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策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煤矿
  • 8篇煤矿区
  • 5篇地下水
  • 3篇地表水
  • 3篇多环芳烃
  • 3篇土壤
  • 3篇污染
  • 3篇煤炭
  • 3篇煤炭开发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环境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光谱
  • 2篇有机污染
  • 2篇水环境
  • 2篇煤矿开采
  • 2篇降尘
  • 2篇光谱
  • 2篇饱和烃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河南省煤炭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技术公司

作者

  • 12篇杨策
  • 10篇钟宁宁
  • 3篇张枝焕
  • 3篇朱雷
  • 3篇王新伟
  • 2篇王娟
  • 2篇彭新改
  • 2篇尹秀英
  • 2篇李岩
  • 1篇师玉雷
  • 1篇陈党义
  • 1篇王飞宇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能源环境保护

年份

  • 1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炭开发影响地下水资源环境研究一例——平顶山市石龙区贫水化的原因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研究了石龙区大规模煤炭开发40余年来地下水水位和水化学场的变化及其原因。从地下水资源量和地下水水质两个方面探讨煤矿开采对本区水资源环境的破坏机理,为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依据。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王清
关键词:煤炭开发地下水资源地球化学环境
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变迁机制探讨被引量:10
2006年
通过比较石龙区1958~1964年与2003年地下水中主要组分含量的差异,分析其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巨大变化,探讨了煤矿开采对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石龙区境内采矿区地下水常量组分高于无矿区,并且采矿区地下水化学类型正由碳酸型向硫酸型过渡;采矿活动使得煤系含水层环境逐渐开启,脱碳酸作用增强使HCO3-含量略有降低;开放环境下黄铁矿易于氧化是煤矿区地下水中SO42-含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煤矿开采水化学类型地球化学环境
煤矿区表层土壤中芳香烃组成、分布特征及标志化合物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平顶山市石龙区土壤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共鉴定出78种代表性化合物,包括11种USEPA优控PAHs.结果表明,总体上土壤样品中单体烃菲、荧蒽、芴、芘含量比较高.在不同功能区域芳烃含量差别较大,采矿区及焦化厂区土壤中芳烃含量明显高于污灌区和农业区,而煤矸石山附近土壤中芳烃含量最高.采矿区、焦化厂区和污灌区土壤中低环数PAHs的比例远大于高环数PAHs,农业区反之.通过对φMP/φP、MPI1、φP/φA、φFL/φPY等参数值的分析认为,煤尘、烟灰沉降是石龙区土壤中PAHs积累的主要影响因素.由单体烃与PAHs的相关性分析得知,和蒽可作为煤矿区域表层土壤中PAHs的标志性污染物.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王新伟尹秀英张枝焕朱雷
关键词:煤矿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
煤矿区地表水悬浮颗粒物中PAHs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石龙区地表水悬浮颗粒物(颗粒相)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分析了其在不同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应用PAHs特征性比值对其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除苊和二氢苊之外的14种美国EPA优控PAHs.水塘水、河流水颗粒相中PAHs含量远高于矿井水,且毒性等效浓度也较高,尤其是水塘水表现出更为严重的PAHs积累态势.源解析认为,矿井水颗粒相PAHs主要是其自身携带煤层中的粉尘所致;水塘水颗粒相PAHs以焦化飞灰、燃煤烟尘等燃烧产物输入为主;河流水颗粒相PAHs则不仅仅是由矿井水携带注入,大气颗粒物的干湿沉降及电厂、洗煤厂等工业废水也是重要的输入源.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王娟李岩
关键词:煤矿区地表水悬浮颗粒物PAHS
煤矿区水体溶解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被引量:12
