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唐山工人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相关并发症被引量:5
- 2013年
-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之一。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主要手段,可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或亚急性期病例的治疗,尤其是可预防严重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其围手术期和远期并发症包括支架植入失败、颅内出血、刺破血管、栓塞,以及支架内再狭窄,而围手术期的抗凝药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李欣马宁刘恋缪中荣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手术中并发症颅内动脉硬化
- 阿加曲班联合高压氧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孙茜李欣常淑美吕宪民许玉芳
- 选取诊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9例,随机分为三组行常规治疗、阿加曲班治疗、阿加曲班联合高压氧治疗,针对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治疗后,各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阿加曲班高压氧治疗
- 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21
- 2020年
-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在胃癌术前临床T、N分期中的应用效能。方法30例胃癌患者,采用MSCT增强扫描,对所得图像行交互式实时MPR处理,通过MPR图像对胃癌的临床T、N分期进行评估,并与常规轴位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MPR图像对胃癌临床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3.33%,较常规轴位图像的63.33%高(P<0.05)。MPR图像与病理诊断T分期结果的Kappa值为0.72(P<0.01)。病理结果提示胃癌淋巴结转移最好发于小弯组和大弯组,MPR图像提示淋巴结转移最好发于第7组和第3组。结论与MSCT常规轴位图像比较,MPR技术可提高胃癌临床T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与病理诊断T分期结果的一致性高,MPR图像可清晰显示淋巴结转移的解剖部位及肿瘤周围结构情况。
- 付英杰顾程李欣贾学涛张利霞
- 关键词:多平面重组技术胃癌
- 16层螺旋CT与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 戴国华李志远刘海霞李欣张晓明
- 该课题采用16层螺旋CT与临床常用的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相结合,开展对肺动脉栓塞临床应用价值的比较影像学研究,探讨两种方法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研究论证了两种检查方法的各自特点,并对具体检查技术包括扫描时相、对...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16层螺旋CT
- 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替格瑞洛片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颅内大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将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50例。A组给予阿司匹林75 mg·d^(-1),替格瑞洛90 mg·d^(-1); B组给予阿司匹林75 mg·d^(-1),替格瑞洛75 mg·d^(-1); C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d^(-1),替格瑞洛75 mg·d^(-1); D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d^(-1)+替格瑞洛90 mg·d^(-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和1年记录各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Homer1、Homer2表达水平,观察各组治疗后1年的新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和1年,A组mRS分别为(2. 0±0. 5),(1. 7±0. 2),(1. 5±0. 1)分,B组分别为(2. 2±0. 6),(2. 0±0. 4),(1. 8±0. 2)分,C组分别为(2. 4±0. 4),(2. 2±0. 5),(2. 0±0. 3)分,D组分别为(2. 4±0. 5),(2. 2±0. 6),(2. 0±0. 4)分; A组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1个月、6个月和1年,A组ADL评分分别为(81. 3±7. 5),(89. 7±8. 2),(92. 5±9. 1)分; B组分别为(78. 2±8. 1),(82. 3±8. 4),(88. 7±10. 2)分,C组分别为(75. 4±7. 9),(79. 2±9. 5),(82. 5±9. 3)分,D组分别为(75. 3±7. 7),(79. 8±8. 9),(82. 8±9. 4)分,A组显著高于B组(P <0. 05),且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年,A、B、C、D组新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 0%,18. 0%,36. 0%,38. 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颅内大动脉狭窄合并小血管病患者中用阿司匹林75 mg+替格瑞洛90 mg治疗方案,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李欣曹亦宾
-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 替格瑞洛片治疗脑动脉狭窄伴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联合普罗布考+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PAS)治疗脑动脉狭窄伴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0例脑动脉狭窄伴小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1),每天1次,每晚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1),口服普罗布考,每次0. 5 g,于每天早、晚餐服用,均连续服用3个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替格瑞洛治疗,首剂服用180 mg,之后服用90 mg·d^(-1),每天1次,连续服用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管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观察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 57%(69例/70例)和80. 00%(56例/7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TC分别为(4. 19±0. 28)和(5. 24±0. 34) mmol·L^(-1),TG分别为(1. 72±0. 25)和(1. 96±0. 29) mmol·L^(-1),HDL-C分别为(1. 87±0. 36)和(1. 50±0. 23) mmol·L^(-1),LDL-C分别为(2. 45±0. 34)和(3. 06±0. 38)mmol·L^(-1),ET-1分别为(60. 46±12. 82)和(69. 33±14. 03)μg·L^(-1),NO分别为(381. 71±68. 21)和(335. 95±58. 02)μ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胃肠道反应和皮疹,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 43%(8例/70例)和14. 29%(10例/7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PAS方案治疗脑动脉狭窄伴小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PAS方案,其能够有效调节内皮功能,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 李欣侯金宇田月明刘静阚凤杰曹亦宾
