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宝

作品数:65 被引量:177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5篇水利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同位素
  • 12篇湖泊
  • 9篇氧同位素
  • 6篇群落
  • 6篇群落结构
  • 6篇稳定同位素
  • 6篇夏季
  • 5篇水体
  • 5篇气候
  • 5篇浮游
  • 5篇沉积物
  • 4篇底泥
  • 4篇影响因素
  • 4篇塔斯曼海
  • 4篇氢氧同位素
  • 4篇细菌群落
  • 4篇降水
  • 4篇寒旱区
  • 4篇旱区
  • 4篇浮游细菌

机构

  • 59篇内蒙古农业大...
  • 17篇同济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长春市水文水...

作者

  • 65篇李文宝
  • 17篇李畅游
  • 17篇史小红
  • 16篇王汝建
  • 13篇赵胜男
  • 11篇张生
  • 9篇甄志磊
  • 9篇郭鑫
  • 8篇孙标
  • 5篇卢俊平
  • 5篇于瑞雪
  • 4篇黄磊
  • 4篇杨旭
  • 3篇贾德彬
  • 3篇郭金燕
  • 3篇刘晓旭
  • 3篇王旭阳
  • 2篇丁晓辉
  • 2篇孙烨忱
  • 2篇韩磊

传媒

  • 5篇湖泊科学
  • 4篇干旱区研究
  • 3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环境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湿地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盐湖研究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沉积过程中有机碳及Globigerinoides ruber氧、碳同位素变化特征——以南海南部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由水体到沉积物,不同沉积阶段的沉积过程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南海南部(SCS-S)水体沉降颗粒物、海底表层沉积物和岩芯柱状沉积物(上部3 m)中Globigerinoides ruber氧、碳同位素(δ^(18)O、δ^(13)C)值和有机碳(TOC)含量及堆积速率的变化,系统分析了TOC、δ^(18)O、δ^(13)C等环境演变指标参数在沉积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整个沉积过程中,TOC及同位素等环境演变指标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不一致。不过,由下层水体沉降到海底表层的过程中,TOC及堆积速率(分别由4.20%、0.38 g/(cm^2·ka)下降到1.^(18)2%、0.039 g/(cm^2·ka)、δ^(18)O、δ^(13)C值(分别偏重0.196‰、0.855‰)均出现了明显变化。而一旦形成表层沉积物并被埋藏覆盖形成海底沉积物层(以岩芯柱状沉积物代表)以后,在不考虑冰期—间冰期气候旋回的影响下,除TOC外,δ^(18)O、δ^(13)C值等则基本保持不变;2)不同沉积阶段,TOC含量变化与δ^(18)O、δ^(13)C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岩芯柱状沉积物中TOC含量变化与δ^(18)O、δ^(13)C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最为明显,特别是TOC含量与δ^(18)O变化间呈显著正相关(r=0.74),即由下层水体到表层沉积物这一沉降过程中,TOC含量与堆积速率的突变及其对应的底层水中溶解氧(O_2)、二氧化碳(CO_2)含量变化可能是诱导δ^(18)O、δ^(13)C大幅偏重的主要因素。因此,利用TOC等指标参数进行古环境变化分析时有必要考虑不同沉积过程的影响。
李文宝王汝建万随
关键词:RUBBER同位素南海南部
冰封期达里诺尔湖主要离子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通过对内蒙古达里诺尔湖冰封期湖冰与湖水进行取样,分析总磷(TP)、总溶解性固体(TDS)、Mg2+、Ca2+、K+、Na+、Cl-、SO2-4、CO2-3和HCO-3离子在冰体及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及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在冰体和水体阳离子中,Ca2+、Mg2+相对贫乏,在冰体中平均浓度分别为1.37 mg·L-1和7.0 mg·L-1,水体中平均浓度分别为4.01 mg·L-1和24.53 mg·L-1,Na+所占比例最高,冰体与水体中平均浓度均达到92%.CO32-、HCO-3和Cl-是冰体和水体中阴离子的主要组成部分,冰体中平均浓度分别为435.86、543.20、539.97 mg·L-1,水体中平均浓度分别为1773.90、2556.49、1890.08 mg·L-1.Piper图表明达里诺尔湖水化学类型以Na+-CO2-3-Cl--HCO-3型为主.Gibbs图显示岩石风化与蒸发浓缩作用对达里诺尔湖的离子含量影响显著.通过对TP、TDS、Mg2+、Ca2+和Cl-之间的关系分析可知,在水体中,Mg2+和Ca2+的组成随着深度的变化基本保持不变,而在冰体中呈现无规律的变化,在水中表现为基本不变;TP和Cl-在水体中没有相关性,在冰中相关性不明显.无论在水体中还是在冰体中,TP和TDS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水体:r=0.94;冰体:r=0.90),说明TDS可以在冰封期较好地示踪TP的迁移过程.
甄志磊李畅游张生李文宝孙标朱永华郝世祺杨久辉
关键词:冰封期水化学类型迁移
南塔斯曼海800ka以来的海水表层温度与亚热带锋迁移历史被引量:3
2010年
