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顺

作品数:27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6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沉积物
  • 7篇盆地
  • 6篇表层沉积物
  • 5篇松辽盆地
  • 4篇地质
  • 4篇柱状样
  • 4篇孢粉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地质意义
  • 3篇有孔虫
  • 3篇晚白垩世
  • 3篇西菲律宾海
  • 3篇陆架
  • 3篇南海北部
  • 3篇南海北部陆架
  • 3篇化学特征
  • 3篇环境意义
  • 3篇硅藻

机构

  • 14篇国土资源部
  • 13篇广州海洋地质...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25篇李顺
  • 14篇钟和贤
  • 10篇李波
  • 9篇李学杰
  • 8篇荆夏
  • 6篇田成静
  • 6篇张江勇
  • 6篇蔡观强
  • 4篇席党鹏
  • 4篇高红芳
  • 4篇赵利
  • 3篇崔兆国
  • 3篇万晓樵
  • 3篇姚永坚
  • 3篇杨楚鹏
  • 3篇孙桂华
  • 3篇陈芳
  • 2篇司伟民
  • 2篇徐子英
  • 2篇陈炽新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前沿
  • 3篇地质学刊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地学前缘
  • 1篇世界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海洋地质
  • 1篇2014中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分析了南海西北部198个表层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沉积物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富集程度和粒度效应。结果显示,沉积物的常量元素以SiO2、Al2O3、CaO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5.9%、8.53%、16.7%,其中SiO2、Al2O3代表了陆源碎屑组分,CaO代表了生物碎屑组分。陆架区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陆坡区具有较高的Al2O3、CaO含量,但是,Al2O3的高含量在深水下陆坡区,而CaO的高含量在上陆坡岛礁区。总体上,常量元素Fe2O3、K2O、MgO、Na2O、TiO2与Al2O3具有相似的含量分布特征,指示细粒组分的吸附作用;而SiO2、CaO与Al2O3呈相反的分布特征以及负相关关系,反映了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受到石英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稀释作用。大部分元素的富集因子介于1~2之间,富集特征不明显,表明碎屑物质主要为地壳来源,仅CaO、MnO出现较高的富集因子,指示陆坡区生物富集作用和深水陆坡区化学沉积作用的贡献。
蔡观强陈泓君钟和贤崔兆国李顺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
南沙群岛礼乐滩周边海域表层沉积硅藻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对南海礼乐滩周边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分析,在109个样品中鉴定出硅藻45属91种及变种。所有样品中均含有极丰富的硅藻,丰度均值为313.2万粒/克,其中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占绝对优势。依据典型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硅藻组合区。其中区域I和II位于第一主轴负方向,指示水深相对较浅、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粗、SiO2和TOC含量相对较高的沉积环境,主要分布T.nitzschioides,Thalassiosinema frauenfeldii,Cyclotella striata和Nitzschia bicapitata,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var.parva,Nitzschia interruptestriata,代表受巴拉望岛物质和沿岸流影响的沉积环境。区域III和IV位于第一主轴正方向,指示水深相对较深、沉积物平均粒径相对较细、SiO2和TOC含量相对较低的沉积环境,主要分布T.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N.interruptestriata,Fragilariopsis doliolus和T.frauenfeldii,T.nitzschioides,分别代表的是南沙诸群礁周边及海槽区和深海海盆的沉积环境。
李顺荆夏荆夏张江勇蔡观强赵利
关键词:硅藻南沙群岛
