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永清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植物
  • 4篇水稻
  • 3篇QTL
  • 2篇入侵
  • 2篇入侵植物
  • 2篇生理休眠
  • 2篇生态
  • 2篇偏分离
  • 2篇种子
  • 2篇籼粳
  • 2篇文献计量分析
  • 2篇喜旱莲子草
  • 2篇莲子草
  • 2篇粳稻
  • 2篇分子标记
  • 2篇QTL分析
  • 2篇SCIENC...
  • 2篇SSR
  • 2篇CITESP...
  • 1篇氮沉降

机构

  • 17篇重庆师范大学
  • 4篇水稻生物学国...
  • 2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7篇杨永清
  • 8篇梁永书
  • 6篇周军杰
  • 6篇李兴星
  • 6篇郑剑
  • 6篇秦小健
  • 4篇肖娟
  • 3篇何海
  • 3篇严欢欢
  • 2篇李贤勇
  • 2篇唐安军
  • 2篇田美华
  • 2篇苏华英
  • 1篇张启军
  • 1篇张有义
  • 1篇姚银安
  • 1篇张学江
  • 1篇罗安才
  • 1篇张伟
  • 1篇龙富波

传媒

  • 3篇植物生理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种子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教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色彩与植物色素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总结了与高等植物色彩有关的主要植物色素及其特征,论述了部分常见植物的显色原因。
杨永清何海
关键词:植物色彩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
基于生态适应性理论的川东民居传统聚落景观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以川东地区传统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现代生态适应性理论,探索了川东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构建方法和驱动因素,以期为传统聚落的生态适应性和空间结构演变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传统聚落实质体现了其对自然地理要素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适应。在聚落选址方面具体化为山、河、路、池等环境要素,形成理想聚居模式以适应环境。传统聚落营建风水林以弥补原自然环境的不足,这不仅起到了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且使人和其它生物及环境要素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在房屋形式的选择上,传统聚落建筑极富地域特色,反映了对自然的尊崇和适应。传统聚落是一种以人类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文化为经络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经济、文化和制度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社会系统的原动力。
肖娟杨永清
关键词:传统聚落聚落景观生态适应性聚落
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对光、氮及其互作的表型可塑性反应被引量:11
2011年
为给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管理与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对其在光照和氮沉降及光氮互作的表型可塑性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旱莲子草通过增加株高、节长,降低根重比,提高叶重比、叶片叶绿素含量来适应较低的光照环境,其株高、节长、总生物量对光照的表型可塑性指数较大;随着土壤氮素的增加,喜旱莲子草植株的株高、节长、茎粗、叶长、叶宽、总生物量和叶绿素都显著增加,其对氮沉降的可塑性指数在株高、生物量和叶绿素上较大;氮沉降有利于喜旱莲子草对光照反应可塑性的增加,从而补偿低光环境导致的生长不利。因此,若在持续高氮沉降的情况下,喜旱莲子草种群有向贫瘠土壤和弱光环境拓展的风险。
杨永清龙富波张伟张学江
关键词:喜旱莲子草入侵植物氮沉降表型可塑性
