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若冰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腺癌
  • 3篇肠腺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表达
  • 2篇胰腺
  • 2篇乙肝
  • 2篇腺瘤
  • 2篇酶链反应
  • 2篇结肠
  • 2篇结肠腺瘤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合酶
  • 2篇病毒
  • 1篇单链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瓣膜
  • 1篇虚证
  • 1篇血流量
  • 1篇胰腺腺泡

机构

  • 8篇武警总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李若冰
  • 7篇徐铭宝
  • 4篇黄燕萍
  • 4篇唐红卫
  • 3篇雷志勇
  • 3篇邓晓红
  • 3篇唐红卫
  • 2篇黄燕苹
  • 2篇邓晓红
  • 1篇刘维永
  • 1篇李玮
  • 1篇程南平
  • 1篇汪钢
  • 1篇赵东锷
  • 1篇朱金如
  • 1篇邱立成

传媒

  • 5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04
  • 4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应用胶原壳聚糖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应用胶原壳聚糖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 观察材料结构特点 ,并行兔皮下包埋实验 ,分别于 4、6、8、12周观察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率。将犬主动脉壁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种植于壳聚糖胶原支架上 ,观察其形态并测定细胞合成胶原和前列环素的功能。结果 胶原壳聚糖膜呈网孔状结构 ,孔径 (10 3± 17) μm。皮下包埋实验显示材料生物相容性好 ,完全降解时间为 12周。种植实验示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良好 ,并具有合成前列环素 (6 2 .3±3.2pg/mlvs 10 .7± 2 .1pg/ml,P <0 .0 5 )的功能。结论 以胶原壳聚糖膜为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叶 ,种植细胞不仅能在材料表面生长 ,还能合成细胞间质和血管活性物质 。
赵东锷李若冰邱立成李玮刘维永汪钢朱金如
关键词:心脏瓣膜生物相容性降解率
缺氧再复氧对大鼠离体胰腺细胞损伤的机制
2000年
目的 :对缺氧再复氧引起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离体胰腺腺泡细胞给予缺氧再复氧处理 ,观察不同阶段胰腺腺泡细胞的存活率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 MDA)的变化。同时应用显微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图象分析系统检测被荧光标记物标记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 (〔Ca2 +〕i)浓度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 4 h细胞存活率为 78.0 9% ,缺氧组 4 h细胞存活率 54.50 % ( P<0 .0 5) ,缺氧3 h再复氧 1 h细胞存活率为 3 5.90 % ( P<0 .0 1 ) ,缺氧 3 h再复氧 1 h,细胞内〔Ca2 + 〕 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 P<0 .0 5)。缺氧再复氧组 MD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 P<0 .0 1 ) ,且高于缺氧组 ( P<0 .0 5)。结论 :缺氧再复氧可引起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明显损伤 ,细胞死亡率上升。比单纯缺氧造成的急性损伤更为严重。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增加和细胞内〔Ca2 + 〕
徐铭宝黄燕苹李若冰唐红卫邓晓红
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缺氧游离钙
慢性乙肝患者120例中医辩证与临床分类及病毒指标的关系
2000年
雷志勇徐铭宝唐红卫黄燕萍李若冰
关键词:慢性虚证实证辨证分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技术检测大肠癌P^(53)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为探讨P53基因突变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30例大肠腺癌组织中P53基因外显子5、6、7和8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6例(5333%)大肠癌组织出现了反映P53基因突变的异常条带。高、中、低分化腺癌中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333%、50%和70%。提示P53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PCR-SSCP能在DNA片段的不同部位检测DNA多态性和点突变,且灵敏、快速。
徐铭宝唐红卫邓晓红李若冰
关键词:大肠腺癌突变单链
川芎嗪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0年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时胰腺常存在着明显的血液循环障碍。一般认为胰腺微循环障碍可以诱发并促进水肿型胰腺炎向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转化。本研究通过建立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在 AP 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川芎嗪对该损伤的保护机制。材料与方法1 动物 SD 大鼠140只,体重180~230g(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随机分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组、缺血再灌注组、AEP 加缺血再灌注组及假手术组。每组14只,术前12h 禁食,自由饮水。2 药物与试剂川芎嗪注射液每支2ml。
雷志勇徐铭宝黄燕苹唐红卫邓晓红李若冰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再灌流损伤胰腺微循环血流量
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与HBV DNA的相关性研究
1999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HBVDNA,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e抗原系统。结果:HBeAg(+)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89.19%,抗HBe(+)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60%,HBeAg及抗HBe均阴性的乙肝病人HBVDNA阳性率43.75%,HBeAg(+)的各型乙肝HBVDNA阳性率无明显差别(P>0.05),抗HBe(+)的各型乙肝以慢性中重度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检出率最高(75%)。结论:HBVDNA阳性率与乙肝感染类型无关,而与e抗原系统存在状态有关,HBeAg和抗HBe均阴性的患者中也有43.75%的病人有DNA复制。
徐铭宝李若冰雷志勇黄燕萍唐红卫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聚合酶链反应
结肠腺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99年
目的评估结肠腺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DO-7检测56例结肠腺瘤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增生性息肉和轻度异型增生腺瘤P53表达均为阴性,随着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的加重。P53表达阳性率增高,染色逐渐加深。当腺瘤癌变时P53反应最强,不同类型腺瘤中P53表达显著不同(P<005)。结论检测结肠腺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对判断腺瘤的癌变倾向有重要意义。
徐铭宝唐红卫李若冰邓晓红黄燕萍
关键词:结肠腺瘤P^53蛋白腺癌
结肠上皮肿瘤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英文)
2000年
目的 对正常结肠粘膜上皮 ,结肠上皮增生样息肉 ,结肠上皮腺瘤和结肠腺癌组织中P53 蛋白的表达进行了检测 ,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评估。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DO - 7,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 ,对 7例结肠增生性息肉、5 9例结肠腺瘤 ( 2 6例管状腺瘤、13例混合状腺瘤、2 0例绒毛腺瘤 )和 30例结肠腺癌组织中P53 蛋白进行标记。结果 正常结肠上皮及增生性息肉组织中P53 蛋白标记阴性。结肠腺瘤和结肠腺癌组织中P53 表达阳性率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肠癌中P53 阳性率达 5 6 6 7% ,并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及临床Dukes分期有关 ,分化程度越高 ,P53 表达率越低。DukesA期结肠癌P53 表达率明显低于DukesD期 (P <0 0 5 )。结肠癌存活率随着P53 阳性率和阳性标记范围的增加而降低。标记范围大于 6 0 %者存活率明显低于标记范围小于 2 5 %者 (P <0 0 5 )。这也符合临床中DukesD期患者 5a存活率明显低于DukesA期患者的现象。在结肠腺瘤中 ,P53 阳性率与腺瘤的大小和是否伴有异型增生有关 ,腺瘤直径≥ 2 0mm者阳性率明显高于直径 <10mm者 (P <0 0 5 )。P53 蛋白表达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重度异型增生和息肉癌变组织中P53 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异型增生腺瘤 ( P <0 0 5 ,P <0 0 5 )。
徐铭宝程南平黄燕萍邓晓红唐红卫李若冰
关键词:结肠腺瘤结肠腺癌P53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