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浩

作品数:32 被引量:26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黑土
  • 10篇黑土区
  • 9篇土壤
  • 5篇农田
  • 4篇东北黑土
  • 4篇东北黑土区
  • 4篇水土
  • 4篇古尔班通古特
  • 4篇古尔班通古特...
  • 3篇典型黑土
  • 3篇典型黑土区
  • 3篇水保
  • 3篇水土流失
  • 3篇梭梭
  • 3篇耕地
  • 3篇古尔班通古特...
  • 3篇黑土农田
  • 2篇三维重建
  • 2篇沙盒
  • 2篇水土流失监测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新...
  • 3篇学研究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黑龙江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水土...
  • 1篇水利部松辽水...
  • 1篇黑龙江省水土...

作者

  • 30篇李浩
  • 24篇张兴义
  • 10篇陈强
  • 9篇陈帅
  • 5篇李续峰
  • 5篇宋春雨
  • 4篇胡顺军
  • 4篇刘爽
  • 3篇陈渊
  • 2篇谷思玉
  • 2篇孙涛
  • 2篇杜书立
  • 2篇鄂丽丽
  • 2篇张少良
  • 1篇韩兴
  • 1篇陈学文
  • 1篇徐金忠
  • 1篇刘晓冰
  • 1篇王平
  • 1篇高燕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土壤与作物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农田土壤风蚀测定装置
黑土农田土壤风蚀测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风蚀测量领域,它为了解决现有的BNSE集沙仪收集土粒粒径范围有限和对东北黑土区风蚀测量值误差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黑土农田土壤风蚀测定装置中采沙盒为梯形中空盒体,采沙盒顶面设置有通...
陈帅张兴义胡伟杨润城李浩翟星宇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摄影的坡面小区尺度细沟侵蚀三维动态监测方法
一种基于摄影的坡面小区尺度细沟侵蚀三维动态监测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摄影的坡面小区尺度细沟侵蚀三维动态监测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土壤侵蚀监测中对坡面小区尺度细沟侵蚀的接触性破坏、表达不精确、成本高以及应用立...
李浩王平张光辉陈强陈帅鄂丽丽张兴义
文献传递
沟蚀发生的地貌临界理论计算中数据获取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0
2019年
沟蚀发生是一种地貌临界现象,与沟头处局地坡度及上方汇水面积有关,而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能够预测沟头可能发生的位置。该文从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起源、数据获取方式、参数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综合评述了该理论的发展及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数据获取方式主要包括野外实测、高清遥感影像及地形图测量。参数计算方法包括目视(下限值)法、正交回归(95%置信区间下限)、正交回归(下限值)及分位数回归等。相对剪切力指数值反映区域主要的沟蚀发生机制,临界常数值反映当前特定外界环境下的沟蚀发生临界条件。将相对剪切力指数固定后,临界常数的时间序列变化能够表征外界环境改变对沟蚀发生的影响。人类活动改变了沟头上方汇流环境,进而影响临界条件。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可获取沟道侵蚀风险较大的区域,为沟道侵蚀防治措施布设提供参考。结合高分辨率地形图,增加表征人类活动影响汇流过程的参数能够丰富沟蚀发生地貌临界理论。该理论与已有沟道侵蚀发展模型结合,可将沟头发生位置和沟道发展过程统一,促进沟道侵蚀全过程的模拟。
李浩杨薇刘晓冰王玉玺张兴义
关键词:地貌坡度汇水面积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梭梭茎干液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5
2017年
利用TDP热扩散式茎流计,结合气象观测系统,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生梭梭的树干液流及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分析了梭梭树干液流对环境要素的响应,基于潜在蒸散发和蒸腾需求指数对梭梭茎干液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梭梭树干液流在晴天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液流速率上升阶段时间短于下降阶段时间,与气象因素的日变化规律不一致。不同季节梭梭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夏季液流与春季、秋季相比,启动早,停止晚,峰值更大且发生更早。(2)环境要素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共能解释85%的环境信息,其中以空气湿度、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潜在蒸散发、净辐射为主的第一主成分能解释47%环境信息变化,以土壤温度、水汽压为主的第二主成分能解释20%环境信息变化,以土壤含水量、风速为主的第三主成分能解释17.6%的环境信息变化。(3)在春季和夏季基于潜在蒸散发的S型模型模拟梭梭液流速率的精度更高,在秋季基于蒸腾需求指数模拟的梭梭液流速率的精度更高。(4)梭梭树干液流速率与大气水分亏缺、净辐射、潜在蒸散发之间存在非对称响应,且不同季节间的响应规律存在差异,在春季和秋季,液流速率与水汽压亏缺呈顺时针状,与净辐射、潜在蒸散发呈逆时针状;在夏季,液流速率与水汽压亏缺呈顺时针状,与净辐射、潜在蒸散发呈斜8字顺时针状。
李浩胡顺军王泽峰
关键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茎干液流
典型黑土区侵蚀沟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以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为例被引量:13
2013年
