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颐康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原生质
  • 3篇原生质体
  • 3篇质体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钝齿棒杆菌
  • 1篇钝齿棒状杆菌
  • 1篇原核微生物
  • 1篇原生质球
  • 1篇原生质体融合
  • 1篇原生质体形成
  • 1篇原生质体再生
  • 1篇杂交
  • 1篇杂种
  • 1篇杂种细胞
  • 1篇体细胞杂交
  • 1篇细胞杂交
  • 1篇细菌
  • 1篇菌体
  • 1篇海域

机构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安徽大学

作者

  • 4篇杨颐康
  • 4篇郑幼霞
  • 1篇朱文杰
  • 1篇黄学斌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年份

  • 1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原核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
1990年
引言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是在高等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838年Muller曾见到肿瘤多核细胞的融合现象,直到1962年才由Okada首次用仙台病毒诱导建立了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植物的体细胞杂交也得以开展,去除细胞壁的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再生成植株。1970年英国的Power等首次报道了高浓度NaNO3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1972年Carlson等用Na2CO3诱导融合。目前在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中主要用的方法有两大类:keller等建立的高Ca2+
洪益国郑幼霞杨颐康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原核微生物体细胞杂交杂种细胞原生质体再生原生质球
电镜观察棒状杆菌菌体及其原生质体被引量:2
1990年
原核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为育种和基础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有利的途径,在棒状杆菌属中已有成功的报道。但对于原生质体的形成,所见报道甚少。
洪益国郑幼霞杨颐康
关键词:棒状杆菌菌体原生质体电镜
渤海海域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对渤海分离的48株发光细菌,从形态、生理生化、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是同一个种,均属弧茵属,具有广食性和无Na^+生长两个显著特征。
黄学斌郑幼霞朱文杰杨颐康
关键词:海域细菌发光
全文增补中
钝齿棒杆菌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的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本文研究了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1.0 μg/ml青霉素G处理4小时,再以1000μg/ml蛋清溶菌酶在37℃下处理14小时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9.0%,在含0.5M蔗糖的高渗完全基上,它的再生率为20.0~50.0%。高渗缓冲液DF比NSM和SMM更适合于原生质体的再生,高渗稳定剂0.5 mol/L蔗糖优于0.5 mol/L NaCl。用电镜观察了菌体和原生质体的形态结构。
洪益国郑幼霞杨颐康顾萍燕
关键词:钝齿棒状杆菌原生质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