南海北部陆坡ZSQD196PC柱状样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海洋学记录:氧同位素、有孔虫和硅藻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解南海北部陆坡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海洋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对研究区ZSQD196PC柱状样有孔虫、硅藻及有孔虫氧同位素资料开展了分析。依据沉积有孔虫、硅藻主要属种的百分含量、丰度及组合特征,将有孔虫划分为3个组合,分别对应于氧同位素MIS1、2、3~4期;将硅藻划分为4个组合,大致对应于MIS1~4期。MIS1期有孔虫以暖水种占优势,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硅藻丰度低且以热性种占优势,其中冷期出现大量沿岸种,反映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MIS2~4期有孔虫以冷水种占优势,温跃层种含量相对较高;硅藻丰度高且以广布种占优势,出现沿岸种含量的升高,反映较冷的气候条件。通过对比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讨论了末次盛冰期、Blling—Allerd暖期和新仙女木事件在ZSQD196PC柱状样的沉积响应,揭示了末次冰期中的气候波动。
李顺张江勇钟和贤高红芳陈炽新庄畅
关键词:氧同位素有孔虫硅藻
30ka以来南海东北部陆坡坡底沉积有机质的长链正构烷烃特征及其古植被意义被引量:9
2015年
为探寻南海深海平原区的有机质组成特征、来源及其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演化信息,对南海东北部深水区的ZSQD289沉积柱状样品进行了正构烷烃组成及其单体稳定碳同位素的相关分析,结合孢粉鉴定结果,重点探讨该沉积区末次冰期以来陆源输入变化、源区的古植被演化及其气候响应因素.结果表明:30ka以来,南海东北部深海陆坡坡底的沉积有机质以洋/陆混源为特征,且以海洋自生生产力贡献为主,其生源贡献存在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变化特征,冰期时陆源有机质输入明显高于全新世间冰期;其陆源有机质应该主要由台湾南部河流输入,在低海平面时通过海底峡谷搬运至此,其过程中可能受到西太平洋底流和黑潮的影响.该沉积源区植被演化经历了C3/C4植物互为消长的变化过程,但30ka以来主要还是以C3植物占优势,由此推测末次冰期以来源区(台湾岛南部)不存在明显的干旱化,冰期虽然温度较低但气候比较湿润.
杨楚鹏刘芳常晓红廖泽文胡建芳李顺李学杰姚永坚
关键词:单体碳同位素
南海东部ZSQD225柱状样的孢粉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对南海东部ZSQD225柱状样的孢粉记录的研究表明,自下而上可建立5个孢粉组合带:Ⅰ带:PolypodiaceaePinus-Quercus-Pteris-Cyathea;Ⅱ带:Quercus-Polypodiaceae-Pinus-Lycopodium-Gramineae;Ⅲ带:Polypodiaceae-Microlepia-Castanopsis-Pteris-Pinus;Ⅳ带:Podocarpus-Artemisia-Castanopsis-Polypodiaceae-Pinus;Ⅴ带:Artemisia-Castanopsis-Polypodiaceae-Pinus-Quercus,并依此划分了4个古气候古环境演化阶段。结果显示研究区经历了温暖潮湿—炎热潮湿—温暖湿润—温暖稍干的气候变化过程。通过与南海东部184站钻孔的对比,大致划分了ZSQD225柱状样的地层时代。
荆夏陈芳高红芳李顺
关键词:孢粉古环境南海东部
南海中北部表层沉积硅藻的高分辨空间分布及其与现代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通过对南海中北部1266个站位19种硅藻的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因子偏好的研究,查清了南海中北部沉积硅藻高分辨的空间展布特征,并探讨了硅藻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南海北部陆架和西部陆架表层沉积硅藻以广温的半咸水潮间带种或沿岸种和咸水半咸水浅海种为主,珠江口以东的粤东北部陆架Paralia sulcata呈集中分布,粤西北部陆架多样性最佳,Cyclotella stylorum相对富集,西部陆架则以Cyclotella striata占显著优势。北部陆坡和西部陆坡以热带浮游远洋种为主,其中Azpeitia nodulifera和Nitzschia marina分别在琼东南陆坡、西部陆坡和东北部陆坡占优势地位,Chaetoceros messanensis、Fragilariopsis doliolus集中分布于北部陆坡。深海盆以热带浮游远洋种为主,A.nodulifera最具优势,其次为N.marina,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Thalassiosira eccentrica在吕宋海峡入口、深海盆东部和东南部礼乐岛坡集中分布。硅藻种和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热带远洋种与表层海水温度显著正相关,广温广布种与温度和盐度呈一定正相关,多数沿岸种和浅海种与盐度显著负相关。硅藻组合与海洋流系控制下的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可分为6个硅藻组合,其中陆架区3个组合主要受到盐度和营养盐(NO3,PO4,SiO4)浓度的影响,陆坡区2个组合主要受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营养盐(PO4)浓度的影响,而深海盆硅藻组合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对比前人研究,本文提高了对南海沉积硅藻空间分布认识的分辨率,充实了研究相对薄弱的西部陆架和深海盆的最新资料,佐证并修正了前人基于少量数据而得出的硅藻组合分区认识,消弭了前人观点的分歧。生物因素和沉积过程会使沉积硅藻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更为复杂。
