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鹤维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惠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清
  • 2篇血清SICA...
  • 2篇药敏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障碍性
  • 2篇障碍性贫血
  • 2篇贫血
  • 2篇贫血患者
  • 2篇TGF-Β
  • 1篇蛋白
  • 1篇性细胞
  • 1篇血清IL-1...
  • 1篇血清前白蛋白
  • 1篇血透
  • 1篇血透患者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试验

机构

  • 7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7篇李鹤维
  • 5篇曹海燕
  • 4篇张舜玲
  • 4篇刘瑞玉
  • 3篇罗耀光
  • 3篇巫远忠
  • 3篇陈立
  • 3篇罗秀清
  • 3篇胡俊
  • 3篇许先吟
  • 2篇廖惠贞
  • 2篇陈国强
  • 1篇李齐爱
  • 1篇刘志红
  • 1篇刘彩辉
  • 1篇余相
  • 1篇丘向艳
  • 1篇钟伟强
  • 1篇江小明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原医刊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icroScan AutoScan-4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
2002年
目的 :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NS)的分离分布特点及其对 1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icroScanAutoScan 4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 46株CNS进行鉴定、药敏试验 ,同时进行苯唑西林琼脂筛选试验和 β 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 :46株CNS中 ,表皮葡萄球菌占 39.1% ( 18/46 ) ,溶血葡萄球菌占 34.8% ( 16 /46 ) ,主要分布于痰液 ( 17/46 )、脓液及分泌物 ( 11/46 )和血液 ( 9/46 )。CNS产 β 内酰胺酶率为 95 .7% ( 4 4/46 )。耐苯唑西林CNS(MRCNS)的检出率为 6 9.6 % ( 32 /46 ) ,仅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 ,其次为呋喃妥因 ,敏感率分别为 10 0 %和 93.8%。苯唑西林敏感CNS(MSCNS)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头孢唑啉和阿莫西林 /棒酸敏感性最高 ,敏感率分别为 10 0 %、10 0 %、10 0 %和 92 .9%。结论 :临床分离到的CNS以表皮、溶血葡萄球菌为主 ,在痰液标本中分布最高。CNS高产 β 内酰胺酶。MRCNS呈多重耐药性 ,治疗首选万古霉素。MSCNS治疗宜选头孢唑啉、苯唑西林和阿莫西林 /棒酸等含酶抑制剂的复合药。
曹海燕陈国强廖惠贞李鹤维
关键词:MICROSCAN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药物敏感试验
D-二聚体检测在肝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患者血清D -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atex法 ,分别测定 30例正常人和119例肝病患者血清D -二聚体水平。结果 :119例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血清D -二聚体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 ( χ2 检验 :P <0 0 1) ,按阳性率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为慢性肝炎 ( 32 2 % )、急性肝炎 ( 4 8% )、肝硬化 ( 70 % )、肝癌 ( 76 5 % )、重症肝炎 ( 83 4% )和肝硬化失代偿期 ( 10 0 % )。结论 :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D -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表明严重肝病患者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和可能伴有隐匿型DIC ,动态观察肝病患者血清D -二聚体水平 ,有助于临床分型、估计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刘瑞玉张舜玲李鹤维李齐爱
关键词:D-二聚体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炎
血清前白蛋白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检测 3 6例慢性肾衰病人血清前白蛋白浓度的变化 ,以评价其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的价值。方法 采用血生化免疫测定 ,并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肾衰病人血清前白蛋白在下降较长时间后 ,血清白蛋白才开始下降 ,一些主要的生化和免疫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蛋白质摄入量和能量摄入 ,酸中毒对营养指标有影响。结论 慢性肾衰病人普遍存在营养不良 ,及时发现病人营养不良并纠正之 。
江小明李鹤维丘向艳余相付均星钟伟强刘彩辉
关键词:血清前白蛋白血液透析营养状况维持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再障患者和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重型再障(SAA)患者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慢性再障(CAA)和MDS患者血清IL-10和sFas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IL-12水平较正常有上升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A和CAA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较MDS患者有上升的趋势,但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AA和MDS患者血清sFas水平较CAA患者明显升高(P<0.05,P<0.01),而MDS患者较SAA患者血清sFas水平有上升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高水平的IL-10、IL-12和sFas可能参与再障骨髓造血干/祖细胞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检测上述细胞因子水平,为再障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刘瑞玉张舜玲许先吟李鹤维罗耀光胡俊陈立巫远忠罗秀清曹海燕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可溶性FAS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TGF-β_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L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5),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LIF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获完全缓解(CR)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恢复正常;复发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趋升高或降低,并接近治疗前的水平。结论sICAM-1、TGF-β1和LIF均参与了白血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检测AL患者血清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为AL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张舜玲刘瑞玉许先吟李鹤维罗耀光刘志红陈立胡俊巫远忠罗秀清曹海燕
关键词:白血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转化生长因子Β1白血病抑制因子
肠球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了解肠球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MicroScanAutoScan 4微生物分析仪对 5 0株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同时进行 β 内酰胺酶的检测。结果  5 0株肠球菌中 ,粪肠球菌占 92 .0 % ,酪黄肠球菌占 4.0 % ,屎肠球菌和空肠肠球菌各占2 .0 % ;在各种临床标本的分离率生殖道分泌物为 48.0 %、脓液及创口分泌物为 2 0 .0 %、痰液为 18.0 %、尿液为 10 .0 %。 46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的敏感率分别为 97.8%、97.8%、95 .7%和 91.3 % ,对环丙沙星、利福平、四环素和红霉素的敏感率较低。 5 0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增效筛选试验的敏感率分别为 3 6.0 %和 42 .0 % ,同时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增效筛选试验耐药的肠球菌占 5 0 %。未发现产 β 内酰胺酶菌株。 结论 临床分离到的肠球菌以粪肠球菌为主。肠球菌在生殖道分泌物的分离率最高。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呋喃妥因最为敏感 ,其次为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G ,四环素和红霉素耐药严重。有 5 0 .0 %的肠球菌感染不能用青霉素或粘肽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
曹海燕陈国强廖惠贞李鹤维
关键词:肠球菌抗生素耐药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ICAM-1和TGF-β_1水平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再障 )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 β1)水平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再障 3 0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15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血清sICAM - 1和TGF - β1水平 .结果 慢性再障 (CAA)组sICAM - 1较正常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TGF - β1较正常组明显降低 (p <0 0 1) ;重型再障 (SAA)和MDS组sICAM - 1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 (p均 <0 0 1) ,TGF - β1均较正常组显著下降 (p均 <0 0 1) .SAA组sICAM - 1较CAA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MDS组与CAA组比较 ,sICAM - 1明显增高 (p <0 0 1) ,MDS组与SAA组比较 ,TGF - β1明显增高 (p <0 0 1) .动态观察 10例再障 ,随着病情的好转 ,sICAM - 1水平逐渐下降 ,TGF - β1水平趋于上升 ;当病情加重时 ,sICAM - 1上升 ,TGF - β1下降 .血清sICAM - 1和TGF - β1接近正常者疗效、预后好 .结论 高水平的sICAM - 1和低水平的TGF - β1可能参与再障造血干 /祖细胞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动态检测sICAM - 1和TGF - β1水平 ,为再障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
张舜玲刘瑞玉许先吟李鹤维罗耀光胡俊陈立巫远忠罗秀清曹海燕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TGF-Β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