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哲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主题

  • 2篇虚无
  • 2篇译介
  • 2篇共产党
  • 2篇共产党宣言
  • 2篇《共产党宣言...
  • 1篇大学校长
  • 1篇修辞
  • 1篇虚无主义
  • 1篇序言
  • 1篇宣言
  • 1篇学科
  • 1篇译词
  • 1篇隐喻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学科
  • 1篇人民
  • 1篇审理
  • 1篇首句
  • 1篇思想随笔
  • 1篇随笔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6篇杨哲
  • 1篇张立波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科学.经济....
  • 1篇高校理论战线
  • 1篇现代哲学
  • 1篇马克思主义哲...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陈先达教授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陈先达文集》(14卷)出版座谈会”综述
2016年
2015年12月17日,“陈先达教授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陈先达文集》(14卷)出版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发来贺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莅临致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分为“陈先达教授系列著作:研读与评价”、“陈先达教授与人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发展”和“陈先达教授的思想随笔:理解与反思”三个主题。
杨哲
关键词:出版座谈会思想随笔哲学学科
“虚无党”话语在中国:从传入到传播(1900-1930)被引量:5
2016年
1900年"虚无党"一词作为nihilist的对应词,从俄国经日本输入中国并首次出现在中文刊物上,在使用上常与"无政府党"、"革命党"等混为一谈,在概念界定上多以党派归属或者暗杀手段为指向;无政府主义者和革命党以"目的认手段"的选择性诠释、国内对暗杀活动的舆论传播和效仿行为,以及虚无党小说以人物宣扬精神的译介倾向,使得虚无党话语在传播中呈现出主义淡出、精神凸显的特点。以1900-1930年为虚无党话语发生期把握"虚无党"在中国的传入和传播,可以看出"虚无党"在中国经历了域外词汇-汉化概念-流行话语的演进历程,"主义淡出"的传播特点当有助于理解20世纪早期虚无党话语与虚无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历史联结和逻辑关系。
杨哲
关键词:话语特点
一个“怪物”的历史:《共产党宣言》首句译词的变迁被引量:2
2014年
从《共产党宣言》诸多译本对首句的翻译来看,陈望道的"怪物"隐喻在翻译史中是具有前后相续性的。他在译介《共产党宣言》时的历史情境和自觉秉持的修辞理论使《共产党宣言》首句的翻译成为一次政治实践、话语宣传和意识形态的塑造活动,"怪物"隐喻的使用不仅起到修饰文本的作用,更蕴含了译者对文本政论特征的重塑以及对读者情感上的主导意图。对《共产党宣言》首句的色彩、语序和时态的修辞学分析表明,"怪物"隐喻显明了文本关于意识形态的隐性叙事。
杨哲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隐喻修辞
《共产党宣言》序言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序言译介史的考察被引量:5
2017年
《共产党宣言》七篇序言自1903年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碎片化摘译到官方编译并全文收录的译介过程,序言的文本定位、序言与正文的文本关系也在此过程中几经变迁:1948年以前,序言与正文的文本关联较弱;此后序言主要作为正文的附属文本得到解读,发挥了批判、补充和发展正文的理论价值。本文拟对这一变迁进行梳理和审视,呈现序言理论意蕴的生成路径,并对序言的文本独立性进行建构,探求阐释序言的新方法。
杨哲
关键词:七篇序言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中国的译介与阐释被引量:4
2012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首个中译本自1929年面世以来,其在中国的译介与阐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80年之前,主要把它视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此后,更多地把它视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大纲;近年来,它和《神圣家族》及其他文本的关系获得较多的关注。通过对这一变迁过程的梳理和审视,以期更为全面地把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历史缘起和理论内涵,激发更为丰富的思想空间和现实效应。
张立波杨哲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
救赎的历史与历史的救赎——洛维特“返乡”之路再审理
2016年
"返乡"思潮是发轫于19世纪欧洲虚无主义批判的一种哲学主张,试图在古典时代寻求克服虚无主义的思想资源。在肇始于尼采和海德格尔的"返乡"思潮中,洛维特将虚无主义界定为历史哲学对意义的过度追问所导致的历史本体的消解,从历史观角度反思虚无主义,具有致思进路上的独特性。《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中,洛维特创造性地以倒叙方式将西方历史观嬗变整理为古典自然史观→神学救赎史观→进步史观的谱系,将历史哲学的弊病追溯至《圣经》造成的自然史观和救赎史观的分野,将18世纪启蒙哲学所营造的"进步"观念还原为基督教的神学概念"天意",为我们今天反思进步观念提供了新的视角。洛维特主张否弃历史哲学、重返古典自然,他的返乡之路暗示了一种将以自然疗救历史的哲学取向,对于辨明历史和自然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思想冲突也具有启示性意义。
杨哲
关键词:虚无主义返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