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铮
- 作品数:26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75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急性溶血及急性肝衰竭1例报告
- 2003年
- 徐成润杨铮饶日春郑瑞丹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并发症急性溶血急性肝衰竭
- 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调节蛋白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被引量:1
- 2003年
-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肠道细菌过度生长、通透性增加及细菌移位,腹水一旦形成常伴有高动力循环状态[1],进而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 endotoxemia IETM)[2],我们检测了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内毒素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LBP)的水平,探讨与IETM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郑瑞丹杨铮饶日春徐成润张闽峰赵海东
- 关键词:肝硬化患者LBP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高动力循环
- 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98例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 9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 ,并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V)含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 M)、血糖、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结果 6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 64 3 %) ,血糖升高 6例 ( 6 1%) ,高脂血症 15例 ( 15 3 %) ,HBeAg阳性 45例 ( 4 5 9%) ,抗 HBe阳性 5 3例 ( 5 4 1%) ,HBV DNA载量 :10 3~ 10 52 6例、10 5~ 10 715例、>10 719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5 0~ 12 0U/L 2 6例 ,<5 0U/L 6例 ,总胆红素 >17 1μmol/L 71例 ,<17 1μmol/L 2 7例。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较常见 ,可伴有糖及血脂的代谢紊乱。慢性乙型肝炎经保肝治疗后HBV DNA阴性、抗 HBe阳性的病人 ,肝功能始终异常 ,临床上应积极行肝组织活检术 ,以排除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的可能 。
- 黄俊达郑瑞丹饶日春杨铮徐成润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脂肪肝活组织检查
- 某部新兵TTV感染情况的调查
- 1999年
- TTV感染者在我国人群中广泛存在,但在部队入伍新兵中的感染情况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自1999年1月~2月对驻闽南某部251名1999年入伍新兵进行了TTV感染等情况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驻闽南某部1999年入伍新兵251名,均为男性,年龄18~21岁,来自福建、江西、江苏、山东和河南省,人数分别为50、39、68、76和18名;其中农村189名,城市62名;入伍前均无肝炎史和输血(包括血制品)史。1.2 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班、排、连进行姓名、性别、年龄、
- 庄立琳黄其炯饶日春倪冬青杨铮胡桂华
- 关键词:重型肝炎入伍新兵TT病毒阳性率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Fas和sFasL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 2001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L(sFasL)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水平的高低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并以3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结果:慢性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病情加重,sFas和sFasL的水平逐渐升高,以重型肝炎升高更为显著;但sFas/sFasL比值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sFasL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临床测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时病情判断及预测转归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杨铮郑瑞丹饶日春张阳根胡桂华
- 关键词:可溶性FAS可溶性FASL慢性乙型肝炎
- 血清sCD30及其临床应用
- 2005年
- 简要介绍CD30的来源、分子生物学特征,以认识CD30因子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其信号的转导可产生识别、活化、细胞增生、凋亡等多种生物学效应。详尽阐述了CD30的临床应用,在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及一些少见的实体肿瘤中CD30常过度表达,在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硬皮病、特异性皮炎、霍奇金病和非霍奇淋巴瘤中测定CD30均有重要价值,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sCD30水平显著升高,因此在丰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CD30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杨铮郑瑞丹饶日春徐成润
- 关键词:CD30霍奇金病乙型病毒性肝炎
- 某部新兵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
- 2002年
- 目的 查明新兵中以单项血清转氨酶增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0 7名2 0 0 1年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和粪便进行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肝组织活检以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测结果 ,这些病人可排除各种中毒因素 ,已知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均阴性 ,均无症状体征 ,肝组织活检肝细胞普遍肿胀变性 ,点状坏死 ,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 ,一个月内转氨酶升高的新兵占新兵总人数的 3 8 16% ,从病人血清和粪便中检TTVDNA。结论 本次肝炎流行可能是由TTV引起的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 ,传播途径可能是TTV污染碗筷引起的消化道传播。
- 庄立琳饶日春黄俊达胡桂华黄英英杨铮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 666例肝穿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分析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 分析肝穿活检肝组织病理及临床检查结果 ,了解其中各种肝病的构成比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 采用 1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术 ,肝组织行HE、Masson染色 ;对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病理证实ASC及病毒性肝炎占 96.5 %,脂肪肝占 1.9%,其它肝病占 1.9%。病毒性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71.9%。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共 48例 ,病理检查前经B超证实仅有 7例。结论 ASC及病毒性肝炎仍居住院患者之首 ;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毒者 ,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之间临床与病理学检查诊断一致性还存在差异。病毒性肝炎是否合并脂肪肝须行肝组织病理才能明确。非病毒性肝炎及其它肝病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减少误诊。提示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 。
- 饶日春郑瑞丹张闽峰黄俊达杨铮赵海东徐成润
- 关键词:肝组织活体组织检查病理肝炎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变化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观察干扰素 - α1b(IFN- 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 ICAM- 1)水平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前行肝穿活检术 ,治疗前和治疗 6个月后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检测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的水平 ,观察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干扰素疗效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IFN-α1b治疗后呈完全应答者4 5 .6 %、部分应答者 2 6 .1%、无应答者 2 8.3% ;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为 G3者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 72 .2 %、G4者为75 .0 % ;完全应答者与部分应答者 ,治疗前后血清 s ICAM- 1水平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IFN- α1b可调控肝细胞表达 ICAM- 1,动态监测血清中 s ICAM- 1水平的变化 ,对评判干扰素抗乙肝病毒的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郑瑞丹张闽峰饶日春杨铮黄俊达徐成润
- 关键词:血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治疗前
- 酷似原发性肝癌的肝巨大血管瘤1例报告被引量:2
- 2004年
- 郑瑞丹杨铮饶日春徐成润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巨大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