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纲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栽培
  • 4篇栽培技术
  • 3篇水稻
  • 2篇氮肥
  • 2篇土壤
  • 2篇还田
  • 2篇肥料
  • 2篇肥料试验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物
  • 1篇代谢组学
  • 1篇氮肥运筹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效率
  • 1篇氮素运筹
  • 1篇定位销
  • 1篇冬季栽培
  • 1篇对比试验初报
  • 1篇性状

机构

  • 14篇永州职业技术...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4篇李纲
  • 3篇李增援
  • 2篇龙冰雁
  • 2篇莫志军
  • 1篇张振乾
  • 1篇罗欣
  • 1篇王高平
  • 1篇刘洋
  • 1篇官梅
  • 1篇申明达
  • 1篇黄晶
  • 1篇李汉生

传媒

  • 2篇广东蚕业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河北农机
  • 1篇种子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农业
  • 1篇杂交水稻
  • 1篇湖北农机化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土壤与作物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夏秋干旱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辣椒产量的影响试验被引量:1
2007年
永州是种植辣椒主要产区,面积达4万多亩,形成了一定规模化产量。辣椒生产整个生育期较长(4~10月中旬),需要较多的水分。永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年平均气温17.6~18.6℃,最高温度达35~40℃,降雨量1300 mm以上,但降水时间分布不匀,3~6月中旬是梅雨期,6月下旬梅雨期停止,转入高温干旱时期,此期不能满足辣椒生长对水分的需求,严重影响辣椒产量,为了探索红壤旱地抗旱种植技术,采用稻草、锯木屑覆盖,研究辣椒地土壤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红壤旱地抗旱种植辣椒提供理论依据。
李增援李纲刘洋
关键词:辣椒土壤性状
猫须草在永州市冬季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猫须草,原名肾茶。唇形科肾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公认最好的肾茶。在《中药大辞典》、荷兰的《药典》及《中华本草》记载猫须草中含有200多种丰富的活性成分,其中几种主要成分在医学领域里已被证实具有极大的保健价值,被誉为“国际利尿化石药”。我们采用常规栽培技术对云南猫须草进行引种栽培,引种栽培后,永州市冬季气温降至5℃时,茎叶、嫩叶开始受冻。对猫须草冬季进行简易棚保温、根部覆盖稻草秸秆和地膜覆盖3种保温方法管理。
李纲
关键词:引种
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影响红壤水稻土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23年
为研究红壤双季稻田紫云英还田替代化学氮肥后土壤团聚体组分及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基于2008年开始的紫云英替代化学氮肥定位试验,选择稻-稻-冬闲[常规施肥,NPK(闲)]、稻-稻-紫云英[常规施肥,NPK(紫)]、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20%化学氮肥,0.8N+PK(紫)]和稻-稻-紫云英[早稻和晚稻均减施40%化学氮肥,0.6N+PK(紫)]等4个处理,采用湿筛法对土壤进行团聚体分级,并测定不同粒径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紫云英还田后,调节氮肥用量显著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组成。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均以NPK(紫)处理最高。与冬闲处理相比,NPK(紫)处理可使>2 mm和0.25~2 mm团聚体含量提高了15.3%和3.81%。紫云英还田后,与NPK(紫)处理相比,0.8N+PK(紫)和0.6N+PK(紫)处理>2 mm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了41.8%~57.6%(P<0.05)。与冬闲处理相比,冬种紫云英还田并减少氮肥用量显著降低了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P<0.05),但冬种紫云英还田各处理间各粒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未见显著差异。NPK(闲)处理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富集系数均>1,NPK(紫)、0.8N+PK(紫)和0.6N+PK(紫)处理>2 mm和0.25~2 mm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富集系数>1。土壤MWD和GMD与>2 mm团聚体和0.25~2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团聚体不同粒级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可见,在红壤双季稻田进行冬种紫云英还田,有利于优化土壤结构,但不论减氮与否,同时需调节适宜的外源投入碳氮比,从而实现土壤结构稳定和肥力提升。
刘淑军周玲红唐利忠李纲高学成黄晶高菊生
关键词:红壤性水稻土紫云英土壤团聚体
两糯一号高粱秋种高产栽培技术
2008年
"两糯一号"是2005年3月通过国家鉴定的两系杂交糯高粱优良组合,该组合经春季和再生栽培都获得了较高的产量。2006年7月,对该组合进行了秋种栽培,实践证明,"两糯一号"高粱在夏秋干旱地区秋种,同样获得423kg/667m2的产量,并且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旱、耐脊、抗病、丰产、品质优等特点,适合南方秋旱丘陵岗地、缺水易旱地区、高坑山地种植。
李增援李纲李汉生
关键词:秋种高产栽培
永州市引进台湾猫须草生长适应性及肥料试验
2020年
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猫须草的生长适应性,对猫须草的引进和推广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李纲
关键词:肥料试验
