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潇

作品数:54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面上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7篇膀胱
  • 11篇切除
  • 11篇膀胱癌
  • 10篇切除术
  • 10篇肿瘤
  • 7篇细胞
  • 7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6篇膀胱切除
  • 5篇支架管
  • 5篇输尿管
  • 5篇尿道
  • 5篇尿管
  • 5篇膀胱切除术
  • 5篇膀胱肿瘤
  • 4篇药物
  • 4篇预后
  • 4篇肾盂
  • 4篇输尿管支架
  • 4篇输尿管支架管

机构

  • 5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作者

  • 54篇杨潇
  • 47篇吕强
  • 43篇李鹏超
  • 30篇曹强
  • 17篇陶俊
  • 15篇邓夏珩
  • 7篇顾民
  • 6篇殷长军
  • 5篇于浩
  • 5篇秦超
  • 4篇杨海伟
  • 4篇李鹏
  • 4篇张晓磊
  • 3篇顾金保
  • 2篇吴边
  • 2篇陈庆丽
  • 2篇钱健
  • 2篇叶俊
  • 2篇成功
  • 2篇韩志坚

传媒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泌尿外科...
  • 3篇临床泌尿外科...
  • 3篇现代泌尿外科...
  • 3篇现代泌尿生殖...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6篇2024
  • 8篇2023
  • 7篇2022
  • 1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稳定过表达环状RNA circ-Fam114a2膀胱癌T24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过表达环状RNAcirc-Fam114a2的膀胱癌T24细胞株。方法利用pLVX-CMV-minicrRNA-EF1-GFP-Puro质粒,制备慢转录病毒pLVX-CMV-minicrRNA-EF1-GFP-Puro-circ-Fam114a2(circ-Fam114a2)和pLVX-CMV-minicrRNA-EF1-GFP-Puro-Vector(Vector),并转染膀胱癌T24细胞系。用嘌呤霉素筛选阳性表达细胞,并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Northern印记等实验验证circ-Fam114a2基因成环及过表达情况。最后,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初步探究circ-Fam114a2对T2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转染并用嘌呤霉素药筛后的T24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出绿色荧光。qRT-PCR显示过表达组细胞circ-Fam114a2水平是对照组的28倍,而Fam114a2mRNA没有明显变化。Northern印迹显示circ-Fam114a2在T24细胞中成功成环并过表达。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表明过表达circ-Fam114a2显著抑制T24细胞增殖。结论该实验成功建立了稳定高表达circ-Fam114a2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并初步探究circ-Fam114a2对膀胱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circ-Fam114a2在膀胱癌中的作用和机制奠定了基础。
王敬梓韩杰于浩周锐卢泓成杨潇李鹏超吕强
关键词:转染膀胱癌
人源性免疫重塑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构建
2024年
目的探讨通过尾静脉回输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构建人源性免疫重塑小鼠模型的可能性。方法招募了5位供血者,从5位供血者肘正中静脉抽取20 ml静脉血,分别从抽取血液中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计数完成后用150μl磷酸盐缓冲液(PBS)重悬1×10^(7)PBMC,然后分别对5组(每位供血者分别对应一组小鼠,各组再根据3种不同注射浓度分为3个亚组,注射浓度依次为1×10^(6)/只、1×10^(7)/只、1×10^(8)/只)超重度免疫缺陷(NOG)小鼠(6周龄)进行尾静脉回输。1周后从小鼠眼眶中采集血液样本,使用人源白细胞共同抗原45(CD45)抗体标记染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源CD45阳性PBMC细胞的比例,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结果在回输数量级为1×10^(7)/只的NOG小鼠外周血中的人源CD45+PBMC细胞比例最高,可达70.0%以上,其中一号供血者的第2组小鼠外周血中的人源CD45+PBMC细胞比例高于一号供血者的第1组小鼠[(73.17±1.73)%比(40.23±1.71)%,F=483.982,P<0.01],但和第3组小鼠无显著差异[(73.17±1.73)%比(69.18±2.07)%,F=1.630,P>0.05]。此外,一号供血者的第2组小鼠平均不良反应出现时间长于第3组小鼠[(28±0)d比(21±2)d,F=36.750,P<0.01]。结论通过对免疫缺陷NOG小鼠进行尾静脉回输人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构建稳定的人源免疫重塑小鼠模型。
孙焕友吕建成杨潇于浩白珂欣庄俊涛吕强
关键词:外周血单核细胞免疫缺陷
膀胱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梭形细胞瘤,由Klemperer等[1]于1931年首次报道,由于最初的病例均与胸膜关系密切,因此被认为是起源于脏层胸膜的病变,后来陆续有其他部位发病的报道[2-3]。胸膜外SFT少见,原发性膀胱SFT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膀胱的SFT的临床特点、免疫组织学形态特征、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对SFT的认识水平,尤其是膀胱SFT。
吴启开杨潇袁宝瑞冯德翔李鹏超吕强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脏层胸膜间叶组织胸膜外膀胱
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被引量:1
2022年
膀胱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疾病,因多位于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且具有潜在恶性,故极易误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本例报道1例27岁女性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该患者因“大量血尿”入院,彩超、CT、MRI均提示膀胱占位。全身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术后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副神经节瘤。出院后2周再次发生无痛性肉眼血尿,全身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痊愈出院。正确地诊断膀胱副神经节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影像学检查对诊断至关重要。手术是膀胱副神经节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主要手术方式。
刘沛昆杨潇曹强化宏金袁宝瑞吴启开冯德翔蔡令凯庄俊涛吕强
关键词:副神经节瘤膀胱膀胱部分切除术
硬膜外麻醉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例
2024年
