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葡萄糖测定仪使用体会被引量:7
- 2003年
- 李晓新林琴彭科凤张雷
- 关键词:血葡萄糖
- 泪液淀粉酶测定在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自体颌下腺移植治疗角结膜干燥症术后泪液 (S T)中淀粉酶 (AMY)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 (IFCC)推荐的亚乙基封闭G7 PNP作底物的酶连续监测法 (EPS法 )测定移植术后S T液及 30例正常人泪液、颌下腺液AMY含量。结果 移植术后S T液中AMY呈高分泌状态 ;术后随时间推移 ,S T液中AMY呈现递减趋势 ;正常人泪液中亦含有高活性AMY。结论 正常人泪液中含有高活性AMY这一事实证实颌下腺移植术是可行的 ;S T液中高分泌水平的AMY提示移植腺体成活并有良好的分泌功能 ;S T液中AMY递减趋势可能与眼部微环境变化。
- 李晓新彭科凤朱正宏林琴
- 关键词:角结膜干燥症
- 不同方法检测成骨细胞中碱性磷酸酶的比较被引量:1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不同缓冲液和不同裂解方法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 (alkalinephosphatase,ALPase)活性的影响 ,建立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和条件 ,为研究骨代谢异常及骨质疏松症等骨病提供简便可靠的检测手段。方法 采取经体外培养 72h的成骨细胞 ,制备上清液、细胞裂解液和细胞反复冻融液样本 ,分别用二乙醇胺 (DEA)、碳酸盐 (CO=3)、2 氨基 2 甲基 1 内醇 (AMP)等 3种不同缓冲液种类的试剂 ,测定上述液体中的ALPase活性。结果 使用DEA缓冲液的 3种样本的测量值都为最高 ,且不精密度 (CV)较其他两种缓冲液小 ,各组比较分析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使用 3种缓冲液试剂 ,均以裂解液中ALP活性最高 ,而冻融液次之 ,上清液最低 ,分析结果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
- 李晓新林琴包振英
- 关键词: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体外培养
- 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及诊断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口腔粘膜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随着本世纪40年代以来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各种介入性诊疗操作的开展,已使念珠菌感染日益增多.但由于其患病诱因、临床症状、病症以及病程长短不同,使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从而导致误诊、漏诊,贻误治疗.因此,对该病的致病机理、易感原因、临床表现、分型及其诊断治疗预后的研究有着十分迫切而重要的意义.
- 徐岩英胡碧琼章魁华林琴刘立新李锡瑾傅嘉
- 关键词:口腔念珠菌病病因学
- 稀土离子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功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0
- 2004年
- 采用噻唑蓝(MTT)法、碱性磷酸酯酶比活性的定量测定、细胞周期测定、矿化结节计数、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稀土离子(Ln^(3+),包括La^(3+),Sm^(3+),Dy^(3+),Nd^(3+),Er^(3+)和Gd^(3+))对成骨细胞UMR106增殖、分化和功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在1.00×10^(-4)mol/L时,各稀土离子均表现出抑制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当浓度降低到1.00×10^(-9)~1.00×10^(-5)mol/L范围时,则表现出促进作用.稀土离子(Ln^(3+))浓度为1.00×10^(-7)及1.00×10^(-5)mol/L时,显著增强碱性磷酸酯酶比活性(P<0.01).对其中一个稀土离子La^(3+)作了进一步机理研究,发现极低浓度下(1.00×10^(-8)及1.00×10^(-9)mol/L)的La^(3+)促进成骨细胞从G_0/G_1期向S期过渡,并且增强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P<0.001).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高浓度(1.00×10^(-4)mol/L)La^(3+)可使成骨细胞损伤,可见表面变为光滑,微绒毛消失,细胞膜不完整,内质网扩张,核膜外凸,核周隙扩张.低浓度(1.00×10^(-9)mol/L)La^(3+)对成骨细胞无明显影响.所得结果提示稀土离子(Ln^(3+))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表达,呈现出浓度依赖的两面性,并与稀土物种有关.
