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作品数:17 被引量:12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浆脑肽钠及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2008年 目的探讨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浆中脑肽钠(BNP)及内皮素(ET)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3、5、7d与健康对照组静脉血中BNP、ET水平。结果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发病后1、3、5、7d,患者血浆BNP、ET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血浆BNP含量分别为(125±30)、(123±28)、(130±33)、(139±36)ng/L;ET水平分别为(168±26)、(167±30)、(171±32)、(183±37)ng/L.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浆BNP、ET水平明显升高,BNP和ET参与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疾病的发展有关。 李晶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皮素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氨基末端一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15例,ACS早期患者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NT—proBNP比较,ACS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升高(P〈0.01),且AMI组NT—proBNP浓度[(1900.10±571.15)pg/mL]高于UA组[(312.78±44.47)pg/mL,P〈0.0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检测可为ACS早期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李晶 李之松 韦广莹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30例 1999年 李晶 李汉诚关键词:东菱克栓酶 急性 脑梗塞 创伤性休克对大鼠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对大鼠胃粘膜中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后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创伤前后及复苏后3、7、12h胃粘膜中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在休克末及复苏后3、7、12h,大鼠血浆GAS、MTL及SS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在创伤后及复苏后3、7、12h大鼠胃粘膜中GAS含量明显升高(268.36±118.37)ng/L,(306.17±150.56)ng/L、(405.04±164.48)ng/L、(395.26±158.38)ng/L(P<0.05,P<0.01,P<0.01,P<0.01);MTL含量下降(50.47±32.08)ng/L、(43.16±28.17)ng/L、(35.58±20.46)ng/L、(42.18±29.18)ng/L(P<0.05,P<0.05,P<0.01,P<0.05);SS水平增加(218.74±110.28)ng/L、(260.22±78.15)ng/L、(236.44±88.16)ng/L、(258.36±72.08)ng/L(P<0.05,P<0.01,P<0.05,P<0.01)。结论创伤性休克可导致大鼠胃粘膜中胃肠激素含量的变化。 李晶 张东常 郝悦关键词:创伤性 休克 胃肠激素 9729例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2007-2009年间我院院前急救的疾病分布规律,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及急救药品和设备的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院前急救出诊登记资料。结果:院前9729例急救患者疾病谱中,内科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外科以创伤为主。结论:应不断加强急诊医护人员对神经系统疾病及创伤患者急救水平的培训。 刘剑烽 李晶关键词:院前急救 疾病谱 醒脑静治疗脑出血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出血量给予不同剂量的脱水药,控制血压及血糖,并给予脑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1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14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4d、28d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其治疗组CSS由治疗前的(18.9±6.10)分下降到治疗后14d的(15.1±4.16)分,治疗后28d的(10.9±3.72)分;而对照组CSS由治疗前的(19.2±8.51)分下降到治疗后14d的(17.3±6.80)分,治疗后28d的(15.7±5.87)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能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韦广莹 李晶关键词:脑出血 醒脑静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6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B组为6.1 mmol/L≤FPG<7.0 mmol/L的冠心病患者,C组为FPG<6.1 mmol/L的单纯冠心病患者。分别测定各组的FP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冠脉造影检测各组病变血管的支数、支别及病变程度。结果 A组TG水平明显高于B、C两组(P<0.05),A、B两组HDL-C、Lp(a)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3组间TC和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3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单支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3组间双支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冠脉病变程度与Lp(a)水平呈正相关(均P=0.000),C组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Lp(a)的水平、累及冠脉的支数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Lp(a)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降低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Lp(a)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冠脉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李晶 郭壮波 韦广莹关键词:冠心病 糖尿病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样淀粉酶A与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样淀粉酶A(SAA)以及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因脓毒症入院的67例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最终是否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分为脓毒性休克组(31例)及非脓毒性休克组(36例)。记录并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 d以及7 d的血清hs-CRP、SAA、降钙素原及WBC计数,及治疗前后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的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hs-CRP、SAA及降钙素原对脓毒症及脓毒症并发休克患者的预测价值。结果非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hs-CRP治疗前、治疗后3 d及7 d分别为(99±10)、(50±13)、(24±13)mg/L,SAA分别为(225±34)、(158±44)、(96±35)mg/L,降钙素原分别为(27.8±2.3)、(13.3±6.0)、(5.8±5.4)ng/ml,WBC计数分别为(13.2±1.8)、(11.3±1.6)、(9.3±1.4)×109/L,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8.3±2.9)、(14.7±2.5)分。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hs-CRP治疗前、治疗后3 d及7 d分别为(112±10)、(80±12)、(43±16)mg/L,SAA分别为(292±13)、(229±34)、(167±44)mg/L,降钙素原分别为(31.0±2.1)、(21.4±4.2)、(14.4±5.8)ng/ml,WBC计数分别为(14.7±2.4)、(12.9±2.1)、(11.7±2.8)×109/L,APACHEⅡ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30.7±3.0)、(17.0±2.5)分。非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各时间点的hs-CRP(t=5.267、9.862、5.548,P均<0.05),SAA(t=10.176、7.213、7.453,P均<0.05),降钙素原(t=5.727、6.271、6.227,P均<0.05),WBC计数(t=2.985、3.435、4.449,P均<0.05)及APACHEⅡ评分(t=3.364、3.724,P均<0.05)均明显低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SAA对诊断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有较高的敏感度,分别为(0.8±0.3)及(0.7±0.3)。结论 SAA可以作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韦广莹 卢荣恒 李晶关键词:脓毒症 高敏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6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56例;Ⅰ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Ⅱ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Ⅲ组患者为空白对照组,持续治疗并随诊9个月。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结果Ⅰ、Ⅱ组患者治疗后的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同时Ⅰ、Ⅱ组患者的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Ⅲ组患者(P均<0.05),且Ⅰ组患者LDL-C水平比Ⅱ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9个月后,Ⅰ组患者ABI及CI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Ⅰ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Ⅱ、Ⅲ组(P均<0.05)。3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20 mg/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LDL-C水平,显著提高ABI水平及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还可显著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李晶 刘剑烽 韦广莹 郭壮波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卒中 脑缺血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52例因急性胸痛入院的患者经心电图及临床病史怀疑AMI,在胸痛症状出现后3 h、3~6 h和6~12 h抽血定量检测H-FABP并同时检测肌钙蛋白,绘制H-FABP和肌钙蛋白在不同时间段的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H-FABP和肌钙蛋白在胸痛后3 h、3~6 h和6~12 h的敏感性分别为0.931 vs 0.533,0.946 vs 0.933和0.900vs 0.967;而特异性为0.867 vs 0.818、0.929 vs 0.918和0.846 vs 0.912。结论 H-FABP对6小时内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较cTnT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郭壮波 韦建瑞 李晶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