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迁移控制着南大洋深层水通风,从而驱动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作为西风带直接控制的锋面,亚热带锋面(STF)的移动反映了西风带的迁移.通过南塔斯曼海西部ODP1170站位高分辨率的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δ18OB)地层和海水表层温度(SST),及其他站位温度记录和南极冰芯中古气候参数的综合研究,重建了800ka以来STF的迁移历史,以及其与南大洋通风性、冰盖体积大小和大气CO2浓度之间的关系.南塔斯曼海域800ka以来的SST平均值为10.2℃,低于该海域现代年均SST(12℃).但MIS1的平均SST最高,达到11.6℃,而MIS4的平均SST最低,为7.8℃.最高SST出现在MIS5,为14.7℃;最低的SST出现在MIS2,为6.2℃.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STF相对于其现代的位置,向南或北迁移超过3个纬度.在最暖的MIS5,STF可能向南迁移到49°S以南;在最冷的MIS2,STF可能向北迁移到43°S以北.在轨道周期上,西风带的迁移领先于冰盖体积大小变化,但与南极大气温度同步变化.当太阳辐射同时影响南极大气和南大洋表层海水温度时,南大洋SST变化导致STF和西风带迁移.而STF和西风带的迁移又控制南大洋环流和深层水通风,从而驱动大气CO2浓度变化.冰盖体积变化只是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积极反馈,而不是独立的驱动力.
李文宝王汝建向霏丁晓辉赵美训
关键词:SST西风带大气CO2浓度
近2 Ma BP以来地球轨道参数周期上全球海平面变化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海平面的变化往往对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全球相对海平面变化(relative sea level,简称RSL)记录的再分析结果,合成了近2 Ma BP以来的全球RSL变化记录,分析了合成RSL记录对原始RSL记录数理特征的继承性,并基于频谱、滤波等数理分析验证了合成RSL记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合成RSL与大气CO_2浓度、中高纬度海域表层海水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全球大洋底栖氧同位素(δ^(18)O_B)等参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合成RSL不仅与原始RSL记录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继承了原始RSL记录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而且显示出合成RSL记录对地球轨道参数周期变化响应明显;(2)近2 Ma BP以来,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合成RSL与δ^(18)O_B变化呈良好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平均值可以达到约0.81,高于合成RSL与大气CO_2浓度及中高纬度海域SST变化的相关系数;(3)在地球轨道参数周期上,合成RSL与极地冰盖体积(δ^(18)O_B)的变化几乎同时,在偏心率周期上,合成RSL落后于SST和大气CO_2浓度变化;在斜率周期上,合成RSL落后于SST变化而领先于大气CO_2浓度变化.推测这些变化的诱导因素可能是在太阳辐射量改变的前提下,大气CO_2浓度及大洋SST变化对极地冰盖体积产生了差异影响,进而引起海平面发生变化.
李文宝王汝建
关键词:海平面MABP气候变化
基于正交贴体网格的VTI介质地震波数值模拟
2023年
为了解决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法在处理起伏地表自由边界条件时需进行复杂坐标转换和插值运算的问题,以及对起伏地表进行阶梯状离散近似所产生的虚假散射波问题,将计算流体力学中的正交贴体网格生成技术引入到起伏地表下VTI介质的网格剖分中,采用基于同位网格的DRP/opt MacCormack有限差分法模拟起伏地表下VTI介质中的地震波场。网格的正交性使实施自由边界条件时无需做复杂的坐标转换和插值运算。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网格剖分法能够有效消除阶梯状网格产生的虚假散射波,从而提高起伏地表下VTI介质地震波数值模拟精度。
刘志强李钢柱黄磊许磊李文宝
关键词:VTI介质地震波起伏地表自由边界条件有限差分法
一种微生物通量采集器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通量采集器,涉及微生物采集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微生物通量采集器通过采用包括第一壳体和均与第一壳体连接的浮力组件、转动组件,第一壳体连接有转盘盖,转盘盖连接有收集组件,转盘盖的下方平行设置有与转动组...
李文宝张博尧郭鑫史玉娇姚国旺赵胜男
文献传递
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水体稳定同位素空间分布特征指示的区域补给差异被引量:9
2019年
基于内蒙古寒旱区达里诺尔湖(简称"达里湖")无河流外泄、冬季湖面冰封、水体流动缓慢等典型区域水文气象特征,对夏、冬季湖泊底层、表层水(冰)、入湖河水、浅层地下水(井水、泉水)等样品中稳定氢、氧同位素(δD、δ^18O)值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湖区不同水体δD和δ^18O平均值均存在湖泊水体(水、冰体)>大气降水>入湖河水>浅层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在达里湖,夏、冬季底层水δD、δ^18O值均比表层水(含湖冰)中δD、δ^18O值偏负且季节变化幅度较小.此外,冬季不同采样点底层水δD、δ^18O平均值的区域差异性比夏季明显,这反映了湖泊底层水体相对封闭、稳定的储存环境,也说明地下水补给过程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差异.而基于不同区域底层水δD、δ18O值及氘盈余指数(d)值和水深变化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发现水深变化可能是影响达里湖底层水δD、δ^18O值分布区域差异及补给过程的主要因素之一:东北部水体较浅(水深小于8m)区域采样点水体δD、δ^18O平均值多数比达里湖整体平均值偏负且d值偏正,指示浅层地下水输入及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西南部水体较深(水深超过8m)区域采样点水体δD、δ^18O平均值多数比达里湖整体平均值偏正且d值偏负,说明水体相对稳定,受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较弱.