黑土区沟状侵蚀分布广泛,已经严重损毁农田并影响商品粮基地的大型机械化生产作业。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结合地形地貌数据、野外侵蚀沟调查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和讨论了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侵蚀沟数量、毁地面积、分布规律、以及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农地内,单位面积内的侵蚀沟数量、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多,沟壑密度和毁地面积在分别到达峰值0.19 km·km-2和0.09 hm2·km-2后开始下降;阴坡的沟蚀大于阳坡;自1985年,耕地面积增加达6 000 hm2,增加了26.9%,均来自于草地和林地开垦,分别为3 200 hm2和2 700 hm2,占1985年草地总面积和林地总面积的20%以上。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草地开垦更易发生土壤侵蚀形成侵蚀沟。
杜书立李浩陈强王禹辰刘利春窦家刚张兴义
关键词:黑土区GIS引龙河农场土地利用变化
基于PhotoScan的径流小区三维重建参数优化被引量:4
2019年
提高径流小区数字地面模型精度是应用三维重建技术研究面蚀细沟间与细沟侵蚀过程的关键。以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市的中国科学院海伦水土保持监测研究站的裸地小区为研究对象,以验证点与控制点误差比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误差为指标,优化Agisoft PhotoScan三维重建径流小区的处理参数,降低DEM误差。PhotoScan的精度参数和相机模型设置对DEM误差有较大影响。优化后的验证点与控制点误差比降低35%,改善了径流小区DEM对地面控制点的过度拟合。优化后的相机模型包含焦距、像主点、径向畸变、切向畸变等。基于单点和点云的验证结果表明,优化过程误差降低约40%。相对于默认参数设置下的验证点误差(20.0 mm),优化后的验证点误差为11.0 mm,与细沟侵蚀深度标准相当(沟深大于等于10 mm),因此优化后的径流小区三维重建过程更适宜于细沟侵蚀过程的三维表达。
张兴义甄怀才JAMES R Mike杨薇张晟旻李浩
关键词:径流小区三维重建参数优化黑土区
田块尺度顺坡垄作改等高垄作提高黑土有机质含量被引量:7
2018年
为了明晰等高垄作后对坡耕地土壤有机质的恢复作用,选取一块面积为1.4 hm2的典型黑土坡耕地,采用标准栅格法,同位大样点取样调查了改垄前和改垄10 a后土壤有机质和含水率等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经典统计学相比,地统计学通过变程、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以及插值绘制空间分布图,能够从全坡面更好地反映改垄前后性状的空间变化;2)等高改垄10 a后,垄台土壤含水率变程由510.7 m降低到193.2 m,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由11.7%升至46.9%,空间相关性强度由强烈变为中等,水分再分配降低;3)耕层土壤有机质总体增加了2.61 g/kg,提升了8.4%,只在坡中上部西侧小区的部分区域降低了3.7%;4)土壤全氮含量减少了0.04 g/kg,降低了2.8%。上述结果表明,对于严重侵蚀的坡耕地,改顺坡垄为等高垄作,可弱化性状空间相关性,对土壤有机质具有恢复作用,但应适当增加化肥氮素的施用量,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翟星雨张兴义李浩鄂丽丽鄂丽丽陈帅谷思玉
关键词:农田含水率有机质黑土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群落优势植物水分来源被引量:20
2018年
为研究干旱区荒漠植物水分来源及水分利用的相互影响特征,2016年5月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建群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及群落中优势草本植物沙漠绢蒿(Seriphidium santolinum)、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碱蓬(Suaeda glauca)、多型大蒜芥(Sisymbrium polymorphum)等5种植物,利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通过测定植物木质部水及土壤水δ^(18)O值,结合直接对比法、平均深度模型及Iso-Source模型分析植物水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梭梭根系具有二态性,5月主要利用浅层(20~40 cm)土壤水、深层(100~350 cm)土壤水及地下水,8月主要利用深层(160~350 cm)土壤水及地下水。尖喙牻牛儿苗、多型大蒜芥、沙漠绢蒿、碱蓬水分来源土层集中在8~65 cm,沙漠绢蒿及碱蓬土壤水分利用季节变化明显;冠外尖喙牻牛儿苗、多型大蒜芥、沙漠绢蒿、碱蓬之间不存在土壤水分竞争关系;冠下多型大蒜芥、沙漠绢蒿、碱蓬之间存在土壤水分竞争关系。
傅思华胡顺军李浩王泽锋
关键词: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典型黑土区村级尺度侵蚀沟演变被引量:17
2012年
侵蚀沟的演变是东北水土流失过程的重要方面。利用1968和2009年亚米级遥感影像,获取典型黑土区村级尺度的侵蚀沟分布、耕地垄向和土地利用数据,基于1∶1万地形图获取等高线、坡度、坡长和垄向坡度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典型黑土区41 a村级尺度侵蚀沟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1 a间,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密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基于分辨率为亚米级遥感影像解译的侵蚀沟密度较以往研究结果大幅增加;2)自然坡度0.25°~1.5°范围内为该区域侵蚀沟密度变化最大的区域,8°以上区域由于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侵蚀沟密度降低;3)300~500 m坡长区域侵蚀沟密度出现极值;4)由于实施改垄措施,41 a后垄向坡度在0~0.25°范围内耕地面积增加,大于0.25°范围内耕地面积均减少。
李浩张兴义刘爽Yury KravchenkoKateryna Ivanova李续峰陈强
关键词:黑土区
严重侵蚀退化黑土农田地力快速提升技术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在一块平均坡度为4.1°顺坡垄作严重侵蚀破皮黄黑土农田上,通过集成等高改垄、秋深耕、增施牛粪和种植高产大豆品种等技术,构建严重侵蚀退化黑土农田地力快速提升技术。结果表明:治理后,水土流失得以有效遏止,大豆产量由治理前的平均1335kg/hm2增加到2518kg/hm2,全坡面平均增产89.7%,变幅19.7%~172.4%,当年实现由低产田一举上升为中高产田。土壤水分胁迫是导致严重侵蚀坡耕地地力低的主要障碍因素,严重侵蚀黑土坡耕地保水措施是地力提升的关键。实施等高种植和深耕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地表径流,提高土壤耕层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地力快速提升技术可为黑土区域水土保持和粮食增产提供一定支撑。
张兴义张少良刘爽李浩许闯
关键词:黑土农田土壤侵蚀地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