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镜琳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生活质量
  • 3篇活质量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膳食
  • 2篇膳食结构
  • 1篇大学生
  • 1篇性健康
  • 1篇性健康知识
  • 1篇性知识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不良
  • 1篇营养调查
  • 1篇知识
  • 1篇膳食调查
  • 1篇生命
  • 1篇胎儿
  • 1篇胎儿期
  • 1篇结核
  • 1篇结核患者
  • 1篇就医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耶鲁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龙泉驿...

作者

  • 6篇杨镜琳
  • 3篇王宏
  • 3篇赵勇
  • 1篇王永红
  • 1篇龚涛
  • 1篇钟朝晖
  • 1篇韩令力
  • 1篇李少芳
  • 1篇王应雄
  • 1篇刘晓雪
  • 1篇汪洋
  • 1篇唐晓君
  • 1篇郭程
  • 1篇陈涛
  • 1篇张眉
  • 1篇张帆

传媒

  • 3篇重庆医学
  • 1篇卫生研究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饥荒年(1959~1961)出生人群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的现时生活质量比较研究
2010年
目的:了解饥荒年(1959~1961年)出生的人群当前生活质量现况及其与饥荒年前后出生人群的比较。方法:在重庆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人群中,随机抽取44~54岁的人群,进行一般情况问卷,SF-36健康调查量表第二版本进行自评量表式调查。结果:饥荒年出生人群的生活质量与非饥荒年出生人群的生活质量无显著性差异;最高学历与活力(Vitality,VT)、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ing,SF)、情感职能(Role-emotional,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维度有关,其中对SF、MH维度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工作状况与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躯体疼痛(Bodilypain,BP)、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GH)、RE维度有关,其中对PF、BP、GH维度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婚姻状况与GH维度有关;经济收入与生理职能(Rolephysical,RP)维度得分有关。结论:本次调查尚不能认为饥荒年出生人群的生活质量与非饥荒年出生的人群的生活质量存在差异,还需扩大样本量和开展社区调查进一步研究,同时还应加强对丧偶人群和退休人群生活质量的关注。
赵勇杨镜琳刘达美王宏
关键词:SF-36生活质量
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了解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现状,探讨影响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因素,为肺结核病的防治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结核病防治领域专家、结核病防治机构管理者进行关键人物访谈;对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的医护人员、肺结核患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经济条件差、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低、就诊机构的医疗水平有限、到就诊机构交通不便等是影响重庆市肺结核患者就医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需要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加大对结核病防治医生的专业培训力度,还要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对结核病基本知识的宣传,从而提高结核病患者的就诊率。
陈涛唐晓君汪洋郭程刘晓雪张帆杨镜琳Dustin Charles
关键词:肺结核就医选择影响因素
重庆市饥荒年(1959-1961)出生人群现时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2011年
目的探讨重庆市饥荒年(1959-1961)出生人群当前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5个区县1957-1965年出生人群1140人,其中1957年到1959年出生人群为G1组,1960年到1962年出生的人群为G2组,1963年到1965年出生的人群为G3组,采用SF-36健康调查表第二版和一般情况问卷进行调查,生活质量从8个维度进行评价和按评分定量判定。结果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中,胎儿期经历过饥荒的人群(G1组)在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生理功能(PF)维度上的得分分别是84.26+17.09、84.57+16.48、87.57+15.84,明显低于未经历过饥荒的人群(G3组)(P<0.05);婴幼儿期经历过饥荒的人群(G2组)在PF维度的得分为87.65+15.03,明显低于G3组(P<0.05),而在活力(VT)维度上得分为48.26+9.34,明显高于G3组(P<0.05)。平均月收入、食欲情况、生活满意度是影响胎儿期经历饥荒人群(G1)生活质量总分的主要因素;生活满意度、食欲情况、与家人相处情况则是影响目标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胎儿期的营养对提高成年后生活质量存在一定的影响,而对于目标人群来说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食欲、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杨镜琳王宏赵勇
关键词: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重庆地区饥荒年(1959-1961年)及其前后出生人群现时生活质量和膳食结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生命早期经历大饥荒(1959-1961年)人群现时的生活质量和膳食结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生命早期饥荒暴露对人群后续生活质量和饮食行为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以便对该特殊人群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
杨镜琳
关键词:生活质量膳食结构干预措施
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性健康知识、行为及态度的现状,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大学在校本科学生共958名,采用现场匿名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性生理知识方面,女生正确率高于男生;避孕知识方面,男生正确率高于女生;7.4%学生与其异性伙伴曾有过性行为;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34.3%;在性健康教育中,学生关注的前3位内容依次为性自我保护与性道德观(72.2%)、性保健知识(68.4%)、怀孕避孕的知识(66.5%)。结论应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知识教育及性道德、性观念教育。
张眉王应雄李少芳杨镜琳钟朝晖
关键词:性健康性知识大学生
生命早期经历大饥荒的人群当前膳食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生命早期经历大饥荒(1959~1961年)的人群现时膳食结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956~1964年重庆地区出生的具有理解能力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956~1958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前出生人群(G1组),1959~1961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年出生人群(G2组),1962~1964年出生人群为饥荒后出生人群(G3组)。G3组对该人群进行膳食结构调查,采用食物频数法量表问卷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双录入问卷,通过SAS8.1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以及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G2组人群每天食用鱼肉频率低于其他两组;每天食用豆类及其制品、禽肉、坚果、奶类及其制品的食用频率低于G1组人群而高于G3组人群;每天食用内脏、新鲜水果的频率高于G1组低于G3组。G3组每天食用蛋类高于G1和G2组人群,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G2组人群膳食结构分析发现,学历、平均月收入、吸烟情况、锻炼情况、食欲情况以及工作满意度是影响饥荒年出生人群食用豆类、禽肉、鱼肉、蛋类、奶类、坚果及新鲜水果食用频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重庆地区饥荒年出生人群饮食情况同其他两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其饮食习惯主要受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食欲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的影响较大。
杨镜琳刘达美王宏王永红张勇龚涛韩令力赵勇
关键词:膳食调查营养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