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育哲

作品数:29 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3篇棉铃
  • 13篇棉铃虫
  • 8篇膜片
  • 8篇膜片钳
  • 7篇中华绒螯
  • 7篇中华绒螯蟹
  • 7篇绒螯蟹
  • 6篇杀虫
  • 6篇超微
  • 6篇超微结构
  • 5篇幼虫
  • 5篇杀虫剂
  • 5篇棉铃虫幼虫
  • 4篇幼蟹
  • 4篇钠通道
  • 4篇河蟹
  • 3篇亚洲玉米螟
  • 3篇玉米
  • 3篇玉米螟
  • 3篇细胞

机构

  • 23篇南开大学
  • 13篇天津农学院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9篇杜育哲
  • 14篇刘安西
  • 9篇顾景龄
  • 8篇贺秉军
  • 5篇颜增光
  • 5篇蒋志胜
  • 5篇郭世宜
  • 5篇尚稚珍
  • 4篇刘祥云
  • 4篇张云贵
  • 3篇王良臣
  • 3篇胡兆农
  • 3篇吴文君
  • 2篇汪清民
  • 2篇黄润秋
  • 2篇刘丽
  • 2篇刘丽
  • 2篇何佳
  • 2篇李杰
  • 2篇王秀玲

传媒

  • 6篇天津农学院学...
  • 5篇昆虫学报
  • 3篇南开大学学报...
  • 2篇农药学学报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Curren...
  • 1篇水产科学
  • 1篇中国饲料
  • 1篇农药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上海市动物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膜片钳技术及其应用被引量:7
2001年
膜片钳技术是在电压钳基础上发展的 ,将尖端为 1 μm的玻璃微电极吸附到细胞表面 ,使微电极与细胞膜形成高阻封接 ,从而可记录到膜上 p A级的离子通道电流 ,目前已发展了多种记录模式 ,对细胞进行电压和电流钳制 ,以观察各种离子通道及其调控。此外膜片钳技术与胞内纤维荧光测钙技术、膜电容监测技术、碳纤微电极局部电化学微量检测技术、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 ( PCR)结合 ,在药理学、病理学、神经科学、脑科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生物科学方面 。
杜育哲贺秉军刘丽刘安西
关键词:膜片钳离子通道生物膜细胞
光学活性杀虫剂对棉铃虫神经细胞钙通道作用机制研究
贺秉军刘安西刘凤岐杜育哲陈海建刘丽
该项目在改进神经细胞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了杀虫剂对棉铃虫神经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氟氯氰菊酯(cyh)作用后,钙通道峰值电流幅值降低,提示cyh对开放状态的钙通道有抑制作用。同时钙通道的激活电位...
关键词:
关键词:棉铃虫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颚器官及其分泌物的分离研究
目前已在25种以上甲壳动物中鉴定到了MF,发现其合成的场所为大颚器官(MO).并且证实了MF对甲壳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调节作用.采用三相提取法对血淋巴及MO的分离样品进行准备,通过HPLC分离,在所有样品中基本检测到...
杜育哲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超微结构
中华绒螯蟹大颚器分泌物的HPLC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利用三相提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及大颚器(MO)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结果发现在血淋巴及MO提取物中基本都可检测到三种物质:保幼激素Ⅲ(JHⅢ)、A和B。A物质的分泌受到眼柄因子的抑制调控,可能就是中华绒螯蟹MO的分泌物—法呢酸甲酯(MF)。
杜育哲顾景龄吕宪禹王良臣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大颚器HPLC分泌物
甲壳动物保幼激素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近年来 ,在甲壳动物大颚腺中发现了一种具有保幼激素活性的物质——法呢酸甲酯 MF ,它是与昆虫保幼激素 JH 结构相似的一种倍半萜类化合物 ,对甲壳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调控作用 ,而
杜育哲郭世宜刘丽
关键词:甲壳动物保幼激素
