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清

作品数:55 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细胞
  • 16篇子宫
  • 14篇子宫内膜
  • 14篇内膜
  • 14篇宫内
  • 14篇宫内膜
  • 13篇干细胞
  • 11篇产科
  • 10篇间充质干细胞
  • 10篇充质干细胞
  • 9篇妇产科
  • 8篇人脐
  • 8篇人脐带
  • 7篇子宫内膜癌
  • 7篇内膜癌
  • 7篇宫内膜癌
  • 6篇间充质
  • 5篇人脐带间充质...
  • 5篇妊娠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机构

  • 55篇南通大学
  • 4篇南通市妇幼保...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通市肿瘤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 1篇常州市武进人...
  • 1篇南通大学第二...
  • 1篇江苏省医学会
  • 1篇苏州市第九人...

作者

  • 55篇杨晓清
  • 40篇张玉泉
  • 6篇张沐
  • 4篇徐云钊
  • 4篇苏敏
  • 3篇周庆
  • 3篇孙宝兰
  • 3篇盛楠
  • 3篇叶佳
  • 3篇邹祎
  • 3篇陈肖静
  • 3篇吴荣荣
  • 2篇周晓宇
  • 2篇赵建美
  • 2篇乔海风
  • 2篇曹德林
  • 2篇叶青
  • 2篇何蓓
  • 2篇朱洁
  • 2篇黄燕

