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少华

作品数:207 被引量:586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7篇期刊文章
  • 54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0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7篇病毒
  • 32篇新城疫
  • 29篇疫病
  • 29篇基因
  • 28篇疫苗
  • 28篇传染
  • 27篇新城疫病
  • 27篇新城疫病毒
  • 27篇免疫
  • 27篇传染性
  • 26篇传染性支气管...
  • 24篇奶牛
  • 20篇支气管炎病毒
  • 20篇流感
  • 19篇禽流感
  • 18篇葡萄球菌
  • 18篇球菌
  • 18篇金黄色葡萄球...
  • 17篇乳腺炎
  • 17篇牛乳

机构

  • 197篇山东省农业科...
  • 7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0篇山东省畜禽疫...
  • 8篇潍坊工程职业...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河北工程大学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潍坊教育学院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新疆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205篇杨少华
  • 103篇许传田
  • 92篇张琳
  • 85篇张秀美
  • 66篇胡北侠
  • 64篇黄庆华
  • 62篇仲跻峰
  • 61篇高运东
  • 54篇杨宏军
  • 51篇黄艳艳
  • 50篇王长法
  • 25篇颜世敢
  • 25篇赵宏坤
  • 24篇吴家强
  • 21篇何洪彬
  • 20篇崔言顺
  • 16篇张伟
  • 15篇王洪梅
  • 15篇李建亮
  • 14篇鲁梅