苦参碱对棉铃虫幼虫神经细胞钠通道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了生物碱类植物杀虫剂苦参碱对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离体培养中枢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门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苦参碱对棉铃虫幼虫神经细胞所表达的TTX (tetradotoxin ,河豚毒素 )敏感钠通道具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 ,1,10和 10 0 μmol L的苦参碱作用 5min后 ,分别使钠电流峰值较给药前下降 (12 4 9± 1 6 7) %、(18 79±2 16 ) %和 (4 3 15± 8 17) % (n =8,P <0 0 5 )。苦参碱使钠电流的电流 电压关系曲线上移 ,但并不改变其激活电压、峰电压和电流 电压关系曲线的形状。
杜育哲李杰贺秉军刘安西
关键词:棉铃虫钠通道苦参碱膜片钳
利用休眠控制河蟹性腺早熟的养殖试验
1997年
该项试验是针对近年来在河蟹养殖中幼蟹(扣蟹)性腺早熟提出的研究课题。根据顾景龄等“河蟹生长规律及性腺早熟控制的研究”证明:幼蟹性腺早熟的主要原因是6月至7月底期间,幼蟹蜕壳过频,生长过快所致、为控制幼蟹的性腺早熟,我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探索出利用“休眠”控制其早熟的养殖方法,并于1993年6月至9月30日,在天津宁河县试验林场6. 67hm2的河蟹精养池塘进行了生产性试验,在 6月 10日至 8月 5日期间,停止投饵、换水,使幼蟹进入休眠状态,8月5日以后,驯化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并严格控制水质,到9月30日,幼蟹平均个体重达 23.9 g,与对照组平均体重25. 7 g相近似,试验组早熟率不超过 4%,而对照池(3.33 hm2)几乎全部早熟。因此可以说这是一种控制幼蟹早熟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顾景龄张云贵刘祥云杜育哲
关键词:河蟹休眠幼蟹性腺早熟
中华绒螯蟹窦腺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被引量:25
2001年
借助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养殖河蟹 1龄蟹种、早熟蟹种和 2龄成蟹窦腺的形态结构和神经分泌物质释放方式。河蟹窦腺位于眼柄视神经节内髓与终髓交界处背侧 ,活体为乳白色 ,扁球状 ,大小约为 0 5 5mm×0 45mm× 0 2 3mm。窦腺呈囊状 ,腺体壁由膨大的神经分泌细胞末梢和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末梢内充满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形态和电子致密度等特征 ,区分出 6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分泌末梢。河蟹窦腺中的神经分泌物质以胞吐作用方式释放 ,一些现象表明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分泌颗粒的释放。 1龄蟹种、早熟蟹种和 2龄成蟹窦腺的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 ,但神经激素颗粒释放情况明显不同 ,从形态结构上证实了窦腺对养殖河蟹性腺发育的调控作用。
孙金生刘安西杜育哲顾景龄
关键词:甲壳动物中华绒螯蟹窦腺超微结构性早熟
非甾醇蜕皮激素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2年
非甾醇蜕皮激素类杀虫剂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高效、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引起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早熟 ,使幼虫蜕皮致死。此外 ,对一些昆虫还具有化学绝育性和神经中毒作用。非甾醇蜕皮激素类杀虫剂和蜕皮激素一样 ,作用于蜕皮激素受体 ,但由于在细胞中的稳定存在 ,致使一些基因不能正常表达 ,羽化激素的释放受到抑制 。
杜育哲刘安西
关键词:鳞翅目害虫生物活性
中华绒螯蟹大颚器官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用透射电镜对中华绒螯蟹 ( Eriocheir sinensis)大颚器官 ( MO)的超微结构及眼柄切除后 MO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中华绒螯蟹具大颚器官一对 ,位于大颚正后方大颚腱的基部 .MO由许多细胞团组成 ,细胞团间广布血淋巴通道和血淋巴窦 .细胞核内密集的异染色体聚集在核质的外缘 ,细胞质内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无颗粒内质网及大量形状各异的线粒体 .与血淋巴通道相连的细胞膜 ,呈现不同程度的内陷和皱褶 .眼柄切除后 ,MO中无颗粒内质网数量减少 ,线粒体膨大 ,空泡数量增多 .
杜育哲郭世宜樊廷玉王良臣顾景龄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超微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