传媒

  • 8篇南通大学学报...
  • 6篇中国实用妇科...
  • 5篇交通医学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山东医药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国际妇产科学...
  • 2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文教资料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ES1在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
2014年
目的:研究正常上皮细胞特异性-1基因(normal epithelial cell specific-1,NES1)在人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的表达。方法: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用免疫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NES1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Ishikawa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NES1在正常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表达,表达定位在细胞质。NES1在Ishikawa细胞中表达较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明显降低(P<0.05)。结论:NES1基因表达缺失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
盛楠叶佳杨晓清张玉泉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
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新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Wharton′s jelly-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 WJ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其取自分娩过程中的废弃物——脐带,因此来源广泛、取材方便、不受任何伦理学限制,同时相对其他来源的成体干细胞例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WJ-MSC免疫原性更弱、增殖能力更强、干细胞性能更加原始,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来源,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模型的细胞移植以及基因治疗。综述新近研究的h WJ-MSC的生物学性状、增殖分化潜能、免疫性能以及其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何蓓杨晓清张玉泉
关键词:干细胞间质干细胞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与复发性流产被引量:2
2019年
复发性流产(RSA)的发生率为1%~5%,其病因复杂多样,且到目前为止仍有部分原因不明,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给女性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严重伤害[1]。阐明RSA的病因,探索精准治疗已成为该疾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临床很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研究成就,这其中就包括RSA与MSCs的相关研究。本文就目前MSS在KSA发生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RS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提供新方向,也为MSCs在RSA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赵鑫鑫杨晓清张玉泉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间充质干细胞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癌组织和血清中的CD26表达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人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分泌期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病理不同分级组织中的CD26表达及血液中可溶性CD26(soluble CD26,s CD26)表达对EC发生、发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行诊断性刮宫或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标本,其中正常子宫内膜增生期和分泌期标本各30例、Ⅰ型EC的G1、G2、G3级组织标本各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的CD26表达和验证其表达水平后,采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经门诊体检的健康育龄女性和住院治疗Ⅰ型EC患者的血液标本,其中增生期及分泌期各20例、Ⅰ型EC的G1、G2级各20例、G3级15例。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s CD26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分泌期的CD26表达水平>增生期(P<0.05);Ⅰ型EC的G3级组织中的CD26表达水平>G2级>G1级(P<0.05)。ELISA结果显示s CD26与Ⅰ型EC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Ⅰ型EC组织及血清中的CD26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呈正相关,血清中s CD26表达可作为EC诊断的标记物。
杨晓清朱怡姚锋陈肖静张玉泉
关键词:CD26子宫内膜癌标记物血清
重视妇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综合预防被引量:11
2018年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及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VTE是继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后的第三大血管性疾病,其较高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张玉泉杨晓清施沁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
CD26在T细胞及相关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8年
CD26是T细胞表面的活化抗原及共刺激分子,参与T细胞成熟活化以及发挥免疫效应的全过程。在人体诸多相关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感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中,CD26通过参与T细胞的免疫调节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朱怡杨晓清张玉泉
关键词:CD26T细胞免疫调节
NOD/SCID小鼠皮下及肾包膜下子宫内膜癌移植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2020年
目的:采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建立非肥胖糖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ic/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NOD/SCID)小鼠肾包膜下及皮下异种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肿瘤学特性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绿色荧光蛋白转染Ishikawa细胞和HEC-1-A细胞,将转染后的细胞以一定浓度(1×10^5、2×10^5、4×10^5)种植入NOD/SCID小鼠体内,观察8周后小鼠的成瘤情况。结果:移植瘤生长具有剂量依赖效应,Ishikawa皮下组模型中,细胞浓度为1×10^5时,成瘤率为33.3%,当细胞浓度为2×10^5和4×10^5时,成瘤率均为66.7%。将1×10^5个细胞接种于肾包膜下,8周后处死小鼠时未见肿瘤形成,而细胞浓度调整为2×10^5时,成瘤率为33.3%,细胞浓度为4×10^5时,成瘤率为50.0%。使用HEC-1-A建立皮下及肾包膜下动物模型,其成瘤率均为100%,且肾包膜组明显优于皮下组(P=0.047),4×10^5是最适合的建模浓度。结论:采用HEC-1-A建立人子宫内膜癌动物模型时,肾包膜比皮下建模更具有优势。采用Ishikawa建立人子宫内膜癌动物模型时,在本文特定的细胞浓度相比,皮下建模似乎更合适。
黄燕江明杨晓清张磊任萍杨颖莉张玉泉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小鼠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受损子宫内膜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对大鼠受损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妊娠大鼠25只均分为五组。于妊娠第3天阻断子宫动脉血流30min(A1组和B1组)或60min(A2组和B2组),建立大鼠胚泡着床障碍的动物模型。A2和B2组子宫动脉夹闭同时经子宫角部注入WJ-MSCs;A1和B1组未注入WJ-MSCs。于妊娠第9天,观察胚泡着床情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妊娠大鼠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1和B1组胚泡着床率明显下降(P<0.01),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明显损伤;B1组比A1组明显,出现明显细胞凋亡。而A2及B2组子宫内膜改变明显轻于A1和B1组,胚泡着床数与对照组相仿(P>0.05)。五组大鼠血性激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WJ-MSCs能明显促进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的生长及腺体的增生和发育。
杨晓清徐云钊虞琪张玉泉陈志玉杨兵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子宫内膜损伤
应用AGREE Ⅱ对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国外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目前多个产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国外临床实践指南(CPG)进行质量评价,为规范我国产科VTE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0年7月国外公开发表的、专门针对孕产妇VTE管理的CPG。由两名研究员按照国际公认的指南评价工具——AGREEⅡ分别对纳入CPG进行质量评价。评价领域包括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独立性,CPG的推荐级别由以上6个领域的标准化总分的分布情况确定。结果共纳入产科VTE指南12篇,推荐2篇,共识1篇,覆盖3个洲9个国家,发布时间为2009—2020年。纳入指南的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严谨性、清晰性、应用性及独立性6个领域的平均标准化评分分别为99.44%、62.78%、70.35%、95.74%、68.80%、76.94%,各领域的标准化评分均≥50.00%,提示纳入CPG的总体质量较高。除范围和目的外,其余5个领域的全距(标准化评分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均≥50.00%,提示各CPG之间的质量差异较大。15篇CPG中,A级(推荐)4篇,B级(修改完善后推荐)11篇,C级(不推荐)0篇。产科VTE管理推荐内容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风险评估、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几方面。结论孕产妇VTE防治CPG的总体质量较高,但各CPG间的质量差异较大,尚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研究为其完善提供依据。
成曦柳诗怡孙宝兰杨晓清张玉泉
关键词:产科学静脉血栓栓塞病人医疗护理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流产模型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7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对大鼠流产模型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48只孕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孕6~8d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4mg·kg^(-1)·d^(-1),孕9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乙醇对照组(b):孕6~8d皮下注射75%乙醇0.4mg·kg^(-1)·d^(-1),孕9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流产模型组(c):孕6~8d皮下注射溴隐亭0.4mg·kg^(-1)·d^(-1),孕9d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实验组d1、d2、d3分别于孕6~8d皮下注射溴隐亭0.4mg·kg^(-1)·d^(-1),孕9d尾静脉注射WJ-MSCs 1×105个、1×106个、1×107个(生理盐水使用量为1ml/kg,将细胞制成混悬液后注射)。各组大鼠均于孕14d处死并取材,观察各组大鼠胚胎吸收率,RT-PCR检测蜕膜组织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和IL-17mRNA的相对表达量。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IL-10、IFN-γ和IL-17的含量。结果 c组和d1组的平均胚胎吸收数和平均胚胎吸收率均显著高于a、b、d2、d3组(P<0.05)。c组、d1组与a、b、d2、d3组比较,IL-10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IFN-γ和IL-17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c组、d1组与a、b、d2、d3组比较外周血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IFN-γ和IL-17含量显著升高(P<0.05)。c组与d1组间,a、b组与d2、d3组间的观察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WJ-MSCs移植入大鼠流产模型体内,可以降低胚胎吸收率,改善大鼠流产模型的妊娠结局;其机制可能与WJ-MSCs上调IL-10、下调IFN-γ和IL-17的含量有关。
陈肖静杨晓清陈薇薇吴荣荣谢绘绘张玉泉
关键词:流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