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树脂
  • 4篇复合材料
  • 4篇改性
  • 4篇复合材
  • 2篇导热
  • 2篇电磁
  • 2篇电磁屏蔽
  • 2篇多尺度
  • 2篇亚胺
  • 2篇增强体
  • 2篇制备改性
  • 2篇三维网络
  • 2篇树脂基
  • 2篇树脂基碳纤维...
  • 2篇碳纤维
  • 2篇碳纤维复合材...
  • 2篇热阻
  • 2篇自主创新
  • 2篇自主创新能力
  • 2篇酰亚胺

机构

  • 10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第三...

作者

  • 10篇李雄
  • 4篇丁鹏
  • 3篇于英川
  • 2篇施利毅
  • 2篇潘梅梅
  • 1篇李向南
  • 1篇李源
  • 1篇杜海涛

传媒

  • 2篇经济师
  • 2篇上海企业
  • 1篇集团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官产学理论与实践的国际比较研究与提高上海自主创新能力建议
官产学合作作为国家或区域创新管理模式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初,伴随着官产学合作实践的发展,官产学合作理念经历了三次调整,即从最初的洪堡模式到主流的国家创新体系模式,再到新兴的三重螺旋关系模式。所以,官产学合作的理念与实践一...
李雄
关键词:官产学合作创新管理自主创新
文献传递
一种高导热电磁屏蔽聚酰亚胺基共碳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电磁屏蔽聚酰亚胺基共碳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S1、改性聚酰亚胺纤维毡制备;S2、改性聚酰亚胺毡功能化及共碳化;S3、将所述步骤S2中的三维共碳化碳纤维毡微纳骨架浸入高性能树脂,在...
丁鹏李雄
MC环境下基于客户满意度的成本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从20世纪末开始,一种崭新的生产模式在发达国家崭露头角,这就是以精益生产、敏捷制造为先导的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简称MC)生产方式,即以大批量生产的效益进行定制产品或服务的生产。相对于大规模生产而言,大规模定制正处于起步和创新阶段。本文从影响顾客满意度因素的角度人手,对企业定制化成本进行浅析,明确顾客满意度和企业定制化成本之间的联系,据此对企业定制化程度及定制点的设定进行一定的探索。
杜海涛李雄
关键词:客户满意度大规模定制顾客满意度定制化
动机视角下FDI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
2008年
文章根据行为科学提出技术创新动机强度概念,即愿意且能够进行技术创新的程度,依据动机理论和强化理论建立FDI刺激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机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科技投入角度出发,利用中国2005年31省市截面数据对FDI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FDI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动机强度表现出一定的刺激度,不同区域的刺激强度存在差异,FDI与中国技术创新产品通过市场交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动机强度产生了一定的强化度。
李雄潘梅梅于英川
关键词:FDI技术创新动机强度
一种高导热电磁屏蔽聚酰亚胺基共碳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电磁屏蔽聚酰亚胺基共碳化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S1、改性聚酰亚胺纤维毡制备;S2、改性聚酰亚胺毡功能化及共碳化;S3、将所述步骤S2中的三维共碳化碳纤维毡微纳骨架浸入高性能树脂,在...
丁鹏李雄
瑞典能力中心与中国国家工程中心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文章通过对中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瑞典能力中心的公司成员结构,体制、资金来源和人才培养几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中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展所面临的做大问题是实际运行中定位不明确,其问题的根源在于技术转移环节不畅。同时,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
李源李雄
关键词:国家工程中心产学研
一种三维立体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改性碳纤维;S2、制备三维立体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S3、将所述步骤S2中的三维立体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浸入热塑性树脂,在微米级多尺度下...
徐同乐李雄丁鹏施利毅
一种三维立体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改性碳纤维;S2、制备三维立体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S3、将所述步骤S2中的三维立体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浸入热塑性树脂,在微米级多尺度下...
徐同乐李雄丁鹏施利毅
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评价研究
2008年
一、研究背景 我国对企业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一个通用的评价体系,有学者将其分为5--7个方面,即:R&D能力、生产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投入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产出能力;也有的学者将自主创新能力总结为4个方面.即R&D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价值实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2005年.在《经济日报》社主办的“2005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上发布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
潘梅梅李雄于英川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R&D能力《经济日报》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共性技术识别与分析
2008年
纵观中外学者对共性技术(Generic Technology)的定义.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界定:其一.从共性技术的影响范围出发,共性技术是应用于多个产业的产品或工艺的科学事实(表现为科学概念、技术组成、产品工艺以及科学调查),对整个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和生产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类技术。
李雄李向南于英川
关键词:共性技术信息服务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