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循证
  • 2篇聚体
  • 2篇二聚体
  • 2篇DIC诊断
  • 2篇D二聚体
  • 1篇丁酸
  • 1篇血浆
  • 1篇血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保存
  • 1篇循证检验
  • 1篇循证检验医学
  • 1篇循证医学
  • 1篇阳性
  • 1篇医学检验专业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抑素

机构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9篇林列坤
  • 5篇邓小燕
  • 3篇关广雄
  • 3篇潘昆贻
  • 3篇刘荣静
  • 3篇吴晓蔓
  • 3篇李惠芳
  • 2篇冯桂玲
  • 2篇习浩
  • 1篇郑小玲
  • 1篇曹姬
  • 1篇梁新荣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L-精氨酸对液体保存血小板的保护作用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在血小板4℃液体低温保存体系中添加L-精氨酸对血小板保存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备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PRP)5份,每份PRP分为7份平行样品。一份为对照组22℃保存,另一份为4℃保存,其余5份加入不同浓度L-精氨酸溶液,保存第1天到第5天检测血小板膜CD62P表达率的变化,CD62P表达率最低的L-精氨酸浓度为最佳介入浓度。所有数据经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血小板4℃保存并加入L-精氨酸4mmol/L时每天CD62P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4℃液体低温保存时L-精氨酸的最佳介入终浓度为4mmol/L,在这一浓度下L-精氨酸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膜CD62P表达,提高血小板的保存质量。
林列坤邓小燕赵阳
关键词:L-精氨酸血小板保存
胱抑素C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评价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采用循证检验医学方法评价血清CysC水平变化是否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指标。方法检测ACS患者、ACS疑似患者、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ysC的水平,同步检测ACS患者组、疑似组患者的CK-MB、hs-CRP,绘制此三种标志物用于诊断ACS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并对标志物诊断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ACS病人组的CysC浓度较对照组和疑似病人组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得出AUC(CysC)为0.659(95%CI:0.522-0.795),AUC(hs-CRP)为0.622(95%CI:0.478-0.765),AUC(CK-MB)为0.674(95%CI:0.544-0.804),三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存在CysC水平下降,但不适合作为ACS的诊断指标。
刘荣静梁新荣习浩林列坤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胱抑素CROC曲线循证医学
D二聚体定量检测及在DIC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D二聚体(DD)及其在DI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30例DIC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浆中的DD含量,同时与定性方法作对照,对5例DIC患者的DD含量进行连续监测。结果:30例健康体检者的DD检测值作统计分析,正常参考值为≤0 .4 6 mg/ L ,30例患者血浆中的DD检测值均>0 .4 7mg/ L。敏感性为10 0 % ,特异性为93.3%。作临床跟踪监测,DIC患者的纤溶状况与DD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病情控制后,DD含量下降。结论:DD定量检测可作为DIC诊断的特异性指标,而且可起连续监测作用,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林列坤关广雄李惠芳邓小燕冯桂玲
关键词:DICD二聚体
血清β-羟丁酸测定在小儿饥饿性酮症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β-羟丁酸在小儿饥饿性酮症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采用酶速率法在HITACHI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分为3组50例健康者,40例轻度腹泻患者,56例饥饿性酮症患者血清中β-羟丁酸含量。结果轻度腹泻组及饥饿性酮症组的β-羟丁酸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高,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β-羟丁酸含量有助于小儿腹泻及饥饿性酮症的诊断作用。
林列坤潘昆贻邓小燕
关键词:Β-羟丁酸小儿腹泻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弱反应性标本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弱反应性标本的临床检测对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Ⅰ、Ⅱ和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55例HBsAg初检为弱反应性的标本。结果试剂Ⅰ与化学发光法的阳性符合率为47.1%,阴性符合率为5.2%;试剂Ⅱ与化学发光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3.5%,阴性符合率为39.3%;试剂Ⅰ与试剂Ⅱ的阳性符合率为25.2%,阴性符合率为7.1%。结论对于ELISA法检测HBsAg为弱反应性的标本,应分析原因并采用多家试剂及更灵敏的方法进一步复查以确认,最好是进行确认实验。
刘荣静习浩林列坤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免疫法
两种教学方法结合的模式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刘荣静吴晓蔓郑小玲邓小燕林列坤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循证检验医学实习教学网络
广州地区不同人群HBsAg阳性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调查分析广州地区不同人群的HBV的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04年1~6月在我院体检的9758例标本的HBsAg结果,HBsAg(+)者同时分析HBeAg结果。结果广州地区HBsAg携带者为11.67%,较我国平均HBsAg的检出率高,健康人群、孕产妇、公务员及大学毕业生组的HBs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学前儿童、中小学生及老年人群。结论我们应加强疫苗防疫工作,坚决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降低广州地区HBV的感染率。
林列坤潘昆贻吴晓蔓曹姬
关键词:HBSAG阳性
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DIC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D二聚体在DI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定量检测30例DIC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浆中的D二聚体含量,并对DIC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进行连续监测,同时与定性方法作对照。结果 30例健康体检者的D二聚体检测值作统计分析,正常参考值为主0.46μg/ml,30例患者血浆中的D二聚体检测值均>0.47μg/ml。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3.3%。作临床跟踪监测,DIC患者的纤溶状况与D二聚体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病情控制后D二聚体含量下降。结论 D二聚体定量检测可作为DIC诊断的特异性指标,而且可起连续监测作用,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林列坤关广雄李惠芳邓小燕冯桂玲
关键词:D二聚体DIC患者血浆免疫透射比浊法特异性
探讨PAB联合TF与ALB检测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中的作用
2005年
目的探讨PAB、TF、ALB含量测定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测定50例正常人和141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的PAB、TF和ALB的水平。结果各期肾功能不全PAB、TF、ALB检测结果与正常健康组比较,其中PAB.TF均P<0.01差异存在显著性。ALB在肾功能不全代偿期P>0.05差异无显著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P<0.01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PAB、TF、ALB的含量测定是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而且PAB、TF较ALB敏感。
林列坤潘昆贻吴晓蔓李惠芳关广雄
关键词:TFALB慢性肾功能不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