正相关性(r=0.926,P<0.01),与最大应力值的大小呈较强的负相关性(r=-0.950,P<0.01),与髋臼聚乙烯内衬应力分布的均匀程度呈较强的正相关(r=0.922;P<0.01)。颈长和偏心距变化时聚乙烯内衬的应力总体水平有差别(F=3.210>F0.0(53,60),P<0.05),并呈下降趋势(r=-0.978,P<0.05)。结论偏心距与人工全髋关节内的应力分布有密切关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应细致测量,适当地增加假体颈的长度,尽量使偏心距恢复到术前解剖水平。
梁庆威牟怡平王广欣高鹏飞
关键词:偏心距生物力学
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2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7
1998年
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田川法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共28例(29髋),随访时间3.2年。手术前后X线变化及临床评定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可使髋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改善,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恢复了正常匹配关系。
范广宇白希壮梁庆威
关键词:截骨术DDHRAO
血管基质混合物复合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微载体修复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2019年
背景: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很弱,利用软骨组织工程能更好地实现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种子细胞、细胞载体作为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新的探索。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血管基质混合物(ASVF)复合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微载体(CEDPs)修复SD大鼠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从大鼠腹股沟脂肪垫中分离获取ASVF,以湿法粉碎和脱细胞处理得到猪来源CEDPs,将两者混合,修复大鼠膝关节滑车直径2 mm全层软骨缺损。实验按移植物的不同分为空白组、CEDPs组、CEDPs+ASVF组。术后6周、12周取材,对标本进行Micro-CT分析,评估缺损去软骨下骨的重塑情况;标本切片后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以Wakitani评分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各组均有软骨下骨重塑,CEDPs+ASVF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均高于其他两组(P <0.05)。组织学分析显示CEDPs+ASVF组新生组织结构主要为透明软骨,其余两组为纤维组织与透明软骨混合分布,且CEDPs+ASVF组组织学评分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自体ASVF复合CEDPs可用于修复SD大鼠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鹏陈鹏陈鹏窦天旭高翔侯昂扬汤贺彭江梁庆威李旭
关键词:细胞外基质微载体软骨关节
机械分离法制备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混合物修复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采用机械分离法制备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血管基质混合物(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修复SD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从2周龄大鼠腹股沟部获取脂肪组织,采用机械分离法制备SVF。在36只8周龄大鼠右侧膝关节股骨滑车中央处建立直径2 mm全层软骨缺损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大鼠。按照软骨缺损的处理,分为空白对照组(BC):缺损处旷置;纤维蛋白胶组(FG):缺损处植入纤维蛋白胶;SVF+纤维蛋白胶组(SVFF):缺损处植入SVF+纤维蛋白胶。术后6、12周取材,参考国际软骨修复协会软骨修复大体评分标准评价标本修复情况;标本切片后进行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参考Wakitani评分系统评价标本修复情况。[结果]标本大体观察显示,SVFF组软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大体评分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分析显示,SVFF组缺损区修复组织以透明软骨为主,而BC和FG组缺损区修复组织以纤维组织为主,SVFF组组织学评分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分离法制备的脂肪来源血管基质混合物可用于修复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
陈鹏陈鹏陈鹏侯昂扬孙逊余文孙逊余文孟昊业彭江孟昊业彭江梁庆威
关键词:关节软骨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尤文肉瘤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
李旭范姝丽李岩梁庆威王居强王玉峰黄涛范广宇
尤文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仅次于骨肉瘤。最新报告显示尤文氏肉瘤的5年生存率仍然低于50%,因此,建立新的治疗策略来提高尤文氏肉瘤的治疗效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该研究从探讨尤文肉瘤EWS-Fli1融合蛋白转...
关键词:
关键词:尤文肉瘤骨肿瘤治疗蛋白激酶抑制剂
C9和CD59在大鼠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在继发性脑挫裂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补体系统在脊髓损伤中是否存在表达并参与继发性损伤目前却鲜有报道。目的探讨补体系统固有成分C9及补体调节因子CD59在脊髓损伤组织中的表达。设计随机分组、实验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完成,对象为55只体质量250~300g健康SD大鼠,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干预55只SD大鼠随机分损伤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成SD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于伤后12h,1,3,5,7d对脊髓损伤组织取材制成冷冻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C9和CD59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法图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各实验组伤后各时间点脊髓损伤组织的变性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及C9,CD59阳性反应物的表达部位及时程。结果伤后12h损伤组织中开始有C9[灰度阈值面积(thresholdarea,TA)(1.02±0.19),平均灰度值(averagegrayvalue,AG)(82.18±4.19)],CD59[TA(0.35±0.08),AG(95.12±4.89)]阳性表达,在伤后3d达到高峰(C9TA4.06±0.21,AG61.75±2.39;CD59TA1.21±0.14;AG69.08±2.18)之后表达逐渐减少,伤后1周趋于稳定(C9TA1.34±0.21,AG85.82±5.36;CD59TA0.42±0.07,AG96.21±2.97),随时间延长存在动态变化过程。
李良满梁庆威朱悦范广宇
关键词:脊髓损伤免疫组织化学补体
幼鼠髋臼发育与机械应力相关性实验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背景以往对髋臼发育不良的研究集中在X射线形态学,关于机械应力如何影响髋臼发育及解除机械压力后,髋臼发育不良修复的演变规律研究较少。目的阐明异常机械应力对髋臼发育,尤其对髋臼软骨生长板内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修复方法。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中国医科大学。对象清洁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150~200g,均为雌性,周龄为3周,由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饲养温度18~25℃,湿度40%~70%。干预将3周龄的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20只,左侧髋关节为实验侧,右侧为对照侧。A组2周内反复将髋关节手法脱位,而后将其复位;B组膝关节伸直位钢针固定,制作髋臼发育不良的动物模型,2周后拔出钢针;C组持续伸直位固定膝关节。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5,7,9,12周龄时进行钼靶软X射线、组织形态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A组5周龄时髋臼角比对侧增大约5°,软骨生长板内增殖层软骨细胞极向紊乱,7,9,12周龄时变化轻,两侧无差异;B组5周龄时髋臼角比对侧明显增大,7周龄时柱状细胞层极性紊乱,肥大的细胞层增多,9,12周龄时近正常;C组髋臼角比对侧持续增大,没有任何改善倾向,12周龄时臼缘内翻扁平,无明显柱状细胞排列,细胞核变小,细胞器减少,空泡形成。
梁庆威李良满范广宇原银栋
关键词:应力软骨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