患者男性,66岁,因“体检发现左肾上极占位”于2022年9月21日至我院就诊。肾肿瘤CT血管造影示占位,透明细胞癌可能,大小2.8 cm×2.7 cm×2.5 cm(图1),PET-CT检查结果示左肾上极占位,结合增强扫描考虑恶性病变,未见其余肿瘤性病变。既往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颈椎退行性变病史,2013年前因“肺癌”行“右上肺肺癌根治术”,2015年因肺癌骨转移致上段胸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图2A),吸烟史,600支/年,已戒烟9年。
柏荣杰杨潇蔡令凯庄俊涛吴启开曹强李鹏超刘存明吕强
关键词:颈椎退行性变透明细胞癌肺癌骨转移
尿路上皮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吕强顾民李鹏超陶俊曹强杨海伟杨潇邓夏珩张杰秀程义 东张晓
尿路上皮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诊断治疗不能千篇一律,该团队近年来致力于尿路上皮癌分子机制的转化医学研究,以规范化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体系建设,取得主要科技创新如下: 一、规范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尿路上皮癌诊疗平台建设建立临床...
关键词:
关键词:尿路上皮肿瘤肿瘤诊断
一种手握式医用消毒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握式医用消毒装置,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刷头、固定单元和喷洒装置;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铰接一起,刷头与消毒装置可拆卸式连接,固定单元设置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上,喷洒装置设置在消毒装置上;优点:可以夹...
袁冬兰丁威石鑫磊傅昌文付裕李洋洋杨潇祝星柳卫
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肾盂和上段输尿管肿瘤患者中的手术技巧,总结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高危肾盂和(或)上段输尿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癌根治术+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左侧清扫范围包括肾门、腹主动脉表面、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右侧包括肾门、下腔静脉表面、下腔静脉旁、下腔静脉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138±14)min,清扫淋巴结(14.0±4.5)枚,18.2%(4/22)的患者为淋巴结阳性。随访(14.3±6.3)个月,其中2例患者出现膀胱内肿瘤复发,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死于肺转移。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对显露肾门、下腔静脉后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的效果令人满意。
纪昊李鹏超吉剑波吉剑波蔡令凯曹强曹强杨潇
关键词:肾盂淋巴结切除术肾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后并发症分析及不同亚组间的比较
2023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联合原位新膀胱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处理措施及转归,并对不同亚组间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21年10月行RC+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处理措施及转归,并对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与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U型膀胱与W型膀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组间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患者中,男98例,女5例;平均年龄(56.9±9.4)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6(5~137)个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RC为新膀胱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保护性因素(OR=0.182,95%CI=0.044~0.755,P=0.019)。此外,卡方检验显示,RARC组的总体并发症(23.1%vs 66.7%)、早期并发症(11.5%vs 52.0%)和CCSⅠ~Ⅱ(23.1%vs 54.7%)、CCSⅢ~Ⅴ(3.8%vs 25.3%)、新膀胱相关(3.8%vs 34.7%)、非新膀胱相关(19.2%vs 49.3%)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LRC组(P<0.05)。对于不同新膀胱类型的患者,U型膀胱的总体并发症(61.9%vs 31.6%)和新膀胱相关并发症(31.0%vs 5.3%)发生率显著高于W型膀胱,其在CCSⅠ~Ⅱ(51.2%vs 26.3%)中亦有显现(P<0.05)。MIBC与NMIBC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C联合原位新膀胱术后并发症大多可以得到较好的处理和转归。RARC相较于LRC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膀胱癌分期并不会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蔡令凯杨潇曹强李鹏超袁宝瑞吴启开庄俊涛李凯吕强
关键词: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新膀胱并发症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术后发生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22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的105例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及病理资料。对发生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白蛋白变化水平及糖尿病对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共2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患者发生2种并发症,并发症取最高级别,其中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Ⅰ~Ⅱ级18例,Ⅲa级1例,Ⅲb级8例,所有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经分析,糖尿病、术后白蛋白水平下降是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白蛋白水平的下降和术前罹患糖尿病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明显相关(P<0.05)。白蛋白变化结合罹患糖尿病在预测新膀胱相关并发症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52(95%CI:0.650~0.837,P<0.05),在预测吻合口瘘中的AUC为0.720(95%CI:0.616~0.809,P<0.05)。结论:术后白蛋白水平下降和术前罹患糖尿病是术后发生新膀胱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
柏荣杰杨潇蔡令凯余瑞喜曹强李鹏超吴启开刘沛昆吕强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新膀胱并发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