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斌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端阻
  • 2篇支护
  • 2篇支盘
  • 2篇支盘桩
  • 2篇软土
  • 2篇竖向
  • 2篇竖向荷载
  • 2篇基坑
  • 2篇挤扩
  • 2篇挤扩支盘
  • 2篇挤扩支盘桩
  • 2篇荷载
  • 2篇Q-S曲线
  • 2篇侧阻
  • 1篇地基
  • 1篇地基稳定
  • 1篇地基稳定性
  • 1篇端阻力
  • 1篇支护实践
  • 1篇止水

机构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8篇李斌
  • 5篇李巨龙
  • 4篇周玲玲
  • 2篇邓喀中
  • 1篇刘晓菲
  • 1篇朴春德
  • 1篇于宗仁
  • 1篇王江涛
  • 1篇范洪冬
  • 1篇牛海鹏

传媒

  • 2篇岩土工程技术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煤炭工程
  • 1篇探矿工程(岩...
  • 1篇测绘科学技术...
  • 1篇地球科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竖向荷载下挤扩支盘桩试验成果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通过6根挤扩支盘桩的静载试验和桩身应力及桩端反力测试试验成果,分析挤扩支盘桩在竖向荷载下的变形受力特征,给出了对工程实践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周玲玲杨春泉李巨龙李斌
关键词:挤扩支盘桩Q-S曲线侧阻力端阻力
水平定向钻进铺管水平孔段软土孔壁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0
2005年
通过对水平钻孔孔壁弹塑性力学分析 ,分析了水平钻孔软土段孔壁在土压力与泥浆压力的作用下受力状态 ,提出了最优泥浆压力的概念 ,给定向钻进铺管技术的施工可靠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李斌李巨龙周玲玲
关键词:稳定性塑性区
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理论分析和支护建议被引量:2
2004年
以简化模型做理论分析 ,以Mohr-Coulomb平衡理论作分析工具 ,分析了在基坑开挖时软土地基滑鼓破坏机制和抗滑系数与基桩插入深度及地基土内摩擦角的关系 。
李斌李巨龙
关键词:饱和软土基坑抗剪强度
基于MODIS与GPS的D-InSAR大气延迟改正量提取被引量:9
2012年
受GPS站点密度的限制,利用GPS数据改正D-InSAR中大气延迟误差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为此,研究了GPS与MODIS联合实现大气延迟改正量提取方法,利用两期GPS观测数据及相应时间的MODIS数据分析GPS-PWV与MODIS-PWV的关系,进一步得到MODIS水汽的校正模型。经过GPS+MODIS算法改正后,大气延迟改正精度为3.618mm,满足形变测量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在大气状态变化缓慢时,利用GPS结合MODIS数据对D-InSAR大气延迟改正有一定的效果。
王江涛邓喀中范洪冬刘晓菲李斌
关键词: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大气延迟可降水量
老采空区上方地基稳定性评价被引量:13
2012年
为获得有效的老采空区上方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以淮北金岩、相南小区为例,根据收集的地质资料,应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的沉陷变形及影响范围进行了定量评价;在结合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老采空区冒落裂缝带发育高度相对位置关系的研究的基础上,对采空区上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了定性评价,论证了在该小区建设建筑物的可行性;对采空区上方建筑物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为该小区建设提供了技术依据。
李斌邓喀中牛海鹏
关键词:老采空区地基稳定性概率积分法
徐州恒茂国际商务中心基坑联合支护实践
2006年
通过徐州恒茂国际商务中心基坑联合支护实践工程实例,较详细地分析了复合土钉支护结构在高水位软土中的工作机理,提出后置搅拌桩的设计计算方法及特定条件下的优势。
李斌李巨龙周玲玲于宗仁
关键词:深层搅拌桩复合土钉止水基坑开挖
竖向荷载下挤扩支盘桩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通过6根挤扩支盘桩的单桩静载试验和桩身应力及桩端反力测试试验成果,分析挤扩支盘桩在竖向荷载下的变形受力特征,揭示了桩侧阻力的分布规律和发挥过程,计算了极限状态下端阻对桩顶荷载的分担比,提出若将支盘阻力当作侧阻考虑,支盘桩属于摩擦桩范畴。文章还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揭示了支盘桩的承载性状。
周玲玲李巨龙李斌
关键词:挤扩支盘桩Q-S曲线侧阻端阻灰色关联度分析
一维热传导条件下测点温度与加热时间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线性加热装置在热传导过程中测试点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问题,研究了加热装置中心点处辐射值E与功率P之间的关系式,基于周边传导介质的性质,推导了考虑时间延迟参数的一维热传导模型,并通过加热棒为装置进行了热传导实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受热传导影响而测试点温差逐渐提高时,测试点温度变化斜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通过对理论计算的温度值与实测温度值进行了对比表明,实验初期相对误差最大达到20%,但随着加热时间和热源功率的增加,两者的温差逐渐减小并趋于零,说明本文推导的理论计算公式符合实际。
刘子文朴春德谢亮李斌杨大帅潘东玥
关键词:温度分布温度梯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