粳稻资源‘热粳35’重要农艺性状的QTLs定位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QTL定位方法揭示耐热高产粳稻重要农艺性状QTL的遗传信息,获得其主效QTL连锁标记,为进一步揭示其分子机理和耐热高产粳稻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本研究以水稻籼粳交‘热粳35’ב协青早B’F2群体作为遗传材料,选用MapMaker3.0软件绘制包含156个多态性SSR标记F2图谱,采用DPS软件ANOVA分析和WinQTLCart 2.50软件的复合区间(CIM)和多重区间(MIM)作图法,对亲本、F2群体重要农艺性状进行T测验、相关分析、QTL定位及其上位性分析。结合已发表文献和水稻公共数据库(www.gramene.org)确定本研究检测QTL物理位置的可靠性和创新性。结果发现,所有性状在双亲间呈极显著差异,在F2群体呈双向超亲分离、近似正态分布,这些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QTL)。共检测到24个QTL,LOD值介于3.02-12.25,加性效应值在–31.33-18.01,显性效值在–21.15-50.54,单个QTL贡献率为7.15%-70.56%。共检测到8个一因多效QTL区间,检测到5对上位性QTLs,所定位QTL位点不在前人报道物理区间,‘热粳35’表现出独特遗传模式,其重要农艺性状QTLs以加/显性效应为主、上位性效应为辅。
李兴星郑剑周军杰秦小健南文斌杨永清张汉马李贤勇梁永书
关键词:SSR籼粳杂种农艺性状QTLS定位
不同品种水稻苗期硝态氮吸收与利用效率差异的筛选及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在人工气候箱培养条件下,对来自不同地域的60个水稻品种在高氮和低氮水平条件下培养,通过对其生物量以及氮含量进行测定将其分成4种类型,即高氮高生物量型、高氮低生物量型、低氮高生物量型、低氮低生物量型。经大规模的初步筛选,我们筛选出8种在生物量、氮素含量等方面差异比较明显的水稻品种。对8份水稻材料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籼稻与粳稻水稻品种在氮的吸收与利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氮的吸收效率方面籼稻品种明显高于粳稻品种,如‘南恢511’明显高于‘14CQ05’。通过设置不同的氮素水平,结合不同品种的生物量变化以及氮吸收利用的差异鉴定出了苗期氮利用高效的品种,如‘南恢511’在高氮下生物量、氮吸收和利用等方面都最高,但是在低浓度下不明显,可认为是高氮高效型品种;而‘14CQ011’在两种氮浓度下,从生物量、氮含量以及吸收利用方面都表现最差,可初步认为是氮低效品种。另外,通过相关指标关联分析发现无论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植株干重与氮素吸收效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性,而地上部氮含量和地下部氮含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性,这为今后的氮高效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肖娟严欢欢杨永清梁永书南文斌张汉马秦小健
关键词:水稻
水稻再生苗后期耐寒生理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明确水稻再生后期耐寒生理生化特性,以东乡野生稻、淮稻9号和籼稻9311等6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再生苗后期,测定了5项耐寒性生理指标。结果显示:1野生稻表现为极度耐寒,其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蛋白等4项指标均表现最高值,电导率表现最低值;2籼稻9311表现出极为冷敏感,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值排名与野生稻正好相反;3热粳35、糯稻89-1、武运粳24和淮稻9号表现出不同程度耐寒性,其生理指标值界于野生稻与籼稻9311之间。研究表明,述生理生化指标可用来作为耐寒越冬水稻材料筛选的标准。同时,野生稻可作为耐寒越冬基因挖掘和培育耐寒越冬稻新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周军杰郑剑李兴星南文斌杨永清张汉马梁永书
关键词:水稻抗寒性生理指标
粳稻资源热粳35遗传图谱构建与耐热QTL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揭示耐热粳稻资源热粳35的遗传特性,以热粳35/协B F2群体为研究材料,构建了包含140个SSR标记的分子图谱;借助构图分子数据分析标记基因型的分离情况,并进行耐热性QTL分析。结果表明,该图谱覆盖基因组全长2 157.7 c M,标记间平均图距15.4 c M,45个(28.5%)标记极显著偏向亲本或杂合子(P<0.01)。在第1、第3、第4、第6、第7和第8号染色体上发现9个偏分离热点区域。其中,有4个偏分离热点区域可能与孢子体或配子体选择有关,在第4、第8和第12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3个耐热性QTL。本研究结果为耐热粳稻资源的遗传机理解析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信息。
郑剑李兴星苏华英周军杰秦小健南文斌杨永清张汉马李贤勇梁永书
关键词:SSR偏分离
重庆被子植物两个新纪录
2011年
为完善重庆市的维管束植物种类多样性资料,近年来对重庆市辖区内及周边区域做了大量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依据野外观察自然生境状态下的生活植物和对重庆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及其他标本馆相关植物标本的比较形态研究,首次确定在重庆境内有天然分布的白喙刺子莞(Rhynchospora browni)(莎草科)和川滇马铃苣苔(Oreocharis henryana)(苦苣苔科),其中白喙刺子莞产歌乐山等地,川滇马铃苣苔见于万州区长江三峡水库南岸。文中提供了这两个种的实物形态照片以资鉴别,并讨论了它们及其各自形态近缘种的区别特征和分布状况。迄今,重庆歌乐山及邻近地区是白喙刺子莞已知分布区的北缘,万州区则是川滇马铃苣苔的最东分布,两处的海拔高度均为它们已知分布区的最低记录。
