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凯

作品数:18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体层摄影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成像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X线
  • 4篇血管成像
  • 3篇血管
  • 3篇机体
  • 3篇计算机体层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动脉瘘
  • 2篇心病
  • 2篇心外膜
  • 2篇心外膜脂肪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造影

机构

  • 17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7篇杨凯
  • 9篇李建军
  • 8篇王振平
  • 8篇袁利
  • 4篇赵应满
  • 3篇李岩
  • 2篇仝珊
  • 2篇李长清
  • 2篇林永青
  • 2篇邢增宝
  • 2篇马茜
  • 2篇肖占祥
  • 2篇周玉杰
  • 1篇吉庆伟
  • 1篇陈峰
  • 1篇魏佳莉
  • 1篇吴多智
  • 1篇郭珊熹
  • 1篇江帆
  • 1篇耿道颖

传媒

  • 9篇海南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肉瘤的临床表现及X线诊断
2007年
目的掌握乳腺癌肉瘤的临床表现及X线诊断,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钼靶X线检查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例癌肉瘤病人,分析其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5例癌肉瘤均为女性,年龄最小40岁,最大65岁。右乳3例,左乳2例。其中3例肿块突然明显增大,2例有乳腺胀痛不适;5例均可扪及肿块,大小不等,质地较硬,4例活动度好,1例位置固定,皮肤粘连。大部分边界清楚,其中两例伴有泥沙样钙化。3例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结论乳腺癌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中老年人,其病程可由数周至数年不等,肿物一般生长较快,血液和/或淋巴结均可发生转移。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确诊需靠病理。
林永青杨凯陈海平
关键词:乳腺癌肉瘤钼靶
依据BMI值减少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
2017年
目的探讨如何依据不同体质量指数(BMI)并使用i DOS3技术来减少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的辐射剂量。方法对我院2013年10~12月289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行CCTA检查,按不同BMI值分为三组,其中BMI<25者168例(A组);2530者16例(C组)。每组患者分别降低辐射剂量的30%(方案1)、40%(方案2)及50%(方案3)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i DOS3技术。对不同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A组、B组及C组的图像质量的平均评分分别为(3.80±0.47)分、(3.69±0.51)分和(3.37±0.62)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1,P=0.858>0.05)。结论在降低不同百分比辐射剂量条件下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不同BMI患者的图像质量虽然均有所降低,但均符合诊断要求。因此,对不同BMI值人群可采取不同的扫描条件,可达到既使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又减少患者辐射剂量的目的。
袁利李建军李岩王振平杨凯赵应满
关键词:体质量指数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感染性主动脉瘤的CT征象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感染性主动脉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9例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其中4例经外科手术确诊,5例经临床抗炎治疗后行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性主动脉瘤的CT表现。结果 9例患者共10个动脉瘤,其中2个位于主动脉弓降部,8个均位于腹主动脉。动脉瘤处管壁均出现多发钙化,管腔呈瘤样扩张,腔内见不规则充盈缺损;管壁明显增厚,血管周围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包绕;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扫描见不规则片絮状及环状强化。结论感染性主动脉瘤及其周围组织在CT增强扫描上表现为斑片状及环状强化,是区别于常见动脉瘤的典型表现,可作为确诊感染性主动脉瘤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袁利李建军肖占祥戚悠飞王振平杨凯李长清
关键词:主动脉瘤
心外膜脂肪和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与老年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EATT)和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及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10例,随访1年最终入组40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分为ISR组62例和非ISR组346例。记录所有患者血清Sfrp5水平,CT测量EATT和EATV,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EATT、EATV、Sfrp5的关系。结果ISR组EATT、EATV明显高于非ISR组[(18.19±7.96)mm vs(13.87±9.34)mm,P<0.05;(150.38±75.40)cm^(3) vs(116.30±41.70)cm^(3),P<0.05],Sfrp5水平明显低于非ISR组[(20.11±8.28)μg/L vs(34.78±10.64)μ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YNTAX评分、Sfrp5、EATT及EATV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EATT、EATV和Sfrp5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密切相关,或可以作为临床预测ISR的指标。
仝珊叶丛杨凯侯晓晓马茜王志坚吴多智周玉杰
关键词:心包冠心病冠状动脉再狭窄
256层螺旋CT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成像的技术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成像的方法及应用。方法对19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成人患者行256层CT心血管成像检查,使用两种扫描方式,其中7例为检查方法一:从胸廓入口到心底的扫描方式;另外12例为检查方法二:从心底至胸廓入口的扫描方式,把两种方式的检查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方法一中有2例由于肺动脉高压致使右心至左心的循环时间加长,最终注药总量不够,右心未显影或显影欠佳,另5例心脏及大血管显影良好;方法二中12例心血管均能达到满意的成像。结论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成像时予胸部从心底至胸廓入口的扫描方式更能充分的把握扫描时间,且能减少上腔静脉造成的伪影。
