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津
- 作品数:7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太湖流域南区湿地磷状况及其滞留能力被引量:5
- 2009年
- 选取太湖流域南区29个典型湿地采样点进行土-水磷素状况调查,并采集杭州西湖茅家埠、湖州德清下渚湖、湖州长兴包漾河等泥样进行静态柱和稳流水槽模拟实验.研究区域湿地底泥含TP 0 169-1.200g/kg,Olsen-P 7.08-67.08mg/kg,最大吸附量为269.5-824.5mg/kg.NaOH+EDTA-P占底泥TP的52.%±11.6%,且伴随其积累会提高Olsen-P含量.相应上覆水含TP 0.036-0.944mg/L,总颗粒态磷占TP含量的70.9%±13.2%,DRP相对较低.静态柱实验中的DRP初始阶段缓慢下降,之后快速下降并维持在稳定水平.稳流水槽实验的DRP动态表现出准U型曲线特征.经验证,底泥的磷素吸附能力在Langmuir吸附实验及室内模拟实验中表现一致.
- 王兆德郑洪福姚菊祥张建英李津津张志剑
- 关键词:湿地磷素太湖流域
- 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07年
- 水文因素为农田氮磷元素的迁移提供了动力和载体,对稻田氮磷元素的流失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新型的稻田水分管理模式以代替传统的水分管理模式,对于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调研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稻田氮磷流失特征、传统水分管理模式的弊端,并从新型稻田水分管理模式的种类、削减氮磷流失的效果与机理、与水平衡模型、营养负荷模型等结合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的研究现状。进行稻田土壤吸附氮磷容量及人工调节机制的研究,在部分地区开展流域化水分管理系统研究,以及适用于我国稻田的水平衡模型和营养负荷模型的建立和深入研究应为今后我国关于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方面研究的一些方向。
- 张志剑王兆德姚菊祥朱荫湄李津津
- 关键词:水分管理稻田氮磷
- 一种湿地微生态模拟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地微生态模拟方法。目前的方法培养箱中的环境条件与自然环境条件差异明显。本发明方法是将野外采集的湿地底泥样品分别放置在PVC圆柱形容器内构成湿地柱,将两个湿地柱分别放置在置于空旷室外的对照水箱和控温水箱内;...
- 张志剑王智文李津津
- 文献传递
- 南太湖区域水浆管理技术与稻田磷素流失控制的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南太湖区域内稻田磷素的流失浓度及负荷与田间水浆管理技术密切相关.本研究在南太湖区域农业生态与植物保护监测站(余杭区)建立中长期试验基地,重点探索稻田养分管理技术-节水灌溉模式-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的组合技术控制下水田磷素流失的过程及其截流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的磷肥施用水平下田表水磷素浓度随时间的降低而降低,随之趋于背景含量水平.传统灌溉总磷负荷为0.046~3.569kg·hm-2,节水灌溉总磷负荷为0.023~2.602kg·hm-2,传统灌溉比节水灌溉具有更高的磷素流失风险.本次试验提出了稻田水分"零排放"的技术模式,实现了传统灌溉总磷净负荷-0.102 kg·hm-2,节水灌溉总磷净负荷为-0.078 kg·hm-2,传统灌溉的截流磷素量高于节水灌溉模式.在无排水的前提下,稻田在P循环的"源-汇"交替中扮演"汇"的角色,实现了稻田圈截流磷素的生态作用.考虑多变的天气情况,节水灌溉模式在截流磷素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可有效地使稻田向太湖的年磷素输出量最小化.
- 李津津姚菊祥郑洪福沈建国朱焕潮王兆德朱荫湄张志剑
- 关键词:磷稻田截留面源污染
- 微宇宙暖化湿地土-水界面磷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与机制研究
- 气候暖化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与水质安全和水质演变密切相关的湿地磷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系统。本项目以长三角南区6种磷库与碳库具有显著差异的湿地(绍兴镜湖(JH)、德清下渚湖(XZ)、桐乡养鸭塘(YT)、杭州西...
- 李津津
- 关键词:湿地磷素沉积物
- 文献传递
- 模拟湿地生境升温条件下湿地底泥-水体磷元素循环特征被引量:5
- 2011年
- 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与水质安全和水质演变密切有关的湿地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长三角南区6块磷库与碳库具有显著差异的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微宇宙原理的湿地生境研究平台模拟升温环境,以现实环境温度为对照组,以(5±1)℃的温度为升温组,探讨升温条件下的湿地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加速了湿地底泥向层间水和上覆水中释放磷元素的强度。对于含高铁结合态磷的湿地底泥,其上覆水总磷和溶解态活性磷含量随季节变化显著,并且夏季磷元素释放量明显高于冬季。6块湿地底泥层间水中磷含量远高于上覆水,底泥表现出明显的磷"源"特性。温度升高促进了磷元素从底泥向层间水中的释放,增加了未来磷元素向上覆水中迁移释放的风险性。升温条件下,6块湿地底泥中磷酸酶活性具有增加的趋势。温度升高使低磷库湿地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加、有机磷的矿化作用增强。升温条件下,湿地底泥活性有机质含量的升高、有机质降解速率的加快是导致磷元素释放的主要原因。
- 王行张志剑李津津徐心
- 关键词:湿地底泥磷元素水体磷酸酶有机质
- 一种湿地微生态模拟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地微生态模拟方法。目前的方法培养箱中的环境条件与自然环境条件差异明显。本发明方法是将野外采集的湿地底泥样品分别放置在PVC圆柱形容器内构成湿地柱,将两个湿地柱分别放置在置于空旷室外的对照水箱和控温水箱内;...
- 张志剑王智文李津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