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晶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2篇盆底
  • 2篇切除
  • 2篇全切
  • 2篇子宫切除
  • 2篇子宫切除患者
  • 2篇子宫全切
  • 1篇电刺激
  • 1篇音乐疗法
  • 1篇障碍性
  • 1篇障碍性疾病
  • 1篇生命
  • 1篇生命体征
  • 1篇生物反馈
  • 1篇生物反馈电刺...
  • 1篇术后
  • 1篇术前
  • 1篇术前访视
  • 1篇术中配
  • 1篇术中配合

机构

  • 5篇保定市第三中...
  • 2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5篇李晶
  • 3篇石立英
  • 2篇李英惠
  • 2篇刘艳娟
  • 2篇张斌
  • 1篇杨景伟

传媒

  • 2篇中外医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术前访视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的浅谈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研究术前访视的必要性,开展术前访视的内容、方法和发展。方法选择80例择期手术可以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不同反应。结果术前访视患者的生命体征活动变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访视使手术室护士从关心手术部位转为关心整体患者,可缓解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反应,降低生命体征变化幅度,有利于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促使患者术后康复。
石立英李晶
关键词:术前访视生命体征
音乐疗法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子宫切除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72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4例),实验组在手术中应用音乐疗法,术前术中使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焦虑程度。术前术中监测血压,心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子宫切除手术中焦虑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压、心率较对照组变化辐度较小(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行,可推广。
石立英李晶
关键词:音乐疗法子宫全切焦虑
自制前倾角角度板应用于股骨粗隆部骨折术中配合体会
2009年
目的探讨自制前倾角解板在股骨粗隆部骨折术中配合应用。方法回顾总结2001年3月1日至2007年1月10日收治的56例股骨粗隆部骨折病人,应用自制前倾角角度板做导向术中配合,医生打入导针。结果顺利置入空心钉等骨科植入物。置入导针一次性成功48例,占85.7%。骨折愈合时间为5~10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前倾角角度板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降低病人费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重复操作及手术人员X线吸收。
石立英李晶
关键词:股骨粗隆部骨折术中配合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锻炼对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锻炼对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进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锻炼组与联合组,各55例。康复锻炼组予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组予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2组漏尿量,盆底肌力,盆底功能问卷简表(PFIQ-7),性生活质量问卷及PISQ-12评分。结果与康复锻炼组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联合组漏尿量均明显低于康复锻炼组(P<0.05);2组术后3个月盆底肌力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盆底肌力等级明显优于康复锻炼组(P<0.05);与术后1个月比较,2组术后3个月PFIQ-7评分、性生活质量问卷及PISQ-12评分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明显高于康复锻炼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锻炼用于子宫切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减少漏尿量,提高PISQ-12评分,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效果较好。
李晶杨景伟李英惠刘艳娟赵志宏张斌
关键词:子宫切除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力
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预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根据术后PFD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无PFD组和PFD组。对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的预测因子根据回归系数构建合适的预测模型评价系统,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其对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子宫全切术后发生PFD 52例,占比57.78%,无PFD 38例,占比42.22%。两组年龄、超重或肥胖、孕次、产次、吸烟或饮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5岁(OR=4.665,95%CI:1.411-15.419)、超重或肥胖(OR=8.415,95%CI:1.789-39.583)、孕次>2次(OR=3.525,95%CI:1.131-10.988)、产次>2次(OR=4.904,95%CI:1.399-17.191)、吸烟或饮酒(OR=7.846,95%CI:1.542-39.917)是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根据以上因素建立危险评分系统,其中年龄>45岁、孕次>2次、产次>2次为1分,超重或肥胖、吸烟或饮酒为2分。评分系统对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72-0.934),以8.94分为最佳临界值,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和80.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4.4,P=0.479。结论年龄>45岁、存在超重或肥胖、孕次>2次、产次>2次、存在吸烟或饮酒是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预测模型对于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刘艳娟张斌王慧敏李晶李英惠熊俊坤
关键词:子宫全切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ROC曲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