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兆东

作品数:37 被引量:101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细胞
  • 10篇视网膜
  • 10篇网膜
  • 8篇角膜
  • 7篇上皮
  • 5篇眼科
  • 5篇上皮细胞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黄斑
  • 5篇光学相干
  • 4篇断层扫描
  • 4篇色素上皮
  • 4篇视网膜色素
  • 4篇视网膜色素上...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 4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16篇青岛大学医学...
  • 15篇青岛大学
  • 1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37篇杜兆东
  • 22篇赵桂秋
  • 12篇胡丽婷
  • 8篇刘建伟
  • 8篇张振华
  • 8篇张丽娜
  • 7篇梁涛
  • 7篇马志中
  • 6篇罗莉莎
  • 5篇李颖
  • 4篇车成业
  • 3篇付浴东
  • 3篇孟旭霞
  • 3篇姜楠
  • 3篇魏向阳
  • 2篇刘桂波
  • 2篇彭旭东
  • 2篇胡运韬
  • 2篇尹晓妮
  • 2篇林静

传媒

  • 4篇精准医学杂志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基础医学教育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眼钝挫伤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及Survivin基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检测大鼠眼钝挫伤后经晶状体上皮细胞(LEC)的凋亡及 Survivin 基因的表达,探讨 Survivin 基因对 LEC 凋亡的影响。方法:35只成年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 A、B、C、
赵桂秋刘建伟杜兆东张振华张丽娜
文献传递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对大鼠RPE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杜兆东李颖罗莉莎马志中
不同EIFL分级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术后黄斑结构及视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中心凹内层视网膜异位(EIFL)分级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内界膜剥除术后早期黄斑结构和视功能效果以及影响因素,并比较不用玻璃体腔填充物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并确诊为IMEM的患者共51例(共51眼),根据患者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将EIFL2级、3级、4级IMEM患者分别纳入A组、B组、C组。收集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方式、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黄斑容积、黄斑平均容积厚度、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后视网膜结构及视功能的差异,分析不同分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视网膜结构及视功能的改善效果及影响因素,探究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对存在EIFL患者的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分级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改善,A组、C组患者术后CFT厚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IFL分级法对IMEM患者手术时机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指导作用,EIFL分级早、术前视力好的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视力预后。
李瑛刘桂波尹晓妮李清华赵晓冉巩青云杜兆东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组织的“接触抑制”
马志中杜兆东刘铁城王常观马汀王恩普卢华刘静曹立群陈慧谨
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athological myopia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pmCNV)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眼科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14例pmCNV患者和25例wAMD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半年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并分析近黄斑中央凹处外界膜(ELM)、椭圆体带(EZ)的完整性,将ELM和EZ完整性情况标记为ELM(+)和EZ(+),计算其构成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CVA均有明显提高(Z=-2.272、-3.531,P<0.05),且pmCNV组患者BCVA治疗前后差值明显高于wAMD组(Z=-2.187,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CMT均明显降低(Z=-2.291、-3.511,P<0.05),但与pmCNV组患者相比wAMD组患者CMT治疗前后的差值更大(Z=-2.137,P<0.05)。另外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ELM(+)和EZ(+)的构成比均升高(χ^(2)=4.038~7.000,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BCVA(LogMAR)与ELM(+)和EZ(+)的构成比呈负相关(r=-0.754~-0.559,P<0.05)。结论定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继发于病理性近视与湿性AMD的近中央凹处的CNV可产生良好治疗效果。与wAMD患者相比,pmCNV患者获得了更好的预后视力。
魏向阳段凝李瑛李清华杜兆东
关键词:重组融合蛋白质类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对大鼠RP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在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原钒酸钠(soy)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PTPlB、PTP-LAR及PTEN在大...
杜兆东李颖胡运韬罗莉莎马志中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视网膜色素上皮原钒酸钠
针对人c-Met基因的RNA干扰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针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RNA干扰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c-Me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检测细胞中c-Met mRNA的表达变化,应用MTT法检测HGF诱导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Met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单纯HGF诱导组相比,转染后H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明显减慢,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针对人c-Met基因的RNA干扰可以有效阻断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Met mRNA的表达,并能抑制H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胡丽婷赵桂秋杜兆东张晶姜楠车成业
关键词:晶状体上皮细胞C-MET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对大鼠RP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在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原钒酸钠(SOV)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PTP的3种典型亚型PTP1B、PTP-LAR及PTEN在大鼠RPE细胞中的表达;SOV与培养液共培养RPE细胞为实验组,正常RPE细胞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TP1B、PTP-LAR及PTEN基因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α-SMA在细胞中表达的改变。结果PTP1B在非融合和融合大鼠RPE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明显表达,PTP-LAR在非融合细胞中以细胞核膜表达为主,而在融合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PTEN未见明显表达。SOV孵育后PTP1B、PTP-LAR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1),PTEN mRNA表达量很少,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发现,随着SOV浓度的增加α-SMA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1),表达明显增强,其在细胞内的分布状态也有明显改变。结论PTP1B、PTP-LAR在体外培养的大鼠RPE细胞中有明显表达,SOV可明显抑制其作用并调节α-SMA的表达和分布。
杜兆东李颖胡运韬罗莉莎马志中
关键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视网膜色素上皮原钒酸钠
植入电极法记录视神经不同程度损伤大鼠的视觉诱发电位
罗莉莎李颖杜兆东马志中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深度增强成像测量正常人群黄斑区脉络膜厚度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深度增强成像(EDI)模式检测我国正常人群视网膜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探讨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形态特点。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名正常志愿者为研究对象,20~30岁(含)、30~40岁(含)、40~50岁(含)、50~60岁(含)、60岁以上各40人,各年龄段男女比例均为1∶1。应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 EDI模式行黄斑区扫描,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中心凹中心(即中心小凹)、黄斑中心凹边缘(距中心小凹175μm)、旁中心凹区边缘(距中心小凹675μm)三个部位下的脉络膜厚度。统计学分析正常人群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与性别、年龄、测量部位的关系。结果男性和女性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295.83±32.01)μm、(292.92±33.88)μm,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P=0.53)。各年龄阶段人群(从低龄到高龄)的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319.95±33.67)μm、(306.52±30.38)μm、(293.11±32.45)μm、(279.23±27.09)μm、(261.86±24.62)μ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20,P<0.01)。黄斑中心小凹下、黄斑中心凹边缘下和旁中心凹区边缘下平均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5.71±29.33)μm、(293.26±26.58)μm、(274.97±27.33)μm,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00,P<0.01)。旁中心凹区边缘下颞侧、上方、鼻侧、下方四个方位平均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0,P<0.01),其中鼻侧旁中心凹区边缘的脉络膜厚度小于其他三个方位(q颞上=2.13,P>0.05;q颞鼻=10.71,P<0.01;q颞下=3.26,P>0.05;q上鼻=8.58,P<0.01;q上下=1.13,P>0.05;q鼻下=7.45,P<0.01)。结论 EDI OCT能清晰显示脉络膜结构特点。黄斑中央区脉络膜厚度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呈负相关,黄斑�
杜兆东胡丽婷王海韬付浴东赵桂秋
关键词:脉络膜黄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