李顺吴聪吴聪荆夏陈炽新蔡观强荆夏张江勇李学杰张金鹏
关键词:南海中北部硅藻环境因子表层沉积物
西菲律宾海西部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磁学参数作为有效的气候环境变化替代指标,能为古环境演变和沉积物物源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对取自西菲律宾海西部的GX72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系统的环境磁学研究,测量了磁化率(χ)、非磁滞剩磁(ARM)、等温剩磁(IRM)、磁化率变温曲线(κ-T曲线)、磁滞回线等磁学参数或曲线。结果表明,GX72柱状样沉积物中携磁矿物以低矫顽力磁铁矿为主,粒径以较粗粒准单畴(PSD)为主,这些磁性颗粒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的陆源碎屑物质,风成粉尘较少。剖面上多个磁学参数呈现出相同或相反的变化趋势,反映古气候对沉积物磁学性质的制约。χ高值样品通常对应于高饱和等温剩磁(SIRM)值、低ARM/SIRM值、低χARM/χ值以及低χfd值;这类沉积物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含量相对更高,粒度相对较大,可能形成于冷期(相对)。相反,χ低值样品通常对应于低SIRM值、高ARM/SIRM值、高χARM/χ值以及低χfd值,这类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含量相对较低,粒径相对较小,代表相对暖期沉积。
李波石显耀李学杰李顺王艳高红芳钟和贤田成静
关键词:西菲律宾海磁学性质古环境
花东海盆浊流沉积的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对取自台湾以东花东海盆GX168孔的浊流沉积物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研究,揭示其沉积学和岩石磁学特征,分析其物源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剖面上共识别出12层浊流沉积物,其分布存在规律,下部350-700cm共发育11层浊流沉积物,而0-350cm仅出现1层浊流沉积物.浊流沉积物粒径明显较背景沉积物粗,石英、长石含量更高,底部与下伏背景沉积呈突变接触,顶部与上覆背景沉积呈渐变接触,内部发育典型的正粒序韵律结构.浊流沉积物和背景沉积物具有相似的磁学特征,两者均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类型,且磁铁矿颗粒均以准单畴和多畴颗粒为主.同时,两者也存在一定差异,浊流沉积物中磁铁矿较背景沉积物更为富集,磁化率和饱和等温剩磁更强,磁铁矿粒径更粗,这与浊流沉积物原始沉积区更靠近物源区有关.花东海盆浊流沉积形成的诱发机制可能是末次冰期以来频发的海平面波动造成陆坡之上沉积物重力失稳,导致陆坡沉积物向海盆搬运.
李波王艳钟和贤张江勇李顺李学杰高红芳
关键词:浊流磁学特征海平面波动
西伯利亚北极陆架沉积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资源
西伯利亚北极陆架是现今地球上最大的陆架之一,包括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由22个时代不同、成因类型不一的沉积盆地构成,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对沉积盆地造成显著影响的构造事件主要有: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加拿大海盆的打...
李顺李学杰姚永坚杨楚鹏
福建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对福建东部近岸海域173个表层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含量分析,探讨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揭示沉积物物源信息。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ΣREE)分布范围为35.25~296.98μg/g,平均值171.05μg/g,与长江、闽江沉积物的ΣREE非常接近。轻重稀土元素含量比值(LREE/HREE)的变化范围为7.56~16.35,平均值11.27,轻稀土明显富集。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以及(La/Sm)CN、(Gd/Yb)CN比值显示,配分曲线为右倾负斜率,LREE内部分异明显,HREE内部分异小,存在中等程度Eu负异常(分布在0.55~1.06,平均值0.80),Ce异常不明显(分布在0.71~1.19,平均值1.00),与上陆壳REE特征相似。REE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沉积物与上陆壳之间分异不明显,其源岩以上陆壳长英质岩石为主。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REE富集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物粒度控制,REE趋向于在细粒组分中富集,局部可能受生物碳酸盐及重矿物含量制约。
李波孙桂华孙桂华李顺钟和贤赵利李顺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