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轩然

作品数:21 被引量:552H指数:13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7篇湿地松
  • 6篇千烟洲
  • 5篇生态系统
  • 5篇生物量
  • 4篇叶面
  • 4篇叶面积
  • 4篇叶面积指数
  • 4篇湿地松林
  • 4篇松林
  • 4篇碳循环
  • 4篇陆地生态
  • 4篇陆地生态系统
  • 3篇人工林
  • 3篇物量
  • 3篇比叶面积
  • 2篇地上生物量
  • 2篇英文
  • 2篇针叶
  • 2篇针叶林
  • 2篇中国陆地生态...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7篇赤峰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昌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作者

  • 19篇李轩然
  • 10篇刘琪璟
  • 8篇马泽清
  • 4篇徐雯佳
  • 3篇王秋凤
  • 3篇胡理乐
  • 3篇刘迎春
  • 2篇于贵瑞
  • 2篇曾慧卿
  • 2篇王辉民
  • 2篇李胜功
  • 2篇蔡哲
  • 2篇陈永瑞
  • 2篇杨风亭
  • 1篇饶胜
  • 1篇方精云
  • 1篇胡会峰
  • 1篇张时煌
  • 1篇林耀明
  • 1篇胡中民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亚热带人工湿地松林(Pinus elliottii)生产力观测与模拟被引量:8
2008年
根据59株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树干解析资料,分析直径结构动态,结合乔木种群生物量模型及样方调查数据估算单位面积生物量的年净增长量;依据12a凋落物监测数据计算湿地松林群落NPP.利用BIOMEBGC模型对千烟洲21a的NPP进行跨尺度模拟,并结合近3a通量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湿地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为10574g.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根系、灌木草本根系和细根生物量依次为7542,480,239,1810,230和274g.m^-2.近5a(1999-2004)湿地松林年增长量平均值为741g.m^-2.a^-1(=381.31g C.m^-2.a^-1),年凋落量平均值为849g.C.m^-2.a^-1(=463g C.m^-2.a^-1).年增长量与年凋落量相关性非常显著.凋落量约为乔木层年增长量的1.19倍.BGC模型模拟的1985~2005年NPP和GPP平均值分别为630.88g C.m^-2.a^-1(343.31-906.42g C.m^-2.a^-1)和1800g C.m^-2.a^-1(1351.62-2318.26g C.m^-2.a^-1).湿地松林乔木层实测NPP结果与BGC模拟NPP结果之间呈线性关系.BGC模拟的NPP因受参数影响而偏小13.75%-21.77%;受数据质量影响而偏小9_3%.NPP占GPP的30.2%(25.6%~32.9%),NEP占乔木层NPP的57.5%(48.1%~66.5%),占森林群落NPP的41.74%(37%-52%).土壤呼吸占实测乔木NPP的77.0%,占实测森林群落NPP的55.9%.涡度相关法观测NEE比实地观测的NEP高12.97%.
马泽清刘琪璟王辉民李轩然曾慧卿徐雯佳
关键词:NPP树干解析BGC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湿地松林生物量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利用江西千烟洲地区2005年Landsat 5 TM遥感图像数据和同期野外调查获得的28个样方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各器官生物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影像变换(主成分分析,缨帽变换)结果与森林各器官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了光谱-植被指数与生物量多元回归模型。湿地松林各器官与遥感光谱、植被指数拟合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叶生物量>枝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树干生物量。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计算出湿地松林叶生物量平均为573 g.m-2,地上生物量平均为6 628 g.m-2,低于样地调查平均值。单一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相关性较低,ND-VI并不适用于盖度较大的湿地松林;遥感影像经主成分分析后生物量光谱模型的相关系数略有提高,缨帽变换后反而使模型的相关系数降低。
马泽清刘琪璟徐雯佳李轩然刘迎春
关键词:遥感植被指数生物量千烟洲
南方人工林叶面积指数的摄影测量被引量:29
2008年
利用CI-110冠层分析仪、鱼眼镜头数码照片分析,结合胸径-叶片半表面积模型对千烟洲不同森林类型(20年生)的叶面积指数进行了测定,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共调查74块样地。研究对象主要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对上述3种林型,CI-110观测值分别为1.355(0.38~2.85)、1.265(0.62~2.55)和2.140(0.76~3.31);鱼眼镜头测定值依次为1.339(0.71~1.79)、1.491(1.11~1.92)和1.984(1.26~2.59)。利用胸径-叶片半表面积模型测定的叶面积指数(范围)依次为4.53(2.24~6.34)、3.88(1.19~6.28)和6.63(3.5~8.37)。间接仪器法测定的值明显小于实测值,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胸径-叶片半表面积模型测定叶面积指数最为可靠,而鱼眼镜头测定法比冠层分析仪测定精度高。
马泽清刘琪璟曾慧卿李轩然陈永瑞林耀明张时煌杨风亭汪宏清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鱼眼镜头千烟洲
江西千烟洲人工针叶林下狗脊蕨群落生物被引量:8
