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作品数:21 被引量:22 H指数:3 供职机构: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面部血管炎型药疹1例 2015年 患者女,76岁。面部红斑,伴微痛1个月。皮肤科情况:双侧面颊融合成掌心大小暗红色斑块,稍有肿胀,压之稍有疼痛。其上散在分布少许针尖至小米粒大小紫癜,斑块上覆以少许细薄鳞屑,皮疹大致对称分布,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棘层细胞间水肿,真皮内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C3血管周围阳性,Ig G,Ig M和Ig A阴性。诊断:血管炎型药疹。 李浩 刘岩 李铁男 孙晓冬 李上云关键词:药疹 微RNA-125a靶向白细胞介素23受体信号通路抑制HaCaT细胞增殖机制的初步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微RNA(miR)-125a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用白细胞介素(IL)-23干预处理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24 h后,分为miR-125a组和miR-NC组,分别转染miR-125a过表达质粒和过表达对照质粒。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两组转染后0、24、48、72 h HaCaT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24 h两组miR-125a及IL-23受体(IL-23R)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两组转染后48 h IL-23R、Janus激酶2(JAK2)、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5a和IL-23R间的靶向关系。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HaCaT细胞增殖能力随时间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评估。结果质粒转染后,miR-125a组miR-125a相对表达水平(6.377±0.745)高于miR-NC组(0.700±0.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5,P=0.002)。转染后0、24、48 h,miR-125a组与miR-NC组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63、0.623、1.930,均P>0.05);转染后72 h,miR-125a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miR-NC组(t=4.407,P<0.05)。MiR-125a组IL-23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iR-NC组(t=3.082,P<0.05)。与miR-NC组相比,miR-125a组IL-23R、JAK2和p-AKT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715、6.996、12.424,P值分别<0.001、=0.002、<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125a可靶向结合IL-23R。结论MiR-125a可能通过负性靶向调控IL-23R/JAK2/AKT信号通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苏芳 晋亮 李浩 丁英洁 孙晓杰 孙晓冬 刘玮 徐桂娟 王强 刘永斌关键词:角蛋白细胞 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23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治疗效果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患者治疗4周后,痊愈14例,显效40例,好转18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67.50%;8周后,痊愈37例,显效30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3.75%。结论为减少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生,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原则,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采取内服、外用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 ,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王凯波 刘岩 李浩关键词:激素依赖性皮炎 消银颗粒治疗玫瑰糠疹5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消银颗粒联合抗组胺药物及外用药物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抗组胺药物及外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瘙痒症状,皮疹程度以及... 黄萍 陈晴燕 鹿见香 李浩 李铁男文献传递 全蝎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全蝎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方法收集6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全蝎膏早1次外用,联合0.1%糠酸莫米松乳膏晚1次外用。对照组:0.1%糠酸莫米松乳膏晚1次外用。结果治疗第1周,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2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蝎膏可提高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 李浩 李铁男 安立辉 刘悦 林伟 王凯波 王强 金春林关键词:全蝎膏 湿疹 消银颗粒治疗玫瑰糠疹5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玫瑰糠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口服消银颗粒,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2组均外用硼酸氧化锌软膏及糠酸莫米松软膏,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第2周和第4周,治疗组患者瘙痒症状、皮疹程度、以及中医证候,即口干舌燥,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赤,舌象脉象,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消银颗粒为治疗玫瑰糠疹的有效疗法之一。 陈晴燕 黄萍 鹿见香 李浩 李铁男关键词:玫瑰糠疹 消银颗粒 临床疗效 大疱性类天疱疮3例 2015年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pemphigoid,BP)为一种慢性反复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皮损以腰部及腹部常见。本文报告3例BP患者,发病年龄或皮损分布与以往的报道有所不同,较为少见。 李浩 王凯波 李婧 刘岩 李铁男关键词:类天疱疮 大疱性 合并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白癜风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白癜风为一种常见的局限或泛发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病因尚未明确,考虑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黑素细胞自身破坏等因素相关。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发现,此病患者易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斑秃、银屑病、甲状腺疾病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合并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白癜风患者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并做统计学分析,以探讨白癜风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否存在关联。 李浩 李铁男 刘晓明 韩宪伟 王强 王凯波 刘悦 林伟 金春林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数据 泛发性 黑素细胞 斑秃 油调散治疗蜂窝织炎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外敷油调散或0.2%乳酸依沙吖啶溶液联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皮肤蜂窝织炎的疗效比较。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3组。A组:头孢呋辛钠1.5 g/次,2次/d静脉滴注,7~14 d为1个疗程。B组:皮疹处外敷适量0.2%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浸泡后的无菌纱布,20 min/次,2次/d,同时联合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应用方法同A组,7~14 d为1个疗程;C组:皮疹处外敷适量油调散,20~24 h/次,1次/d,同时联合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应用方法同A组,7~14 d为1个疗程。结果 A、B、C 3组治疗1周后,有效率分别为56.67%、60.00%、86.11%。C组高于A组、B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B、C 3组有效率分别为86.67%、93.33%、97.22%。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治疗方案治疗皮肤蜂窝织炎均有效,但C组疗程短,疗效佳。 李浩 李上云 刘岩 李铁男 刘晓明关键词:蜂窝织炎 乳酸依沙吖啶 糖尿病患者服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后发生大疱性类天疱疮32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服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后发生的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房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BP患者116例,分为BP发病前应用DPP4i治疗糖尿病的DPP4i-BP组和未应用DPP4i治疗的普通BP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皮损面积、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预后,记录DPP4i-BP组患者服用DPP4i与BP诊断的时间间隔。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DPP4i-BP组32例,年龄(77.17±15.32)岁,男女比例为15∶17;普通BP组84例,年龄(76.65±19.32)岁,男女比例为43∶41。DPP4i-BP组开始服用DPP4i药物到诊断BP的时间间隔为(14.61±3.93)个月,其中维格列汀的间隔时间最短,为(5.42±2.84)个月,与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3,P<0.001)。与普通BP组相比,DPP4i-BP组病情重度患者多,为16例(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3,P=0.008)。两组抗BP180抗体阳性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870)。治疗前后DPP4i-BP组抗BP180抗体水平均高于普通BP组(P=0.015、<0.001),且降低幅度小于后者(t=5.11,P<0.001)。两组控制病情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322)。DPP4i-BP组控制病情所需平均时间较长(t=6.72,P<0.001),并且更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其他药物(t=10.05,P=0.002)。开始系统治疗后6个月内,普通BP组病情出现反复的病例比例(17例,27.86%)明显高于DPP4i-BP组(2例,7.69%,χ2=4.35,P=0.037)。并且,6个月时,普通BP组糖皮质激素平均剂量显著高于DPP4i-BP组(t=7.04,P<0.001)。结论DPP4i类降糖药中,BP发病前服用维格列汀患者最多,服药与BP发病时间间隔最短。DPP4i-BP患者治疗初期可能不易控制,但预后较好。 李浩 李浩 韩宪伟 韩宪伟 孙彤 苏芳 孙晓冬 韩莹 刘晓明 王凯波关键词:类天疱疮 大疱性 药物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