- 张金超李晓新许善锦王夔于世凤林琴
- 关键词:稀土离子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细胞分化矿化结节
- 505例唇腭裂患儿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唇腭裂患儿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血常规检测参数的变化,为选择麻醉方法和手术时机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8月住院治疗的505例唇腭裂患儿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按畸形和治疗程度不同分为唇裂(A组)、腭裂组(B组)和唇腭裂组(C组);以1岁以内正常婴儿(D组)、1~5岁正常儿童组(E组)共计180名作为对照。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和淋巴细胞百分率(L%)。同时跟踪调查36例唇腭裂患儿唇裂修复前后的血象变化。结果与同一年龄段正常儿童比较,A、B、C3组的WBC和L%均显著高于正常儿,A、C组的RBC显著低于正常儿,A、1岁以内单纯腭裂未经修复(B1组)、C组的HGB显著低于正常儿,A、B1、1岁以内唇腭裂已进行唇裂修复但未经腭裂修复的患儿(B2组)、C组的PLT高于正常儿。36例跟踪调查的唇腭裂患者在唇裂修复后WBC、PLT有显著性降低,RBC、HGB有显著性提高,淋巴细胞百分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唇腭裂患儿更易发生病毒感染或急慢性炎症,表现为某些血象指标的异常,对麻醉和手术可能有一定影响,应该慎重选择手术适应证。唇裂合并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后,血象指标可能趋于正常。
- 苏俊琪林琴
- 关键词:唇裂腭裂唇腭裂血象
- 天疱疮抗体在寻常型天疱疮诊断中作用的研究
- 目的研究Dsg-酶联免疫吸附法(Dsg-ELISA)、猴食道-间接免疫荧光法(猴食道ⅡF)检测天疱疮抗体在寻常型天疱疮诊断、病情监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Dsg-ELISA法、猴食道为底物的ⅡF法测定44例寻常型天疱疮患...
- 华红张红梅林琴
- 关键词:寻常型天疱疮天疱疮抗体
- 文献传递
- 三种自身抗体对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抗腮腺导管抗体、抗核抗体及抗ENA抗体对于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生物薄片免疫荧光技术(BIOGHDP-IF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2例确诊的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抗腮腺导管抗体、抗核抗体(ANA)及抗ENA抗体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组抗腮腺导管抗体阳性率为50%,ANA阳性率为84.3%,抗ENA抗体阳性率达100%。抗腮腺导管抗体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抗核抗体和抗ENA抗体仍是目前该病血清学诊断的重要指标。结论ANA和抗ENA抗体对于诊断pS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
- 林琴黄建荣华红
- 关键词:抗核抗体抗ENA抗体
- 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了解口腔正畸科就诊患者治疗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控制口腔途径的医源性交叉感染.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2000年6月至2001年7月期间在正畸科就诊的2529名患者治疗前血清中丙型肝炎抗体(抗-HCV).结果抗-HCV阳性率为0.63%(16/2529),抗-HCV阳性者中87.5%(14/16)有输血(或血制品)史;抗-HCV阳性伴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的亚临床型感染者占37.5%(6/16),病毒携带状态者占62.5%.结论输血(或血制品)为本研究患者HCV感染的主要途径;血清抗-HCV阳性患者有可能成为HCV传播者.为有效地控制传染源,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有必要加强正畸患者矫治前各型肝炎标志物及肝脏功能生化指标的检测.
- 李晓新周彦恒林琴
- 关键词:口腔正畸丙型肝炎抗体医院内感染
- 3~4岁儿童唾液蛋白含量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3—4岁无龋儿童非刺激性和刺激性唾液中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含量的差异,为研究婴幼儿的唾液成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北京市区94名3—4岁无龋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各2ml,测定唾液中的IgA、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总蛋白的含量。结果-女性非刺激性唾液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男性(P〈0.05);其余各成分在男性和女性唾液中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刺激性唾液中IgA含量显著低于非刺激性唾液(P〈0.01),而乳酸脱氢酶和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刺激性唾液(P〈0.01);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中,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4岁儿童刺激性和非刺激性唾液中蛋白成分不同,男女间唾液蛋白成分也不完全相同。
- 林琴白洁包振英周琼秦满
- 关键词:唾液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