2008年
根据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了江西省千烟洲人工针叶林下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群落的生物量、细根生物量、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等。通过叶片参数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狗脊蕨单株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分别为W1=0.021H1.545(R2=0.790)和W1=2.518(D2H)0.616(R2=0.894;H为株高,D为地径)。人工针叶林下灌草层地上生物量为367.8g.m-2(52~932g.m-2),凋落物为1631g.m-2(672~2763g.m-2),分别占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4.7%(1.55%~13.2%)和20.7%(7.6%~32.1%)。狗脊蕨群落地上生物量和NPP分别为266.6g.m-2和88.67g.m-2.a-1,其中狗脊蕨种群占73.7%;地下生物量为212.6g.m-2。狗脊蕨的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eaves day mutter con-tent,LDMC)分别为144.0cm2.g-1和31.99%,二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最佳叶面积估算模型为S=21.9226-0.152L2+0.0009L3(9.0≤L(叶片长度)≤23.5;1.4≤W(叶片宽度)≤5.9)。狗脊蕨种群的LAI为1.8。土壤含水量对狗脊蕨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正相关。
马泽清刘琪璟徐雯佳李轩然刘迎春
关键词:生物量生物量模型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
生态化学计量学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理论体系中作用初探被引量:15
2014年
生态化学计量学(Ecological stoichiometry)是利用元素比率来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作用的学科,它通过化学计量关系将从分子至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有机联系起来,已成为联系微观与宏观生态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生态化学计量学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假设是内稳性假说(Homeostatic hypothesis)和生长率假说(Growth rate hypothesis),已在不同的研究层次上得到了验证或应用。前者是指在生活环境(或资源)的化学元素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生物体具有的保持自身化学元素组成相对稳定的能力;后者是指生物体的C∶N∶P比率对其生长速率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通常生长速率较高的组分会具有高的N∶C和P∶C比以及较低的N∶P比值。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已从化学计量内稳性较高的水生生态系统扩展到化学计量特征变化范围较大的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对象已涉及酶、微生物、动物、植物、食物链和食物网等多个层次,并逐渐被应用于解决或预测区域甚至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系统不同组分的C∶N∶P计量关系的内稳性以及其生长率与异速分配相适应的调节机理,是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然而,目前学术界还未对生态化学计量学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理论体系中的作用给予关注,更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和系统性的论述。本文回顾了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领域的进展与应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化学计量学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理论体系中的潜在作用,并展望了生态化学计量学与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循环理论整合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重点发展方向,期望能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于贵瑞李轩然赵宁何念鹏王秋凤
关键词:生态系统养分
湿地松林叶面积指数测算被引量:28
2006年
对湿地松(Pinus elliotii)当年生和多年生两针一束、三针一束叶片的长度、宽度、厚度和重量分别进行量测,据此探讨不同类型叶片的叶形和比叶面积差异,并结合样地调查数据对中科院千烟洲试验站湿地松人工林的叶面积指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湿地松三针一束叶片合拢后横切面基本呈圆形,当年生叶和多年生叶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688mm和1.706mm;两针一束叶片合拢后从统计学上讲横切面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叶片厚度方向直径大于宽度方向(当年生叶厚度和宽度方向直径分别为1.580ram和1.422mm,多年生叶分别为1.568mm和1.410mm),但如果把厚度和宽度方向直径的平均值近似成圆柱体直径计算时误差在3%以内;如果只用厚度或宽度方向直径代表平均直径计算结果会有2%。10%的误差;当年生叶和多年生叶、两针一束叶和三针一束叶之间比叶面积差别很大,计算的三种比叶面积(投影比叶面积、圆柱面比叶面积和比表面积)中,当年生叶的比叶面积明显大于多年生叶,三针一束叶片的投影比叶面积和比表面积都大于两针一束叶片,但圆柱面比叶面积恰好相反。湿地松林的叶面积指数若按投影叶面积算为3.61,按圆柱面的外表面算为5.12,按总表面积的一半算为4.52,比利用冠层分析仪测量的结果略大。
