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显杰

作品数:27 被引量:20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艺术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10篇电影
  • 9篇叙事
  • 6篇艺术
  • 3篇电影叙事
  • 3篇电影艺术
  • 3篇修辞
  • 3篇中国电影
  • 3篇文艺
  • 2篇当代修辞学
  • 2篇电视文艺
  • 2篇修辞学
  • 2篇叙事空间
  • 2篇中国式
  • 2篇中国式大片
  • 2篇视域
  • 2篇票房
  • 2篇票房价值
  • 2篇主体间
  • 2篇主体间性
  • 2篇文化

机构

  • 25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25篇李显杰

传媒

  • 8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上海大学学报...
  • 3篇华中学术
  • 2篇编辑学刊
  • 1篇电影艺术
  • 1篇修辞学习
  • 1篇电视研究
  • 1篇武汉科技学院...
  • 1篇新中国电影六...
  • 1篇中国电影评论...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89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影评论的三种类别及其走向被引量:3
1994年
电影评论的三种类别及其走向华中师大李显杰拉塞尔·阿伯克隆比谈到:“人一发觉……他喜爱此物胜过彼物,就有了评论;这等于说,评论和文学是同时出现的。但是,只有在模糊的、本能的偏爱变成自觉而明确的合理选择时,评论才开始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文学活动;也就是说,...
李显杰
关键词:电影评论影片电影观众《黄土地》电影理论电影艺术
论现代编辑角色位置的中介性被引量:2
1991年
编辑工作具有“中介性质”,这已是当今人们的共识。不论从大众传播角度讲编辑“过滤与广传”的职能;还是从新闻出版角度定义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或“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究其内涵,都相当明确地肯定了编辑工作的“中介性质”。然而,对编辑工作这一“中介性质”的哲学、社会学基础及其宏观理论意义,则缺少更深入一步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从社会学角度,探讨编辑作为社会角色其角色位置的“中介性”特征。笔者认为,编辑工作的“中介性质”,主要是由其社会位置的“中介性”
李显杰
论机构主体性对电视台网规模与结构的制约
1998年
机构主体性是电视文化建构中最为重要的主导因素,制约着一家电视台或电视广播网的规模与结构,不同的社会文化体制下的机构主体性具有不同的特色。中国电视文化有着不同于西方电视文化的机构特色和规模体制,体现出不同于西方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偏向,并且正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不断走向开放和成熟。文化建构上的这种选择与偏向,是一切大众传播媒介机构主体的本质属性。衡量一种文化体制中的传播主体——机构主体性的倾向与要求是否具有建设性和合理性有一个相对性标准,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即本民族、本土文化标准和全球性。
李显杰
关键词:电视文化
交流·拓展·创新——“文艺学教学改革及教材建设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02年
李显杰
关键词:文艺学教学改革教材建设
游戏与艺术——席勒“游戏冲动”说的合理内核、历史局限与文化意义被引量:14
2002年
席勒富有创造性地提出“游戏冲动”说,将艺术判断与艺术创造视为沟通现实和理想,平衡感性和理性的桥梁和中介,从而使“游戏”与自由,与艺术具有了内在的相关意义和强烈的“超越性”追求。同时,席勒的“游戏冲动”说仍然受制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而与德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康德的美学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对现实的“超越”往往以一种逃避乃至背向现实的精神慰藉为目的,带有精神“乌托邦”性质。因此,席勒的“游戏冲动”说又蕴涵着某种矛盾因子。就当代文化意义而言,游戏更接近于后现代的话语场,而有别于席勒以降的古典和现代主义美学理念和话语体系。
李显杰
关键词:游戏席勒合理内核历史局限文化意义
现实·梦幻·艺术——电影艺术与梦的本体比较之二被引量:4
1989年
电影作为以机械性技术工具构筑“审美幻像世界”的艺术形态,具有既实且虚、似真尤幻的双重性呈现特征,它的内核在于对现实审美关系的审美表现。电影艺术世界表现人类历史进程的更高的“事实真相”。物象真实性与虚构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导致电影艺术世界的梦幻性呈现方式;而电影艺术形态隶属于艺术创造系统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最终是人类自觉的有机创造,与不自觉的梦幻运作有着本质区别。文中在论证电影艺术世界与梦幻世界相通相异的同时,对文艺美学讨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等问题提出了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电影艺术与梦本体异同的基本之点,建立了理论模式。
李显杰
关键词:电影艺术艺术世界无意识艺术创造艺术形态艺术活动
中西古典修辞学说的差异与当代修辞学的艺术化倾向被引量:2
2005年
中国古代修辞学说与西方古典修辞学在修辞取向、修辞形态和修辞目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与二者形成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文化传统和社会语境的大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西方古典修辞学的当代变异,使其与传统拉开了距离,而与中国乃至东方修辞精神相接近。
李显杰
关键词:修辞学古典修辞学学说艺术化中西
从现代到后现代:当代修辞学理论辨析被引量:11
2004年
修辞学的当代复兴 ,与人们对语言、知识以及二者关系的重新思考分不开。现代修辞学重视从双向交流和整体文化建构角度 ,从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方向上综合描述和阐释修辞现象 ,强调修辞的普遍性 ,复义性 ,交流性和认知性。后现代修辞理论则强调修辞作为“无中心”的“播撒”,是无法组合成有序结构的自相矛盾的表意手段 ,认为修辞作为能指的互设 ,具有“形式游戏”和“自我解构”的“转义”功能。现代修辞学与后现代修辞理论呈现出来的不同理论特色 ,表明了当今时代人类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同时 ,更强调多元化、多层化和非中心化的发展趋向。
李显杰
关键词:当代修辞学新修辞学理论辨析
创新意识:除旧布新与取舍有度
1997年
除旧布新,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文化发展规律,对编辑角色来讲,分析和厘定何为“旧”?何为“新”?如何恰如其分地“除旧”?怎样恰到好处地“布新”?正是角色功能与价值的意义所在。因此,除旧布新与取舍有度的有机结合,成为衡量编辑角色承担者是否具有编辑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李显杰
关键词:除旧布新
当代叙事学与电影叙事理论被引量:94
1999年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梳理、论证了当代叙事学和电影叙事理论的理论源头、基本框架和理论特征。文章指出20 世纪以来的两大思潮四脉流向对叙事学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和直接的影响:一是以索绪尔的语言学和皮尔士的符号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符号学理论思潮;二是以俄苏形式主义文论和斯特劳斯、弗莱的神话学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诗学——神话学理论思潮。进而区分了当代叙事学与古典叙事理论的不同理论特征。文章认为,当代电影叙事理论已经形成了四种有影响的理论形态,一是以麦茨为代表的以建构电影“句法学”为主要研究特征的“语言结构表意说”。二是以艾柯、沃伦为代表的主要着眼于电影影像符号学的“影像符号编码说”。三是被人们称之为第二电影符号学的电影叙事理论,可称之为“本文修辞策略说”。四是以米特里、波德威尔为代表的带有综合色彩的“叙事美学与艺术说”
李显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