李文宝杜蕾王旭阳杨旭史小红
关键词:湖泊水体补给特征
达里诺尔湖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9年
在达里诺尔湖中,布设了12个采样点,于2015年8月15日和2016年8月15日(夏季)、2016年1月15~16日和2018年1月15~16日(冬季),分别采集了达里诺尔湖的冰样和水样,并采集了达里诺尔湖周边河水的水样,分析各样品中氢、氧稳定同位素(δD、δ18O)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δD值、δ18O值分别与水中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溶解氧含量和水的电导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冰、水样品的δD值、δ18O值都大于周边河水;冬季湖泊冰样的δD值、δ18O值最大,分别为-22.11‰和-0.79‰,夏季湖水样品的δD值、δ18O值最小,分别为-32.34‰和-2.05‰;受河水输入的影响,亮子河和贡格尔河入湖口附近的采样点的冰、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比其它采样点小;冬季底层(深度为60~70 cm)冰样的δD值、δ18O值大于表层(深度为0~10 cm)的,而冬季和夏季表层(深度为0~10 cm)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大于其底层(深度>700 cm);冬季和夏季冰、水样的δD值、δ18O值都与水中溶解氧含量显著正相关,而与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显著负相关,表明δD、δ18O值受湖水水质的影响。
杜蕾李畅游李文宝史小红
关键词:氧稳定同位素
冰封状态下达里湖冰-水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被引量:7
2021年
细菌是湖泊生态环境、物质能量循环的关键参与者.为了解寒旱区湖泊冰封状态下上部水体中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于2019年1月中旬,在内蒙古达里湖进行了15个取样点处的湖冰底层、冰下表层水等样品("底冰"和"表水")的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门类水平上,达里湖底冰中浮游细菌群落多样性比表水中略低,且优势浮游细菌门类的相对含量出现明显冰-水差异.虽然底冰和表水中优势浮游细菌门类均由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Cyanobacteria、Bacteroidetes、Verrucomicrobia、Planctomycetes、Tenericutes及Gemmatimonadetes等组成,但Proteobacteria的相对含量在底冰中平均达到63.64%,而表水中的平均相对含量下降到26.75%,明显小于Actinobacteri的平均相对含量(39.10%).再者,由于冰封过程中"冷冻浓缩"作用导致氮(N)、磷(P)等元素迁移幅度不同,促使底冰和表水中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等优势细菌门类相对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响应,导致主要浮游细菌属种的相对含量出现冰-水明显不同.整体上,总磷(TP)和溶解性总磷(DTP)等变化成为影响底冰中优势细菌门类结构变化的环境因子,而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氨氮(NH_(4)^(+)-N)等变化成为影响表水中优势细菌门类结构变化的环境因子.显然,不同形态N、P元素的迁移幅度等成为影响冰封状态下湖泊表层水体中浮游细菌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也将为进一步分析寒旱区湖泊水生态环境提供基础数据.
李文宝杨旭田雅楠杜蕾
关键词:浮游细菌
内蒙古达里诺尔湖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特征及补给关系被引量:26
2014年
为了探明达里诺尔湖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氢(H)、氧(O)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补给关系,于2013年对达里诺尔湖及其周围的河水、井水、泉水中H、O同位素进行了取样分析,并结合总溶解性固体悬浮物(TDS)和区域水文地质对达里诺尔湖流域的补给关系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1)河水、泉水、井水中H、O同位素的值基本落在全球雨水线上,湖水H、O同位素落在全球雨水线的右下方,说明河水、井水、泉水没有发生蒸发分馏,而湖水则发生较大程度的蒸发分馏;对达里诺尔湖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H、O同位素进行回归模拟,得出该区域的蒸发趋势线方程:δD=4.8753δ18O-20.139(n=32,R2=0.9968).蒸发线表明,这些水样具有相同水源的特征.2)从实地考察发现,泉水补给河水,泉水和河水补给湖水,同时井水、泉水和河水有相似的δD、δ18O和TDS值,且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推断达里诺尔湖附近地下水补给湖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亦证明达里诺尔湖周边地下水补给湖水.
甄志磊李畅游李文宝胡其图刘晓旭刘志娇于瑞雪
关键词:氢氧同位素固体悬浮物地下水地表水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