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
-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iDose重建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技术(iDose)在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进行以体重为基础的常规x射线剂量(A组)及降低X射线剂量(B组:降低30%;C组:降低50%;D组:降低70%)前瞻性心电触发轴扫模式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所有数据均分别采用滤波反投影(FBP)、iDose2级、iDose4级、iDose6级重建,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主干噪声,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对4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B、C、D4组内iDose6级重建组图像噪声最低,FBP重建组图像噪声最高,且iDose6级重建组与其余3个重建组图像噪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iDose6级重建后D组病例的主观评分均在3分或以上,D组用iDose6级处理后的图像主观评分与A组用FBP处理后的相当。D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为(0.65±0.43)mSv。结论应用iDose迭代重建技术可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其中用iDose6级处理在同等条件下效果最好。在先天性心脏病CT成像中,用iDose6级重建可以降低70%的辐射剂量进行扫描。
- 蒋骏黄美萍梁长虹庄建杨林李景雷刘其顺刘辉曹希明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低剂量
- 迭代重建技术在大螺距主动脉全程CT成像的研究
- 目的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和高级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在主动脉全程CT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临床需观察主动脉,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开口的急诊患者釆用256iCT行回顾性心电门控主动脉增强扫描.螺距0.3,准...
- 温孟皇郑君惠杨林
- 关键词:主动脉图像质量
- 心电门控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窦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主动脉窦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证实的主动脉窦瘤患者的CTA图像,所有CTA图像均在心电门控条件下完成扫描。评估CTA图像上病灶的起源及大小、主动脉瘤是否破裂、冠状动脉位置及相关心血管发育异常的显示情况。结果 23例主动脉瘤患者中,感染性心内膜炎(获得性)6例(6/23,26.1%),先天性17例(17/23,73.9%)。其中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12例(52.2%),左冠状动脉窦7例(30.4%),无冠状动脉窦4例(17.4%),CTA图像与手术吻合23例(100%)。窦瘤压迫右心室6例(26.1%),右心室流出道3例(13.0%),右心房4例(17.4%),左心室6例(26.1%),左心房4例(17.4%),CTA图像与手术吻合23例(100%)。窦瘤破裂11例(47.8%),未破12例(52.2%),CTA图像与手术吻合22例(95.7%)。合并心血管畸形:主动脉二叶瓣5例(21.7%),室间隔缺损3例(13.0%),主动脉缩窄4例(17.4%),主动脉弓褶曲2例(8.7%)。除1例瘘口、1例室间隔缺损CTA漏诊外,其余所见均与手术所见吻合。结论心电门控主动脉CTA是诊断主动脉窦瘤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可提供准确的细节丰富的图像帮助诊断。
- 杨林梁长虹黄美萍刘辉
- 关键词:主动脉窦瘤心电门控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 大鼠超急性脑梗死MR灌注加权成像:铁羧葡胺与Gd-DTPA的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与Gd-DTPA相比较,探讨铁羧葡胺(Resovist)在大鼠超急性脑梗死MR灌注加权成像(MRPW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8μmolFe/kg体质量Resovist灌注组,B组为0.2mmol/kg体质量Gd-DTPA灌注组,两类不同对比剂剂量的选择以在正常脑组织的MRPWI中获得相同的最大信号强度变化为标准。全部动物均于大脑中动脉栓塞1h后接受MRPWI。重建PWI原始图像,获得病灶中心区以及脑缺血半暗带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参数形态图。比较两组各项参数变化并与病理检查及TTC染色对照。结果A、B两组大鼠在脑缺血中心区以及病灶边缘区(即影像半暗带)所获得的信号-时间曲线基本一致,相应各兴趣区的rCBV、rMTT及TTP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的MRPWI中,与Gd-DTPA相比,Resovist同样有效,且所需剂量小,在脑灌注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张水兴梁长虹黄飚刘红军刘春玲杨林杨万群
- 关键词:脑梗死灌注成像
-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利用扩散张量成像(DTI)评价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髓损伤情况。方法选取3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E组)和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验组)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扫描。对照组选取C2/3-C5/6椎间盘层面颈髓进行分析,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析不同颈髓层面间、不同年龄组间颈髓ADC、FA、λ1、λ2、λ3值的差异。根据受压最严重层面颈髓改变情况,将实验组分为A、B、C三组,分析对照组、实验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对各组进行颈髓纤维束成像。结果男女间同一层面、不同层面间、不同年龄组间颈髓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λ1与λ2、λ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λ2与λ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获得正常成人颈髓各参数值。E组与A组间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与B、C两组间、各实验组间各参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从A组到V组,ADC、λ2、λ3值呈升高趋势,λA、λ1值呈降低趋势。DTT图能清晰、直观地显示正常颈髓及受压颈髓纤维束改变情况。结论DTI能反映常规MRI发现不了的颈髓早期轻度的损伤改变;ADC、FA、λ1、λ2、λ3值改变的程度可以反映颈髓损伤的程度。
- 刘彩霞袁明智杨林陈燕萍
-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脊髓型颈椎病磁共振成像
- 前瞻性门控技术在256层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256层CT肺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于我院行肺动脉CT检查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为非心电门控组(普通螺旋组),B组为回顾性心电门控组(后门控组),C组为前瞻...
- 曹希明郑君惠杨林巫梓斌
- 室间隔缺损介入堵闭术中左心室造影投照角度优化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暴露不同类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形态的最佳左心室造影投照角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267例行封堵治疗的VSD患者的左心室造影资料,其中膜周型179例,肌部型27例,嵴内型61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常规以左前斜位(left anterior oblique,LAO)60°+头位(cranial,CRA)20°行左心室造影,肌部型患者加用LAO70°+CRA20°、嵴内型患者加用LAO80°+CRA20°体位投照。比较在不同造影角度下三种不同类型VSD患者最优显示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左心室造影及介入封堵术,无明显并发症。膜周型179例,LAO60°+CRA20°能充分显示室间隔形态163例(91.1%);肌部型27例,LAO60°+CRA20°充分显示3例(11.1%),LAO70°+CRA20°充分显示24例(8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嵴内型61例,LAO60°+CRA20°充分显示1例(1.6%),LAO80°+CRA20°能充分显示53例(8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膜周部VSD取LAO60°+CRA20°投照,肌部VSD取LAO70°+CRA20°投照,嵴内型VSD取LAO80°+CRA20°投照角度最为合适。
- 黄秀红杨林黄美萍谈文开王绍荣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左心室造影投照角度
- 铁羧葡胺与Gd-DTPA在大鼠超急性脑梗死MR PWI的比较研究
- 目的与Gd-DTPA相比较,探讨铁羧葡胺在大鼠超急性脑梗塞MR脑灌注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法数字法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8umolFe/kg体重铁羧葡胺磁共振灌注组,B组为0.2mmol/...
- 张水兴梁长虹黄飚刘红军刘春玲杨林杨万群
- 关键词:超急性脑梗死灌注加权成像
- 文献传递
- 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0年
- 杨林梁长虹黄飚
- 关键词: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成像中老年患者多发病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T血管成像中混合迭代水平的优化及低剂量条件下图像质量的评估
- 目的 优化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T血管成像中混合迭代算法(iDose4)迭代水平,评估低剂量条件下图像质量.方法 共16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全剂量组84名,半剂量组76名.CT原始图像均重建为四组图像:FBP,iDose4...
- 杨林梁长虹刘辉黄美萍李景雷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