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恒田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叙事
  • 2篇叙事视角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文学
  • 2篇文学批评
  • 2篇小说
  • 1篇大众化
  • 1篇道德批评
  • 1篇电影
  • 1篇学理反思
  • 1篇学术
  • 1篇学语
  • 1篇语言学转向
  • 1篇寓教于情
  • 1篇中国小说
  • 1篇神话
  • 1篇神话批评
  • 1篇送去
  • 1篇送去主义

机构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杜克大学

作者

  • 9篇李恒田
  • 1篇胡亚敏

传媒

  • 2篇唐都学刊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长治学院学报
  • 1篇文化与诗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文学批评的语言之维
2009年
李恒田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学语言语言学转向青年作家批评家
论后“拿来主义”时代的文化交流
2005年
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能否引进到文化全球化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全球越来越频繁的文化交流趋势却是可以肯定的。对于文化交流,我们原来有"拿来主义",时下又有人提出"送去主义",这些原则是否适应当今的时代及社会的需要,我们对此应该予以明晰,在选择当今的文化交流原则时必须和时代的要求相符。
李恒田
关键词:文化交流拿来主义送去主义互文
批评的历史维度被引量:8
2004年
本文针对 2 0世纪文学批评领域出现的热衷于自我证明并拒绝历史语境的倾向 ,通过剖析文体学批评、道德批评、神话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和结构主义批评等五种批评方法 ,说明没有一种阐释模式是完全自足的 ,它们所谓的自主性来自阐释过程中的任意限定和设界。如果将其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延伸 ,即使完全用它自身的术语 。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胡亚敏李恒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批评历史维度道德批评神话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结构主义批评
近年来抗战题材电影叙事视角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论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1995年以来抗战题材电影叙事视角变化,即由原来的以零聚焦叙述为主变为多样化的叙述聚焦,结合具体电影叙事艺术分析,说明近年来抗战题材电影叙述聚焦的主要形式主要有:内聚焦叙述、外聚焦叙述、多重内聚焦叙述和内外结合的聚焦叙述。第二部分,分析这些聚焦变化的对话性话语层面意义:《黄河绝恋》中个体与民族的对话;《紫日》中普通人和战争的对话;《我的母亲赵一曼》中今天和历史的对话;《举起手来》中民间和官方的对话。第三部分分析视角变化蕴涵的社会文化意义,主要从:平民意识、大众文化和民间话语形态历史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李恒田
关键词:叙事视角
全球化语境下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
20世纪末中国小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对民族传统的回归,从全球化的视角观察,我们发现这些选择与小说家文化自主意识的增强、世界文化的多元主义追求关系密切。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都在努力走向世界,但8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在向西方趋同...
李恒田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中国小说民族文化文化多元主义小说创作
狂欢 对话 选择——关于世纪末文学批评的思考
2005年
文章从三个层面对20世纪末中国的文学批评情况进行了分析。首先,笔者分析了世纪末中国由于外来批评话语本身的复杂性、自身批评话语的多元性而产生的多种批评话语杂语狂欢的现象;然后作者分析了狂欢现象之下的几种主要批评话语的对话互文关系;最后作者指出,表面上纷乱复杂的世纪末中国文学批评实际上在进行着选择。
李恒田
关键词:文学文化背景话语多元性
中西学者的平等对话:“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5年
李恒田
关键词:学理反思
寓教于“情”——评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的叙事视角
2009年
本文首先对电影《我的母亲赵一曼》的叙事视角的特殊方式——多重内聚焦方式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特殊叙事视角带来的电影的对话性:儿子和母亲的想像性对话实际上是今天和历史的对话,观众是在对话中,而不是在独语引导下理解烈士和历史的;最后,文章分析了电影这种特殊叙事视角产生的文化土壤和所蕴涵的当下文化意义。
李恒田
解读赵树理的小说观念被引量:1
2004年
赵树理虽然在许多方面继承了传统小说观念,但他的小说创作的目的是"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的社会启蒙。和"五四"小说观念比较,赵树理超越了"五四"小说观念欧化风影响下的不注重读者接受的主观主义、个人主义,他更关心自己的小说是"为什么人"的。与建国初期"颂歌"式小说观念比较,赵树理执著地坚持为农民而歌的小说创作,坚持创作源自真实农村生活体验的"问题"小说。赵树理非常重视民间文学,他剔除了其中封建落后的思想倾向,吸收了其中明快幽默的叙事艺术技巧。所以,赵树理的小说观念是一种本着通俗化、大众化目的的兼容并蓄的小说观念。
李恒田
关键词:小说观念大众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