传媒

  • 23篇中国兽医学报
  • 16篇家畜生态学报
  • 11篇山东农业科学
  • 9篇畜牧兽医学报
  • 8篇中国预防兽医...
  • 7篇西南农业学报
  • 6篇病毒学报
  • 5篇动物医学进展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中国家禽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3篇畜牧产业
  • 3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四川畜牧兽医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9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4篇2016
  • 17篇2015
  • 13篇2014
  • 15篇2013
  • 19篇2012
  • 11篇2011
  • 12篇2010
  • 15篇2009
  • 15篇2008
  • 12篇2007
  • 14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2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基因10型Ⅰ类新城疫病毒P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2018年
为探讨新城疫病毒(NDV)P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遗传进化特性,了解野鸟源NDV的基因变异情况,本研究对我国首次分离的野鸟源Ⅰ类NDV分离株SD18/13的P基因进行了测序,并从Gen Bank中选取不同基因型毒株的P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D18/13 P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200 bp,编码399个氨基酸,与Ⅰ类NDV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3.5%~98.5%,与Ⅱ类NDV的氨基酸同源性为67.2%~70.5%。SD18/13与法国分离株Teal/France/10010/2010聚于一簇,同属于基因10型Ⅰ类NDV,两者P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2%,氨基酸同源性为98.5%。
杨少华黄艳艳张琳黄庆华崔宁张秀美许传田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P基因克隆测序
一株牛轮状病毒的分离鉴定
2023年
本研究对河北某牛场腹泻犊牛粪样进行牛轮状病毒分离鉴定。采用MARC-14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的方法,病毒传10代后出现细胞病变。对分离株VP7和VP4基因进行测序,VP7基因与韩国株KV0426相似性为93.5%,VP4基因与日本株CJN-M相似性为92.5%,结果显示分离株基因型为G6P[5]。通过对牛轮状病毒的分离和基因型的确定,可为防控牛轮状病毒感染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且为相关疫苗研究扩展毒株范围。
陈九张诗悦张亮杨少华杨少华
关键词:牛轮状病毒基因型分析
禽流感病毒RT-PCR 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2012年
针对A型禽流感(AI)保守的M基因设计引物,并分别用地高辛和生物素标记,建立检测A型AIV的RT-PCRELISA方法。试验主要对RT-PCRELISA的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2mg/mL的链霉亲和素包被、1:3000抗地高辛的过氧化物酶及孵育时间等最适反应条件。该方法的敏感性比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方法高l00倍以上,而且特异性强,克服了组织样品中AIV含量少而难以检测的困难,为禽流感的早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杨少华胡北侠许传田颜士敢张琳黄艳艳张秀美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RT-PCR
禽流感病毒RT-PCR ELISA诊断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了根据流感病毒保守的M基因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借助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特异性结合的原理,使生物素标记的PCR产物结合到酶标板上,之后加入抗地高辛的过氧化物酶,最后加TMB显色液,阳性产物即可显色;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成...
杨少华张秀美黄艳艳胡北侠许传田颜世敢张琳
后海穴免疫与常规免疫奶牛乳腺炎三联灭活苗的效力比较
2008年
以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分别在后海穴、臀肌和皮下接种乳腺炎灭活疫苗,比较其免疫效力,结果显示后海穴免疫首先能节省疫苗用量,同时还可以提前产生免疫力,显著提高血清中的抗体水平(P<0.01);其次,接种疫苗时因针刺穴位的作用,显著提高了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增强了免疫细胞的功能;最后显著降低乳汁中的体细胞数(P<0.01)。
曹丙蕾赵宏坤王长法高运东杨少华杨宏军仲跻峰
关键词:奶牛乳腺炎免疫途径
牛轮状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制备了牛轮状病毒甲醛灭活疫苗,以小鼠和兔子为模型检测其免疫原性。将本室分离鉴定的牛轮状病毒野毒株(CHLY株)在恒河猴肾细胞系(MA-104)上增殖,制备病毒抗原液。当病毒的感染力达到106TC ID50/mL以上时,甲醛灭活,并分别制备油乳佐剂疫苗和铝胶佐剂疫苗,然后免疫试验动物,检测疫苗的免疫原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免疫后所有免疫组均产生了高水平IgG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油乳佐剂疫苗与铝胶佐剂疫苗免疫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兔免疫试验中,免疫组母兔产下仔兔血清中含有高水平的牛轮状病毒特异性抗体,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制备的牛轮状病毒甲醛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免疫后可显著提高体内特异性抗体水平。
张俭伟赵宏坤杨少华王长法高运东杨宏军仲跻峰
关键词:牛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原性
荷斯坦牛中性粒细胞β-防御素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被引量:3
2007年
根据已发表的牛β-防御素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具有临床乳腺炎症状的荷斯坦奶牛血液中性粒细胞中提取RNA,克隆牛β-防御素基因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QE-30/β-defesion。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目的基因长189bp,编码1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牛β-防御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95.6%。本研究为牛乳腺防御素的表达及功能、活性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刘双龙王长法杨宏军杨少华阿合买提.买买提高运东仲跻峰
关键词:Β-防御素荷斯坦牛
单味中药多糖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体外抑菌作用被引量:10
2009年
本实验对山东省3个大型奶牛场的40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调查、采样、用常规方法对所采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纯化、鉴定等。利用水煎法提取黄连、大黄、五味子等8味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琼脂平板扩散法对分离率大于5%的病原菌进行中药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共分离细菌44株,其中大肠杆菌15株(34%)、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9株(20%)、链球菌5株(11.4%)、粪肠球菌5株(11.4%)、不动杆菌属3株(6.8%)、芽孢杆菌2株(4.5%)、绿脓杆菌2株(4.5%)、克雷伯氏菌1株(2.2%)及梭状芽孢杆菌属的厌氧菌2株(4.5%)。中药体外抑菌结果表明,8味中药中,黄连、大黄和五味子等对子宫内膜炎病原菌都表现为高度或中度敏感,其它的中药抑菌效果表现不敏感。分离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并通过体外中药药敏实验的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张洪波葛利江杨宏军杨少华王长法高运东仲跻峰
关键词: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药敏试验
鹭源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与遗传学特性研究
2016年
对2013年从健康野生鹭科候鸟中分离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蚀斑纯化后,选择5株病毒进行了生物学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致病指数和脑内接种指数测定结果显示5个分离株均为弱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处氨基酸序列均为112ERQERL117,具有典型的弱毒株特征。交叉HI试验结果发现ClassⅠ分离株与La Sota的HI抗原同源性为0.56~0.57,与ClassⅡ强毒株的HI抗原同源性为0.44~0.51;遗传进化分析发现5个NDV毒株与目前流行的强毒株遗传关系较远,均属于ClassⅠ3c亚型,表明健康鹭携带I类新城疫病毒,在迁飞的过程可能传播给家养水禽,对其构成潜在威胁,提示加强野鸟NDV的监控及流行病学研究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杨少华许传田黄艳艳张琳黄庆华张秀美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生物学特性
两株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对鸭致病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研究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对于鸭的致病性,以明确鸭在NDV 流行病学中的作用.选取两株鸭源基因Ⅶ型NDV 流行株,以0.2 和0.5ml 剂量分别通过滴鼻或肌肉注射对商品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同时用0.1m...
伊惠李建亮崔言顺胡北侠杨少华许传田黄庆华张琳张秀美王莉莉张伟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攻毒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