2008年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对煤矿区水体溶解有机质进行分析测定,探讨特殊环境条件下水体溶解有机质光谱特征。类富里酸荧光峰(峰Ⅰ)和类腐殖酸荧光峰(峰Ⅱ)最为显著,类蛋白荧光峰(峰Ⅳ)强度较弱。地下水体溶解有机质荧光峰强度普遍低于地表水水体同类荧光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炼焦区域和采煤区水体荧光峰强于污灌区域和农业区域水体同类荧光峰。矿区人类活动剧烈,煤矿开采加工活动容易把煤中的大量烃类物质分散到周围环境中去,地表水体接受矿井排水、洗煤废水及生活污水等,地下水体则相对不容易受到污染。整个石龙区水体溶解有机质荧光集团来源较多,峰强度受pH影响不大,但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水体中Ca2+含量的影响。
杨策钟宁宁师玉雷王飞宇陈党义
关键词:三维荧光光谱地表水溶解有机质煤矿区
煤矿区大气降尘饱和烃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07年
煤矿区域粉尘较多,大气环境状况较差。应用GC-MS技术鉴定平顶山市石龙区降尘样品中饱和烃组分,分析其样品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生物标志物参数解析其来源。结果表明,降尘样品中共鉴定出nC11~nC35正构烷烃、34种萜类化合物和18种甾烷化合物,还有二环倍半萜烷、烷基环己烷系列和丰富的姥鲛烷和植烷。正构烷烃碳数主要呈三峰态和双峰态分布,其碳优势指数CPI值分布在1.45~3.78之间。生物标志物参数C29甾烷20S/(20S+20R)值范围是0.34~0.40,C31霍烷22S/(22S+22R)值范围是0.54~0.59。由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特征和植物蜡碳数Cn(wax)分布特征、以及CPI值、甾烷和萜烷标志物参数值等分析认为,石龙区降尘饱和烃具有自然源与人为源双重来源。煤的普遍存在与其开采、加工活动密集是其最大的人为来源,而较明显的生物来源则可能为生物质碎屑或磨脱颗粒,或者是由于粗大的大气颗粒物易富集生物源正构烷烃所致。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方钰茗彭新改
关键词:大气降尘饱和烃煤矿区
荧光光谱法快速检测土壤中荧光烃类污染物被引量:6
2007年
探讨了正己烷、石油醚及二氯甲烷∶正己烷(1∶2,体积比)混和液三种溶剂浸泡或超声波萃取与荧光光谱相结合测定土壤中荧光烃类污染物的方法,并为了验证方法有效性,对典型煤矿区93个土壤样品中的荧光烃类进行了快速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正己烷(1∶2,体积比)混和液超声波萃取土壤中荧光烃类,耗时短,萃取能力较强。对于具有大量土壤样品的研究区域,超声波萃取与荧光光谱法相结合可大大缩短土壤样品中总荧光烃类污染物的检测时间,进而可快速获知某一研究区内土壤环境中荧光烃类污染物的空间分异规律及相对污染程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王新伟钟宁宁吕文海朱雷杨策张枝焕
关键词:荧光光谱法超声波萃取土壤空间分异特征
煤矿区大气降尘的芳烃化合物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07年
基于多环芳烃(PAHs)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采集了石龙区境内11个冬-春季节的降尘样品,并应用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了其中的芳烃化合物,进而分析了其组成、分布特征和可能的来源.结果表明,降尘样品中共检出169种芳烃化合物,其中13种为US EPA优控多环芳烃.降尘中芳烃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017×10-3-0.188×10-3,均值为0.079×10-3,芳烃质量分数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同时显示出富三环芳烃的特征.综合分析芳烃环数分布、生物标志物及MP/P,MPI1,FL/PY等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认为在其较小的地域面积上采矿业和加工业密集对大气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煤尘及煤燃烧产物对区域降尘中芳烃的组成影响较大,极小部分地区受到薪柴燃烧影响.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李岩刘爽
关键词:大气降尘多环芳烃煤矿区
煤矿区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组成与分布被引量:4
2007年
采集23个石龙区地表水样和地下水样,用色谱-质谱技术鉴定不同水体中二七环芳烃化合物,检出了14种优控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即萘、菲、蒽、芴、芘、苯并[a]蒽、屈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比、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结果表明.所检测的地表水样中多环芳烃含量为0.068—8.377μg/L,地下水样巾优控多环劳烃含量为0.043—0.47μg/L;三、四环芳烃化合物含量普遍较高,且三环芳烃中菲含量最高,四环芳烃中荧蒽和芘含量普遍较高。应用甲基菲指数(MP11)、甲基菲与非比值(MP/P)、荧蒽与芘比值(FL/PY)和“三芴”系列的组成特征等标志物参数进行分析,得出煤发其不完全燃烧对水环境中多环芳烃的贡献较大。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王娟彭新改
关键词:采矿环境工程煤矿区地下水地表水多环芳烃
煤炭开发对水-土环境的影响及调控原理-以平顶山石龙区为例
杨策
关键词:煤矿区地下水有机污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