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唾液组以及常规治疗组,每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单唾液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单唾液组患者治疗之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效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峰郭民旺旺小荣
-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急性脑梗死
- 甲钴胺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观察甲钴铵对H型高血压血浆炎性因子[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48例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4例两组,均给予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和缩小斑块等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予甲钴胺500μg口服,一日3次,连用6个月。分别在住院第2天、4周后、8周后、3个月、6个月,检On,02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hs.CRP水平及B超行颈动脉斑块。结果治疗4周后、8周后、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He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49、3.896、6.052、6.159;P均〈0.05);治疗4周后、8周后、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49、28.376、26.454、20.522;P均〈0.01);治疗3个月、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显著缩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09、2.434,P均〈0.05)。结论予以甲钻胺可降低血浆Hey水平,达到降低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及缩小颈动脉斑块的作用。
- 杨峰郭民旺周汝娟何龙锦汪小荣
- 关键词:甲钴胺H型高血压颈动脉斑块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血清TNF-α及IL-6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者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放免法和ELISA法检测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出血后第1天及治疗后第2、7、14天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含量及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时微创术组的TNF-α、IL-6水平和CSS分值明显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抑制或减轻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IL-6的急剧增加,对改善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及免疫反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周汝娟何龙锦徐武杨峰丁春琴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白介素-6
- 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体外诱导人脂肪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能否在体外诱导人脂肪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在无菌条件下从Wistar乳鼠分离出海马组织,从分离的海马组织中获得星形胶质细胞,并收集其培养上清液。取外科手术获得的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进行人脂肪基质细胞的原代培养。3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取第3代人脂肪基质细胞接种到培养孔中,预先放置无菌盖玻片的24孔培养板,制备细胞爬片或者接种到培养瓶中,细胞生长达50%~60%融合时,去除培养液,换为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诱导液进行诱导,对照组培养液为无血清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微管联合蛋白2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诱导培养第3天,部分人脂肪基质细胞开始变形,从原先的细长梭状细胞变成神经元样细胞,可见细胞伸出突起,多为双极或多极细胞。②刚分离接种的人脂肪基质细胞镜下呈圆形,悬浮状态,接种后24h内贴壁,并开始伸展,多呈梭形。1周后细胞融合成单层,排列出现方向性,但有少量圆形及卵圆形细胞混杂生长。③第4,5代人脂肪基质细胞在诱导48h后形态即开始发生变化,扁平的胞体较预诱导后逐渐回缩,向外伸出突起,72h后扁平的胞浆向胞核收缩,突起继续延长,以后随时间进展,具有典型神经细胞形态特点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形成双极或多极细胞。④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人脂肪基质细胞诱导5d后发现有(10.5±3.7)%神经巢蛋白、(38.4±5.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15.7±2.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未见微管联合蛋白2的表达。结论:海马区星形�
- 叶新春何红军杨峰赵科鹏姚君刘斌
-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脂肪基质细胞
- 复合诱导液诱导人脂肪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目前对脂肪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基本采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诱导剂的方法进行诱导,其中部分组合试剂费用昂贵,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基础和临床实验。因此以复合诱导液作替代,观察其能否在体外诱导人脂肪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方向分化。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腹部皮下的脂肪组织来源于30例自愿捐献者,年龄20~35岁,通过外科手术获得。复合诱导液的组成:alpha-MEM+BHA(200μmol/L)+KCl(5mmol/L)+丙戊酸钠(2μmol/L)+IBMX(0.5mmol/L)+氢化可的松(1μmol/L)+胰岛素(5mg/L)+乙醇(0.5%)+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mg/L)。②实验方法:离体的脂肪组织消化、离心、过滤,进行人脂肪基质细胞的原代培养。按8×103/cm2接种,消化传代。取第3代人脂肪基质细胞,接种到孔中预先放置无菌盖玻片的24孔培养板,细胞生长达50%~60%融合时,去除培养液,换为复合诱导液进行诱导;空白对照组培养液为DMEM/F12培养基。③实验评估:自加入诱导剂后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巢蛋白、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微管联合蛋白2、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结果:①体外培养过程人脂肪基质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刚分离接种的细胞呈圆形,悬浮状态。接种24h内细胞大多已贴壁,呈梭形、圆形或多角形,有粗大突起,核居中,1~2个核仁。48h后贴壁细胞开始分裂增殖,多呈梭形。1周后细胞融合成单层,排列出现方向性,但有少量圆形及卵圆形细胞混杂生长。②复合诱导液诱导脂肪基质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形态学观察:人脂肪基质细胞胞体回缩,呈圆形或锥形,胞体周围具有较强的光晕,胞体有突起伸展,具有典型的神经细胞样
- 叶新春何宏军何龙锦杨峰刘斌
-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
- 血小板C_4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C4d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C4d。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小板C4d阳性表达率(2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有免疫/炎症性疾病非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P<0.01)。结论血小板C4d与严重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血小板C4d可能是一个生物标志物以及脑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联系的病因线索。
- 周汝娟何龙锦杨峰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流式细胞术
-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常规治疗,生理盐水100ml加入依达拉奉30mg,2次/日,连续14天静脉点滴),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依达拉奉组血清中TNF-α的浓度(6.1±1.2)ng/L较对照组(10.2±3.1 0)ng/L显著下降(P<0.01),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57.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对出血后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活性有关。
- 杨峰周汝娟汪小荣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脑出血依达拉奉
- 血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脑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关系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早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其与脑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关系。方法:170例(其中发生再出血51例)均于入院次日早晨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根据患者初次出血量的大小分为出血量(30 ml组100例(未再出血64例,再出血36例),出血量≥30 ml组70例(未再出血55例,再出血15例),观察IL-6及TNF-α不同含量水平与脑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中发生再出血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未再出血患者(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血清中IL-6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且含量越高,越易发生再出血。
- 周汝娟何龙锦杨峰
- 关键词:脑出血再出血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 头颈部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 2023年
- 目的:分析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头颈部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图像质量,不同直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头颈部CTA与DSA测量参数的差异。将DSA检查结果视作金标准,分析头颈部CTA诊断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率。结果:头颈部CTA图像质量优良率与DSA相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5mm患者头颈部CTA测量参数中瘤体最大径(Hmax)、瘤体高度(H)、瘤径(D)均高于DSA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5mm患者头颈部CTA与DSA各项测量参数对比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A诊断直径≤5mm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率低于DSA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直径>5mm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准确率与DSA相比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价值较高,尤其是对直径>5mm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效能与DSA相当,值得推广。
- 杨峰郭民旺徐名扬周汝娟
-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甲钴胺对H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观察甲钴铵对H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影响及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在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6例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均给予常规脑梗死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甲钴胺1 mg,每天静脉注射,连用8周。分别在住院第2天、治疗4、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16.6±6.6)μmol/L]较常规组[(25.8±9.5)μmol/L]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NIHSS评分[(18±5)分]明显低于常规组[(21±6)分],BI评分[(83±19)分]高于常规组[(69±22)分](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可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
- 汪小荣郭民旺杨峰何龙锦
- 关键词:甲钴胺H型高血压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