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星

作品数:15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数据共享
  • 4篇科学数据
  • 3篇数据中心
  • 2篇数据服务
  • 2篇数据管理
  • 2篇数据汇交
  • 2篇数字对象唯一...
  • 2篇唯一标识符
  • 2篇流域
  • 2篇共享
  • 2篇河流域
  • 2篇黑河流域
  • 2篇出版
  • 1篇元数据
  • 1篇知识产权
  • 1篇瑞利
  • 1篇散射截面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科学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15篇李红星
  • 11篇王亮绪
  • 11篇吴立宗
  • 9篇南卓铜
  • 6篇李新
  • 6篇王建
  • 5篇潘小多
  • 3篇冉有华
  • 2篇梁继
  • 2篇盖春梅
  • 2篇祝忠明
  • 1篇冯学智
  • 1篇葛劲松
  • 1篇彦立利
  • 1篇彭洁
  • 1篇王剑庚
  • 1篇李云
  • 1篇周剑
  • 1篇王锦地
  • 1篇郝晓华

传媒

  • 5篇遥感技术与应...
  • 4篇中国科技资源...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0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吸光性污染物对积雪光谱反射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积雪中存在的吸光性污染物对积雪反射率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进而对能量平衡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但是,污染浓度变化如何影响积雪反射特征仍然缺乏定量描述和深入探讨。选择新疆富蕴作为典型干旱与半干旱积雪实验区,通过人工控制试验在自然积雪状态下生成不同浓度的污染雪样方,并对积雪及污染物自身的反射率进行测量。在实测数据基础上通过构建线性混合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浓度条件下污染物对积雪反射率的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积雪反射率降低与污染浓度呈非线性关系,随着污染浓度增大,单位浓度影响力降低,在350~450nm波段范围1 813ppm浓度的单位影响力甚至是9 507ppm浓度的1.5倍以上;同时发现除了污染浓度,积雪与污染物自身物理特性也是影响反射率变化的重要参数。
李红星李弘毅梁继郝晓华王建
关键词:反射率污染物浓度线性混合模型
瑞利光学厚度模型的适用性讨论与条件性构建
2019年
瑞利散射是生活中重要而又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瑞利光学厚度是衡量瑞利散射强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大气散射理论和瑞利光学厚度理论的梳理,总结了现有瑞利光学厚度两类模拟模型的优缺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中CO2浓度已突破400ppm,近似数值模型因受到大气温度和CO2浓度为300ppm的背景条件的限制会导致部分模型误差的增加;而理论离散模型虽然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对CO2浓度也具有自适应性,模拟结果理论上可信可靠,但各相关输入物理参数求解复杂。为获得满足CO2浓度为400ppm的近似数值模型,通过对不同高度和纬度的九个试验地点,以理论离散模型为基础,模拟特定大气条件下(P0=1atm,T=15℃,CO2=400ppm)的瑞利光学厚度。通过拟合分析得出,瑞利散射强度与波长的4.529次方成反比,且在紫外-蓝波段CO2浓度对瑞利光学厚度的贡献在10–4-10–3数量级。因此,在CO2浓度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以理论离散模型为主要算法模拟瑞利光学厚度将能更好的提高模型的自适应性并减少模型本身带来的误差;并通过该模拟结果可进一步获得该大气条件下的计算简单方便的数值模拟模型。
梁继王建谭俊磊李红星刘艳夏诗婷
关键词:大气折射指数CO2浓度
西部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实践被引量:5
2010年
科学数据是人类科学活动成果的积累,对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数据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简称西部数据中心)面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计划"及广大科研工作者展开科学数据服务,并已取得显著的服务成效。数据中心采取的多层次的共享政策及主动、专业、专职的服务小组是数据共享服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数据发布方、数据作者与用户三方交流机制的建立及面向科学研究的数据服务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同时,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国家层面的共享环境没有形成是目前阻碍数据共享服务发展的瓶颈。
李红星王建南卓铜王亮绪吴立宗潘小多李新
关键词:数据服务数据共享科学数据
科学数据文档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数据文档是科学数据的必要补充,完善的数据文档对于未知的数据用户是非常有价值的,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为方便广大数据用户使用数据,尽量详细介绍与数据相关的背景知识,数据属性、数据的使用方法和数据的应用状况,同时也为了尊重和保护数据生产者的知识产权,在文档里详细给出数据的引用方法,并提供与数据生产相关的文献信息,针对特色数据集和"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汇交数据撰写文档,在网络上实现无限制浏览与下载,并实现wiki系统的协同写作。
潘小多李新南卓铜吴立宗王亮绪李红星
关键词:数据文档数据共享WIKI科学数据
改进SEBS模型评价黑河中游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被引量:7