李轩然刘琪璟蔡哲马泽清
关键词:叶形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湿地松
利用影像判读与群落监测分析长白山针叶林动态(英文)被引量:2
2004年
基于不同空间尺度即永久标准地的群落学调查与卫星遥感监测相结合研究了长白山亚高山针叶林的结构与动态 .标准地两次调查的间隔为 11年 .结果表明 ,每 10年的死亡率为 7%~ 9% ,进界比率为18%~ 2 0 % .鱼鳞云杉、臭冷杉及岳桦可以在林冠下顺利完成更新 ,而长白落叶松为先锋种 ,只能在林窗或裸地更新 .落叶松为云杉及冷杉提供良好的更新条件 ,从而在维持亚高山森林的稳定性上起着重要作用 .成熟林密度 (10 0 0株·hm-2 左右 )变化不大 .利用美国陆地卫星TM图像分析 1984~ 1997年植被变化表明 ,大规模的风倒等自然干扰很容易检测出来 .从景观尺度上 ,利用TM图像监测植被变化非常有效 .不同反射强度变化的象素数量统计结果表明 ,群落的进展演替与逆向演替同时存在 ,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但由于图像分辨率 (30m× 30m)的关系 ,林窗很难同噪声区分开来 .长白山亚高山针叶林带因有大量的落叶松斑块而呈现出镶嵌结构 ,这种镶嵌结构被定义为亚高山植被的顶极状态 .在小尺度上 ,例如面积仅为几公顷的标准地 ,特别是混有落叶松等先锋树种的群落 ,种类组成随时间而变化 ,但是卫星图像分析结果证明 :整体上 ,亚高山植被处于稳定状态 .
刘琪璟李轩然胡理乐
关键词:针叶林变化检测
负载指数法在内蒙古各盟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运用负载指数法对内蒙古各盟市水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人口数量、降水量、水资源分布以及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也不一样,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但是整体来看,除了呼伦贝尔市,各个盟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都比较高、开发利用潜力比较低,开发条件很不乐观。因此,应该从社会、经济、环境整体系统出发,合理利用水资源,努力改善水环境。
晓兰萨础日拉李轩然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
千烟洲针叶林的比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被引量:95
2007年
根据实测数据计算了湿地松(Pinuselliotii)、马尾松(P.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叶片的生物量和比叶面积,并结合样地调查数据和相对生长方程计算了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20年生湿地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和针叶混交林的叶面积指数。根据拟合结果,选择如下方程计算3个树种的叶生物量湿地松W=12.0741D2.1515、马尾松W=6.9727D2.1973和杉木W=5.2619D2.3027。湿地松林的叶生物量(0.822kg.m-2)最大,其次为针叶混交林(0.679kg.m-2),马尾松林和杉木林相差不大(分别为林0.528和0.572kg.m-2)。不同树种、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叶片的比叶面积比较发现,新叶的比叶面积大于老叶,三针一束叶的比叶面积略大于两针一束叶,马尾松的平均半比表面积(8.62m2.kg-1)大于湿地松(6.04m2.kg-1)和杉木(7.91m2.kg-1)。胸径与单木叶片半表面积之间的经验方程为湿地松LA=0.073D2.1515、马尾松LA=0.060D2.1973和杉木LA=0.042D2.3027。据此计算湿地松林的叶面积指数为5.03,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为4.31,针叶混交林为4.77,该结果比利用CI_110植被冠层数字图像仪测得的结果偏大。
李轩然刘琪璟蔡哲马泽清
关键词:湿地松马尾松比叶面积叶面积指数
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的估算被引量:62
2006年
利用不同参数和函数,模拟了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马尾松、湿地松和杉木的枝条、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及单株各器官生物量,选择最佳函数计算生物量在各树种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估算不同林型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枝条基径(d)和枝条生物量(BW)、叶生物量(LW)之间,当d3为自变量时,相关系数最高,湿地松利用线性函数、马尾松和杉木利用幂函数模拟效果最佳;单木总生物量以利用D2H(胸径2×树高)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拟相关系数最高;3个树种叶和枝生物量各有不同的最佳自变量和函数类型,但同一树种的叶、枝生物量最佳拟合方程的自变量和函数类型一致.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和杉木林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3·6、72·1和59t·hm-2,其中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最大,叶生物量最小.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推算3种林分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0·44、9·42和11·48t·hm-2,其固碳量分别为47·94、45·14和37·52t·hm-2.
李轩然刘琪璟陈永瑞胡理乐杨风亭
关键词:马尾松湿地松生物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