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惠林

作品数:127 被引量:481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2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化学工程
  • 39篇理学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4篇丙烯
  • 42篇乙烯
  • 40篇高分子
  • 39篇聚丙烯
  • 35篇聚乙烯
  • 24篇分子
  • 23篇共混
  • 22篇活性剂
  • 22篇分子量
  • 22篇表面活性
  • 22篇表面活性剂
  • 21篇高分子表面活...
  • 19篇高分子量
  • 19篇超声
  • 17篇高分子量聚乙...
  • 17篇超高分子量
  • 17篇超高分子量聚...
  • 16篇羧甲基纤维素
  • 16篇纤维
  • 16篇共聚

机构

  • 106篇四川大学
  • 21篇成都科技大学
  • 2篇四川联合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7篇李惠林
  • 43篇曹亚
  • 26篇陈金耀
  • 24篇徐僖
  • 14篇郭少云
  • 11篇刘功德
  • 10篇向明
  • 9篇亢健
  • 9篇盖景刚
  • 9篇陈光顺
  • 8篇李云涛
  • 8篇刘小龙
  • 8篇杨锋
  • 7篇陈英姿
  • 6篇曾祥生
  • 6篇段怡飞
  • 6篇潘广勤
  • 5篇朱世鹏
  • 5篇曹玉荣
  • 4篇张云灿

传媒

  • 29篇高分子材料科...
  • 7篇塑料工业
  • 6篇2003全国...
  • 5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油田化学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2001年全...
  • 3篇2007年全...
  • 3篇中国化学会"...
  • 2篇化工学报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合成橡胶工业
  • 2篇中国塑料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化学会2...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摩擦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2篇2005
  • 16篇2004
  • 11篇2003
  • 4篇2002
  • 10篇2001
  • 5篇2000
  • 11篇1999
  • 1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 2篇1995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辐照对PP/EPDM共混物在加工过程中微相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研究了超声辐照对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PP/EPDM)共混物挤出过程及二次加工中微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超声功率的增加EPDM相的比表面积增大,界面作用增强。超声辐照使EPDM在PP中形成的良好的分散效果在经过热压二次成型后仍大部分得以保持。动态流变分析显示超声振动使PP/EPDM共混物的内部结构变得更加均匀。Palierne乳液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超声辐照使共混物中两相的界面张力降低,这说明超声辐照使两相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构和牢固的界面作用,有效地阻止了EPDM液滴在共混过程以及随后的热压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合并。
陈英姿李惠林
关键词:超声辐照EPDM共混物微相结构三元乙丙橡胶
聚乳酸/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
<正>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性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开发兴趣,层状硅酸盐(以蒙脱土MMT为主)的有机化改性是成功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关键。本文采用PLA-b-PEG二嵌段共聚物作为MMT的多功能改性剂,制...
兰江陈金耀曹亚李惠林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二醇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文献传递
聚甲醛/低密度聚乙烯共混物的摩擦磨损性能被引量:19
2004年
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聚甲醛(POM)共混制备POM/LDPE共混物,其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提高。研究表明,当LDPE含量为10%时,POM/LDPE共混物的摩擦系数从纯POM的0.30降低到共混物的0.13,磨痕宽度从POM的4.44mm下降为3.94mm。POM及POM/LDPE共混物磨擦表面的SEM、FT-IR分析表明,在摩擦过程中共混物中的LDPE向钢环转移形成磨屑,有效地隔离了两摩擦面的接触,起到了减摩耐磨剂的作用,明显降低了POM树脂摩擦系数,提高了POM的耐磨损性能。
陈金耀曹亚李惠林王朝旭
关键词:聚甲醛低密度聚乙烯共混摩擦磨损性能
纳米SiO2/PEA复合粒子的制备和表征
<正>纳米粒子是当今材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由于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粒子间极易团聚,当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填料与基体分离,形成空化效应,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裂纹导致整个材料破坏。然而,如果纳米粒子...
吴照勇李惠林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
文献传递
氯化聚丙烯的磺化反应被引量:1
2010年
研究了氯化聚丙烯(CPP)采用亚硫酸氢钠作磺化剂的磺化反应,在乳液状态下成功地合成了接枝磺酸基团的CPP。红外光谱(FT-IR)图在1150cm-1处出现一个新的强吸收峰为磺酸基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受接枝的磺酸基团影响,化学位移δ为3.52~3.89及4.07处位移向低场移动,也证明了磺酸基团取代了CPP上部分氯原子,接到CPP分子上。研究了反应时间和亚硫酸氢钠用量对磺化度的影响。磺化反应初期,磺化度增大较快,反应20h后,磺化度变化不明显。当反应时间为24h,mNaHSO3/mCPP=0.6时磺化度达到1.53%。
李庚杨林曹亚李惠林
关键词:亚硫酸氢钠氯化聚丙烯磺化反应
聚丙烯增韧改性中结晶形态的变化被引量:19
2001年
综述了聚丙烯 (PP)增韧改性与结晶形态变化的关系 ,不同的共混组分对PP结晶行为的影响不同 ,分别有细化分割、共结晶、原位成纤复合等作用。无机刚性粒子及有机 /无机纳米粒子主要起到异相成核作用 ,诱发对增韧有贡献的 β 晶的形成。讨论了不同
曹玉荣李惠林
关键词:聚丙烯增韧改性共混物成核剂
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原油超低界面张力形成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5
2001年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及环境扫描电镜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机理 .结果表明 ,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与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相比拟的表 /界面活性 ,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可达 2 835mN/m ,界面张力达到 10 -110mN/m .碱的加入可显著降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的界面张力 ,在适当条件下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值 (10 -3 mN/m ) ,可望作为三次采油的驱油剂 .等效烷烃模型研究表明 ,用碱与原油酸性组分的作用来解释碱能使界面张力下降至超低值的传统观点是不完善的 ,加入碱能使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胶束解缔 ,胶束数量增多 ,胶束粒径减小 ,单分子自由链增加 ,有利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向界面迁移和排布 ,这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和碱复配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下降至超低值的主要原因 .
曹亚李惠林
关键词: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羧甲基纤维素超低界面张力原油化学驱油三次采油
羧甲基纤维素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结构与表面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8
1997年
本文研究了采用超声技术合成的羧甲基纤维素(CMC)系列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表面活性、粘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共聚物表面活性受大单体种类、组成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共聚物水溶液的粘度与分子量及胶束直径有关。CMC与烷基醇/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增粘能力。与化学合成的共聚物相比,超声合成的共聚物具有良好的性能。
曹亚李惠林徐僖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接枝共聚物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共聚单体含量对VERSIFY共聚物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正>通过 DSC,DMTA,POM 和 WAXD 分析,研究了共聚单体含量对 VERSIFY 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共聚中乙烯单体含量增加,共聚物的熔融温度,结晶温度和结晶度降低,熔限变宽,玻璃化转变温...
陈金耀李惠林Shih-Yaw LaiJinder Jow
关键词:共聚物丙烯乙烯
文献传递
聚合物在加工过程中形态结构的演变和调控
李惠林
摘要:研究在超声振动、碾磨和辐照作用下,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中结构演变规律,通过有效调控使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实现通过高分子材料加工解决化学合成问题,弥补化学合成的不足,将高分子合成、改性和加工融为一体。力争在高分子材料辐...
关键词: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