余宁袁利杨凯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先天性心脏病
18例颅底脊索瘤的影像学诊断
2009年
目的分析颅底脊索瘤的CT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颅底脊索瘤的MRI及CT影像学表现及特点。结果18例脊索瘤中,斜坡型10例、蝶鞍区型4例、颞枕区型2例、广泛型2例;肿瘤形态以类圆形分叶为主,病变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病变内可有囊变、出血、钙化灶;病变可侵犯周围结构器官,如斜坡、垂体及海绵窦等;MRI增强扫描提示病变呈缓慢逐步强化趋势的"蜂房样"不均匀强化形式12例,均匀强化3例。结论CT对显示病变的骨质破坏、残存骨质方面优于MRI,但MRI可清楚显示颅底脊索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内部结构及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特征性,并且有助于确定外科手术方法及预后评估。
杨凯邢增宝
关键词:颅底脊索瘤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
不同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CT测量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心外膜脂肪(EAT)厚度及CT值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可疑冠心病收入院的患者,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心病者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未见异常63例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EA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T值明显降低(P<0.05)。(2)在冠心病患者中,中度病变组(1040),CT值低于轻度及重度病变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AT厚度及CT值与是否冠心病具有相关性;Gensini评分与EAT厚度及CT值均相关。结论:CT测量EAT指标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仝珊仝珊吉庆伟李伟杨凯马茜刘凯刘凯江帆
关键词:心外膜脂肪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左心室射血分数
采用动态对比增强MRI观察大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运用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技术,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线栓栓塞法制备SD大鼠MCAO模型60只,根据缺血时间(3 h、6 h、永久栓塞)以再通后不同时间(2、6、12、24 h),随机分为12组,每组5只.各组相应时间点行MRI检查,所得图像经西门子工作站处理后测量BBB通透性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及相对K^trans(rK^trans)、相对Ve(rVe)、相对Kep(rKep),并与病理学"金标准"伊文思蓝(EB)染色漏出量相对比,观察各组BBB通透性变化.验证缺血时间及再通时间对BBB通透性参数(rK^trans、rKep、rVe)的影响采用多元方差分析;验证缺血时间及再通时间对EB染色漏出量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参数间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缺血时间及再通时间各组rK^trans、rVe、rKe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3 h、6 h组再灌注后BBB通透性均呈现双相性改变,即再通后2 h及6 h rK^trans值与rVe值升高,rKep值降低,BBB通透性增高,再通12 h BBB通透性降低,再通24 h通透性再次升高,均以再通6 h BBB通透性最大.永久栓塞组BBB通透性呈现单相性改变,即随着缺血时间延长BBB通透性持续轻度增高.MRI观察结果与EB染色漏出量相一致.rK^trans值(1.99±0.79)与rVe值(2.88±1.78)呈正相关(r=0.93,P〈0.01);rK^trans值与rKep值(0.66±0.21)呈负相关(r=-0.84,P〈0.01);rVe值与rKep值呈负相关(r=-0.80,P〈0.01).结论 DCE-MRI技术可准确反映脑缺血后BBB通透性改变,BBB通透性受缺血时间及再通时间两个因素影响,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BBB通透性增加速度加快.BBB破坏的时间较早,且破坏程度明显增加.
黄薇园李建军吴刚李萌萌杨凯郭珊熹耿道颖
关键词:血脑屏障再灌注损伤
256层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256层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256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10 06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瘘,分析冠状动脉瘘的CT血管造影(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10 068例CTA中检出冠状动脉瘘(CAF)28例,检出率为0.28%,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1例,冠状动脉-右心房1例,冠状动脉-右心室1例,冠状动脉-左心室4例,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1例。结论 256层CT血管造影能够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血管异常和瘘口,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罗是是王振平杨凯袁利李建军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前后的CTA征象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患者治疗前后的CT血管成像(CTA)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6例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经CTA诊断为SISMAD(其中2例经DSA确诊,1例行支架置入,5例行保守治疗后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前后的CTA表现。结果 6例CTA扫描5例均见真假腔及破口,4例见假腔血栓形成,2例显示假腔出口,真腔小,假腔大。5例保守治疗后3例无明显变化,2例缩小。1例介入下溶栓加支架置入后,管腔复通。结论 CTA能够清晰显示SISMAD的破口、内膜片及血栓等,是确诊SISMAD及评价其治疗效果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袁利李建军肖占祥王振平杨凯赵应满李振振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血管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