永州青蒿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4年
永州是全国重要的青蒿种植基地和青蒿素原料药供给地,青蒿种植是当地重要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通过调查统计,笔者掌握了青蒿在永州的种植规模、发展模式、种植技术和提取加工技术现状及原料药销售等情况,指出了该地区青蒿产业发展存在着研发投入低、种植发展模式落后及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要加强优质品种选育、优化调整发展模式和强化政府政策支持等建议,以期为青蒿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黄璜吴岳庭蒋艺郭曦隆朱旺冲詹利之李纲唐利忠
关键词:青蒿
不同含油量油菜籽代谢物差异分析
2021年
高含油油菜可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不同含油量油菜种子中代谢物的差异尚未清楚。本研究以2个含油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授粉后20~35 d种子为材料,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不同含油量材料间代谢物差异。以低含油量材料为对照,共筛选出4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4种与油脂合成通路相关,14种与脂肪酸合成通路相关,3种与糖代谢相关,2种与维生素代谢相关,1种与激素代谢相关,2种与花青素代谢相关。高含油油菜种子种固醇、花青素、硬脂酸、亚油酸等脂肪酸较高,亚麻酸含量较低。该结果有助于揭示油菜种子中油脂合成的机制,可为高含油油菜育种提供参考。
常涛李纲官梅张振乾
关键词:油菜代谢组学含油量超高效液相色谱
一种树木移栽专用支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木移栽专用支架,属于树木移栽领域,包括支撑带,支撑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支撑带的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限位槽,限位槽通过滑块连接有支撑凹块,支撑凹块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的一侧面...
申明达龙冰雁罗欣唐倩李纲
种植和秸秆还田模式对一季稻产量和产量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以籼型常规稻华航38号为材料,设置了T1(CK、不施肥、一季稻+冬闲、稻草移走)、T2(NPK全量、一季稻+紫云英、稻草移走)、T3(NPK全量、一季稻+紫云英、稻草还田)、T4(NP全量、K减半、一季稻+紫云英、稻草还田)、T5(NPK全量、一季稻+冬闲、秸秆全部移走)、T6(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秸秆全部移走)、T7(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秸秆全部还田)、T8(NPK全量,一季稻+油菜,稻草还田)、T9(NP全量、K减半、一季稻+油菜、稻草还田)共9个种植和秸秆还田方式组合处理,通过2016—2019年定位试验,考察了各处理对一季稻产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不施肥处理,施N、P、K肥在2016和2017年对一季稻产量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提升效果不明显;待土壤基础地力耗竭后,2018和2019年分别增产53.65%和21.93%,且均达显著水平(P<0.05);除2018年外,冬种油菜可显著提升水稻产量;秸秆还田或移走处理在水稻产量、株高、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方面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种植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主要通过调节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影响产量形成;冬种绿肥+稻草还田条件下,减量施钾50%依然能使一季稻保持稳产。
李纲朱旺冲黄晶莫志军唐利忠
关键词:一季稻秸秆还田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氮肥运筹对杂交水稻桃优香占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通过考察前茬春大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氮素运筹对新田地区主推优质杂交稻桃优香占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探索出当地最佳的秸秆还田方式和与之匹配的氮素管理措施;以晚稻品种桃优香占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还田方式,副区为氮素运筹方式,研究2种还田方式(R)和5种氮素运筹方式(N)组合对晚稻茎蘖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茎蘖生长、分蘖率、成穗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无显著影响;氮素运筹上,随着基蘖肥比率的增加,水稻分蘖率和产量均显著提高;秸秆还田方式与氮素运筹二者无交互效应;N1处理(基肥︰蘖肥︰穗粒肥=7∶3∶0)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较N4处理(基肥︰蘖肥︰穗粒肥=4∶3∶3)分别高21.93%、14.68%和14.53%。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氮素偏生产力(NPFP)存在显著影响(P<0.05),且R1处理较R2处理高3.65%,但对氮肥农学效率(ANUE)和氮素回收效率(NRE)影响不显著;氮素运筹方面,NPFP、ANUE和NRE随着基蘖肥比率的增大而显著提高(P<0.05);秸秆还田方式与氮素运筹二者存在交互效应,以R1N1和R2N1处理水稻的NPFP、ANUE和NRE较高。综上,氮素运筹方式对春大豆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产量及产量形成有较大影响,基肥、蘖肥、穗粒肥的比例为7∶3∶0时(即重施基蘖肥),能实现稳产和高产,并获得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而春大豆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无明显影响。
李纲莫志军蒋小军黄璜朱旺冲唐建胜唐利忠
关键词:杂交水稻氮素运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