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银传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扬农啤2号
  • 1篇叶片
  • 1篇叶片数
  • 1篇叶性状
  • 1篇优化技术
  • 1篇玉米
  • 1篇栽插
  • 1篇栽插密度
  • 1篇中粳
  • 1篇生产技术
  • 1篇施氮
  • 1篇施氮模式
  • 1篇水稻
  • 1篇啤酒大麦
  • 1篇种植密度
  • 1篇种子
  • 1篇种子生产
  • 1篇基因

机构

  • 5篇扬州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作者

  • 5篇柏银传
  • 2篇陈宗祥
  • 1篇华鹤良
  • 1篇吕超
  • 1篇邓德祥
  • 1篇黄志仁
  • 1篇许如根
  • 1篇马雷
  • 1篇张勇
  • 1篇陈后庆
  • 1篇王艳平
  • 1篇陈梨辉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种子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大麦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6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扬农啤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生产优质啤麦的优化技术研究
2003年
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啤麦生产的优势及影响啤麦质量因素的分析 ,讨论了栽培技术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结合扬农啤 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多年多点试验结果、大面积生产情况及近几年品质测定结果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扬农啤 2号在江苏沿海地区生产优质啤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与收藏技术。
许如根吕超柏银传黄志仁陈培红马雷
关键词:扬农啤2号优化技术啤酒大麦生产技术
玉米LFY同源基因ZFL1与多叶性状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06年
LFY基因是控制拟南芥花分生组织特异性的关键基因,该基因的突变会引起延迟开花和叶片形态变化。本试验以相同核背景(Y53)下穗上叶片数14叶和4叶的材料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4条ZFL1基因目的片段。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和测序,将测序片段进行拼接。通过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与Y53(4L)相比较,Y53(14L)在外显子3有一段13 bp的重复序列,造成ORF的改变,进而引起氨基酸序列改变。据此,初步认为多叶玉米ZFL1基因在外显子区域发生突变造成表达产物-转录因子结合靶基因的功能性失活,使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延迟,从而引起玉米穗上叶片数的增加。
张勇邓德祥陈梨辉柏银传王艳平
关键词:玉米基因
种植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水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控制在30.0万~34.5万穴/hm2之间、施氮按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6∶4可获得高产。
华鹤良柏银传陈宗祥李国生
关键词:栽插密度施氮模式水稻
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2015年
扬农稻1号系扬州大学农学院育成的高产、优质、抗多种病害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根据多年生产实践,依据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对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栽培技术、种子收获、清选、包装和贮藏等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扬农稻1号种子生产提供依据。
华鹤良李国生陈宗祥柏银传
关键词: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迟熟中粳新品种扬农稻1号的选育与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扬农稻1号是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与扬州苏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武育粳3号/68001//武育粳3号/扬粳201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度好、综合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柏银传华鹤良陈后庆
关键词:选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