2014年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农业耗水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部分,准确估算干旱半干旱区绿洲蒸散发(ET)对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水资源非常重要。针对干旱半干旱区作物蒸散受土壤水分胁迫的特点,将土壤水分信息引入到SEBS模型中,利用MODIS影像,结合WRF模式输出的格网和地面观测的气象数据估算2012年黑河中游绿洲蒸散发。与涡动观测结果对比:改进的SEBS模型更适用于灌溉作物在水分胁迫下的蒸散发估算。进而分别在灌区和黑河中游整个绿洲尺度上评价2012年作物水资源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灌区尺度上水资源利用效率是57%;以整个黑河中游为对象,由于考虑了地表水地下水的转换和重复利用,绿洲作物水资源利用效率可达到66%,但抽取地下水重复利用消耗大量的能源,为此需要提升单方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做到既节约水资源,又节约能源。
周剑吴雪娇李红星李妍仲波潘晓多
关键词:感热灌溉水利用效率干旱半干旱地区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的数据管理与共享被引量:13
2010年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WATER)是在黑河流域开展的以水循环及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态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大型航空、卫星遥感与地面同步观测科学试验。为了对试验产出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共享,促进试验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建立了数据管理系统,并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两个数据服务点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分发。"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的数据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元数据为核心的数据管理和发布系统,在数据管理方面介绍了元数据、数据文档和数据实体的组织与管理,在系统功能方面介绍了数据导航和数据可视化。"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目前已发布的原始数据共3.2 TB,预处理的数据2.5 TB,以粗粒度的形式组织了265个数据集,265条元数据与数据报告一起对数据集进行说明。
吴立宗屈永华王亮绪孙青松胡晓利李新王锦地李红星李红星
关键词: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元数据
浅谈科学数据出版中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被引量:20
2010年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具有唯一性、永久性和多重链接等特点,是实现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对象永久性定位的数据系统。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已经在出版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数据出版和引用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在数据引用方面所做的工作,详细介绍了如何在中文DOI注册中心的帮助下,利用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对"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产出数据所开展的数据出版和数据引用尝试。文章最后总结了DOI在数据出版领域的意义,并讨论了DOI系统对数据出版和引用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了数据中心在面向数据出版和引用方面存在的挑战和机遇。
吴立宗涂勇王亮绪南卓铜李新彭洁潘小多李红星
关键词: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数据共享
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数据集成与共享被引量:34
200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李新南卓铜吴立宗冉有华王建潘小多王亮绪李红星祝忠明
关键词:数据中心生态科学环境科学数据共享
基于实测数据的新疆富蕴季节性积雪光谱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使用FieldSpec 3(350~2 500nm)光谱仪野外测得新疆富蕴地区季节性积雪光谱,与冰对比得出了该地区典型季节性积雪光谱特征,并分析了太阳高度角、坡度、雪深、污染物浓度对积雪光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积雪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较高,随波长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积雪反射率逐渐降低,且在1 090和1 300nm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敏感;坡度的存在使积雪反射率大幅上升;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积雪反射率随雪深的增加而增大,在400~500和1 250~1 320nm,反射率对雪深变化敏感;随着污染物的增加,积雪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明显下降,且波峰波谷趋于平缓。季节性积雪的光谱测量和分析工作对于积雪参数的监测和反演具有重要意义。
李云赵书河冯学智肖鹏峰梁继王剑庚李红星彦立利
关键词:季节性积雪光谱分析光谱测量
西部数据中心数据集成和共享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2010年
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形成了从数据收集、规范化整理、集成挖掘到数据服务的体制,建成了功能丰富的数据共享网站系统,集成了一批西部环境与生态乃至整个中国陆域地球表层科学方面的关键数据集,为西部计划等项目及科研团体与个人提供了持续的数据服务。文章总结了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数据集成和数据服务,并探讨了西部数据中心持续发展的方法。
王亮绪南卓铜吴立宗冉有华李红星潘小多祝忠明李新丁永建
关键词:数据共享数据集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