- 关键词:脑动脉狭窄内皮功能临床疗效
- 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特点及其演变规律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旨在分析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52例经核酸检测确诊COVID-19患者的首次与治疗后胸部CT表现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分布、密度及伴随征象等;以及经治疗后COVID-19肺部病变CT征象的动态变化。结果:52例患者中,2例为轻型,胸部CT为阴性,其余50例患者(43例普通型及7例重型)首次胸部CT检查为阳性。45例(45/50,90.00%)患者首次CT均发现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其中30例(30/50,60.00%)为GGO伴部分实变,15例(15/50,30.00%)为纯磨玻璃密度影(pGGO),多见于肺野外周胸膜下区;仅5例(5/50,10.00%)首次CT表现为肺内实变,病变大多呈斑片状、多发性、多叶性。病变内增粗血管征占74.00%(37/50),空气支气管征占52.00%(26/50),病变周围“晕征”占54%(27/50),小叶间隔增厚形成的“铺路石征”占36.00%(18/50)。25例患者经2~10 d治疗后,胸部CT结果显示14例(56.00%)GGO不同程度吸收、密度变淡;11例(44.00%)密度增高转归为实变等。结论:COVID-19胸部CT具有一定特点,首次多表现为双肺外周多发斑片状GGO伴或不伴肺实变,多伴“铺路石征”、空气支气管征及增粗血管征等。治疗后肺部病变变化较快,可吸收缩小、密度变淡或出现变实、纤维化等,上述特点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实时评估疗效。
- 沈晶于晶鄢英男桑亚荣鞠蓉晖潘龙李桂泽李欣伍建林
- 关键词:CT空气支气管征
- 老年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小血管病变程度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老年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小血管病变程度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121例老年大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2 w内接受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评价患者小血管病变情况,根据小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分组,全部患者经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判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情况;比较不同分级小血管病变患者的END率、脑梗死复发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小血管病变程度对患者END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结果全部121例老年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均伴不同程度的小血管病变,血管病变评分在1~3分,1分者43例(35.54%);2分者36例(29.75%);3分者42例(34.71%);全部121例老年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END30例(24.79%),复发脑梗死者26例(21.49%);随着老年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小血管病变程度加重,其END率、脑梗死复发率均明显升高,其中重度组脑梗死END率、复发率最高,后由高至低依次为中度组、轻度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小血管病变是老年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END、脑梗死复发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多伴不同程度的小血管病变,随着小血管病变程度加重可能会增加患者END及脑梗死复发风险,临床应重视老年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评估与干预,可能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 侯金宇李欣
- 关键词:小血管病变神经功能恶化脑梗死复发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微小RNA-590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微小RNA-590(miR-590)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接受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治疗的176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后90天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23;mRS评分0~2分)、预后不良组(n=53;mRS评分3~6分)。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AIS患者血清miR-590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iR-590预判AIS预后的价值;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的年龄、男性占比、糖尿病史占比、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入院至溶栓时间(DNT)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按1∶1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治疗前预后不良组的miR-590相对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治疗后miR-590相对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预后不良组的miR-590相对水平升高程度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miR-590预判AI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3,高于miR-590差值(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miR-590相对水平的差值)(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TC、NIHSS评分和DNT是AI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血清miR-590水平是AIS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1)。[结论]AIS患者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治疗前血清miR-590水平低与AIS预后不良有关。
- 谷小芳李欣刘芳刘艳青边丽丽宋姗姗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