杨永清何海
关键词:被子植物
水稻粒簇生材料Cgr320的鉴定及遗传偏分离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籽粒簇生稻Cgr320为一类水稻突变材料,其性状表现为2—3朵颖花(籽粒)簇生在水稻主穗轴或枝梗顶部。为了进一步明确其簇生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用Cgr320作父本分别与武运粳24和93—11配制了2个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F2分离群体,对亲本、F1和F2群体的簇生性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Cgr320其他农艺性状与普通栽培稻差异不显著。簇生性状在F1植株表现为野生型,在F2群体中出现严重偏离孟德尔(3:1)遗传分离,卡方测验值X(3:1)^2为7.71和144.87。随机选取第1、2、3、4、5、6、7、8、9、10、11和12染色体上RM493、RM3762、RM1338、RM3217、RM249、RM20155、RM3325、RM22418、RM6797、RM1146、RM7557和RM27706等12对微卫星标记对武运粳24/Cgr32022个F2隐性(簇生)单株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发现12个标记所扩增的22个F2隐性单株基因型都极显著偏向武运粳24,卡方检验值X(1:2:1)^2大于X(0.05,2)^2临界值5.991,控制cgr320簇生性状基因存在严重偏分离遗传,这种遗传现象必将误导我们判定控制籽粒簇生基因所在的连锁群。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基因定位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周军杰李兴星郑剑南文斌秦小健张启军杨永清张汉马梁永书
关键词:水稻分子标记偏分离
基于文献计量的植物雌雄异株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雌雄异株植物是研究植物性别的理想材料,同时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综述了雌雄异株植物相关研究的进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WOS)平台的SCI-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有关雌雄异株研究的文献数据,从文献年代分布、期刊分布、研究国家与机构、核心作者和高引论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借助CitespaceⅢ信息可视化软件绘制雌雄异株植物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总结了雌雄异株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结果表明:WOS数据库中,雌雄异株植物研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就发文总量来看,发文前五的国家为美国、日本、加拿大、英格兰和中国。其中,美国发文量占比为31.03%;中国科学院为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发文占比3.36%,其次为牛津大学(2.613%),多伦多大学位列第三(2.427%);中国,巴西和印度三国,西班牙马萨里克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两个研究机构近5年来在该领域发文增量较快。论文主要集中在植物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和遗传学等学科。载文量前十位的期刊累计载文占比高达24.13%,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占总发文量的6.07%,其次为Evolution(2.80%),Annals of Botany(2.52%)排名第三。发文最多的作者为捷克科学院的VYSKOT B,发文占总数的2.57%,高引论文大多出自美国学者之手。从CNKI数据库看,西华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河南师范大学发文数量位列前三,发文量最高的期刊为《生命世界》,占总发文量的3.00%。综合Web of Science和CNKI两大数据库的文献来看,青杨和番木瓜作为研究雌雄异株植物的模式植物,近年发文较多。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雌雄性别决定,繁殖代价,雌雄个体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等方面。
严欢欢肖娟杨永清
关键词:雌雄异株文献计量分析WEBSCIENCECNKICITESPAC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