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 作品数:38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鲁迅纪念馆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传统文化的传播——略论博物馆文化及其传播
- 2010年
-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人类社会文化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传统文化的保存、整理、研究和传统文化的传播。当然,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博物馆所承担的文化使命,也缩小为对传统文化的固化形式——也就是文物的保护保存、研究以及相应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博物馆的文化原则诚然,博物馆主要是面对馆藏文物以及相关衍生的文化现象,而且保护、保存各种历史遗留是博物馆的第一要务,但是在收藏和保护的前提下,如何看待这些文物、如何从这些文物中发掘出符合当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的文化资源,则需要博物馆文化的支持,而博物馆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博物馆文化的建设与其所在的社会文化建设比较,有其共通性,也有特殊性。
- 李浩
-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文化文物
- 《新青年》以及后继者之一《语丝》——两种同人杂志中的鲁迅
- <正>一、两种同人杂志1915年《新青年》的前身《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其编辑和撰稿以陈独秀为主,其他主创人员基本上是由陈独秀的安徽同乡组成。陈独秀在创刊号所发表的《敬告青年》一文中,阐发了他对当时中国的理念,即"自主的...
- 李浩
- 文献传递
- 努力开拓鲁迅学术宣传的新领域
- 学术活动是上海鲁迅纪念馆弘扬鲁迅精神文化遗产工作中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上海鲁迅纪念馆开展其他业务活动的前提。近十年来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学术研究活动主要是从几个方面展开的,首先是以手稿为主的文物研究,其次是鲁迅生...
- 李浩
- 信息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挑战与机遇
-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博物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逐步建设以藏品及相关数据库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应用和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化运作系统。数字化技术的利用和信息化运作,为博物馆实现多层次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和...
- 李浩
- 关键词:博物馆
- 文献传递
- 鲁迅西三条之校订《嵇康集》及其他
- 2024年
- 1924年6月初,鲁迅在迁居北京西三条寓所后,再次完成了《嵇康集》的校勘。校勘《嵇康集》是鲁迅古文献整理工作中的突出成绩,分析这一工作,可以看到,鲁迅将古文献研究整理、翻译引进、文艺创作视为其文化工作的三个基础性项目,并使之不断地相互促进,最终使其文化工作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鲁迅完成了由文学家向文学活动家的转变。
- 李浩
- 关键词:《嵇康集》校勘文化工作
- 信息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挑战与机遇
-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博物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逐步建设以藏品及相关数据库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化应用和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化运作系统。数字化技术的利用和信息化运作,为博物馆实现多层次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新途径和...
- 李浩
-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时代数字化技术文化传播
- 文献传递
- 史料钩沉·海派视阈·符码转换 《上海鲁迅研究》25年
- 2005年
- 李浩
- 关键词:鲁迅研究鲁学海派显学史料
- 出版纪程——略述博物馆的出版
- 博物馆社会文化功能的实现在于向社会公众展示馆藏藏品、宣传博物馆主题的精神文化资源,建立交流平台。这都仰赖于博物馆自身的文化积累,博物馆文化积累是靠博物馆研究来展开,通过编辑出版馆藏资料整理研究、馆刊、宣传资料等能实现博物...
- 李浩
- 关键词:文化积累出版
- 文献传递
- 读《铸剑》手稿之外被引量:1
- 2019年
- 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鲁迅《铸剑》手稿的文章,至今印象最深的是读手稿给予我的阅读体验:其字里行间的、段落间的、乃至全篇所蕴含着的、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之后,时而会想,既然手稿能够带来如此不同的阅读体验,在影印技术发达后,包括鲁迅在内的作家为何还是愿意出版印刷排字本?鲁迅曾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谈到青年学习创作的问题。
- 李浩
- 关键词:出版印刷手稿生命气息
- 关于人物类纪念馆的专业期刊
- 人物类纪念馆的设立除它向社会公众展示所纪念的人物(或称传主)的生平业绩,宣传他(她)的思想精神外,还有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深入而细微的研究。这种研究一方面是为了向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提供更为鲜活的材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深地...
- 李浩
- 关键词:博物馆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