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刚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竞争法
  • 3篇法律
  • 3篇法律责任
  • 3篇法律责任体系
  • 3篇法制
  • 2篇正当
  • 2篇正当竞争
  • 2篇制权
  • 2篇治权
  • 2篇融资
  • 2篇自治
  • 2篇自治权
  • 2篇消解
  • 2篇民间融资
  • 2篇经济法
  • 2篇经济法理论
  • 2篇法理
  • 2篇法律管制
  • 2篇反不正当竞争
  • 2篇反不正当竞争...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0篇李志刚
  • 1篇熊可

传媒

  • 2篇法学
  • 2篇经济法研究
  • 1篇日本研究
  • 1篇政法论丛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安徽大学法律...
  • 1篇金融法苑
  • 1篇全国城市经济...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制权与自治权的对抗及其消解——以国家对民间融资的法律管制为视角
经济调制权与市场自治权,是经济法制建构和运行的基础。政府对民间融资行为的法律管制,凸显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紧张:行政监管辅以泛苛的刑罚的管制模式,留给民间自主融资的空间十分狭小;市场自发力量基于生存的本能只能迂回和规避,最终...
李志刚
关键词:民间融资法律责任体系
文献传递
价格调制制度与经济法理论的双向互动被引量:4
2007年
价格调制制度是具有典型解剖意义的“微缩经济法”,具有突出的“经济性”特质和天然的中枢地位,对经济法的体系建构、规范论、运行论以及方法论的提炼,具有特别的注释和推动作用;而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尤其是横断层面的共通性原理,如主体的差异性、权责的不均衡性、经济法的体制构成和实现论、调制绩效原则和协调平衡的理念、经济法上体制分权原理等等,对于价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以及价格调制制度与整个经济法及其组成部门之间的整合协调,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建设作用。两者双向互动,相辅相成。
李志刚
关键词:经济法理论互动
WTO理念与涉外经济法制应变思路
2003年
关于 WTO 规则在国内的执行生效,学者多倾向于重整国内法体系,以符合我国在 WTO 框架下所承担的义务。入世前后,我国调整了某些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以应时需。但长远看,更大力度的调整乃至重构是难免的。欲达制度变迁的最佳进路,本文认为应将 WTO 理念精髓内化到中国法制因变进程中,作为变法指引。WTO 是以"原则为导向"的法律框架。其贸易自由化、非歧视。
李志刚
关键词:中国法制授权立法上诉机构良法之治多边贸易体系
日本经济计划法制化简论被引量:3
2008年
战后日本经济计划的有效实施,得益于计划法制的保障。其中,强有力的组织动员、科学的立法决策、综合协调的执行机制、有效的实施手段和适度的司法干预,是计划法制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未来我国计划法的制定和实施,应当在与时俱进和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这些经验。
李志刚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伦理精神之解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次引言一、'诚实信用':对民商法的衔接与超越(一)产生背景的变迁(二)所依托的契约形式的异化(三)本位上的转变(四)价值目标上的转向(五)制度构造上的突破二、伦理性的授权裁量条款:'公序良俗'三、侧重竞争秩序的'公共利益'四、语境化的'公认的商业伦理'(一)公认商业伦理的一般界定(二)
李志刚
关键词:民商法伦理裁量公共利益
第七届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综述
2006年
第七届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经济法研究所主办,安徽大学法学院暨经济法制研究中心承办,于2006年4月23~25日在安徽省黄山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竞争立法问题研究"。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法学会、出版界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教授、最著名的国际竞争法学专家Eleanor M.Fox教授也与会并发表了演讲。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张士元教授在会议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中指出。
李志刚熊可
关键词:经济法理论经济法研究经济法制竞争法反垄断立法法学专家
调制受体法律责任体系的重构被引量:13
2007年
经济法上调制受体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本法责任优先、他法责任或然性并科的复合多元系统。以“人身罚、财产罚、资格罚、名誉罚”的新分类角度,可以发现其中的内在沟通性和外部可替代性,从而为制度的科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实践中,在充分发挥本法责任之经济性和规制性优势的同时,还应坚持法定、适度和绩效的基本原则,力争责任体系的结构合理、功能协调、适度有效,并注重和运行机制相匹配。
李志刚
经济法上的两权对抗及其消解——以国家对民间融资的法律管制为视角被引量:25
2006年
经济调制权与市场自治权这对矛盾耦合体,是经济法制建构和运行的基础。两者之间既对抗博弈,又存在合作共生的空间。经济制度的设计扭曲和运行偏差,会导致两权对抗的激化,并扼杀社会经济的内在活力。以“孙大午”案和“铁本”案为代表的政府对民间融资行为的法律管制,凸显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紧张:以行政监管为主辅以泛化而苛峻的刑罚的管制模式,留给民间自主融资的空间十分狭小;市场自发力量基于生存发展的本能只能选择迂回和规避的策略,最终会在监管风暴中触网。这种对抗反映了监管当局对风险的警惕和体制外力量的防范,深层逻辑则是融资机制的不匹配和风险疏导机制的缺失。调制权和自治权并非是直接的利益对立关系,存在协调与合作的空间,关键在于各自准确定位、划清边界,设置适当的隔离和缓冲机制,强化双向信息反馈和机能调整,同时注意制度创新,实现科学发展下的和谐共进。
李志刚
关键词:民间融资法律责任体系
探寻中国反垄断法治的未来之路
2006年
目次引言:反垄断立法的历程回顾一、中国反垄断立法的多方博弈分析(一)各方的地位和角色(二)各方的策略和目标二、中国反垄断立法供求格局的严重倾斜(一)政府对反垄断法的供给能力、意愿以及受其动力和阻力斗争所影响的技术制约(二)反垄断法的需求意愿及其传导的有效性三、探寻中国反垄断法治的出路(一)市场机制的纵深推进(二)竞争文化和民主观念的培育(三)推动市场主体的参与和自治,积极引入'第五种治理'。
李志刚
关键词:反垄断法反垄断意愿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三位一体”性之解析被引量:7
2006年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普遍的制度实践中,反不正当竞争法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维度。在早期,法律理性主义与实用主义相妥协,衍生出道德化的“一般条款”,整部法律呈现出泛伦理化的色彩。在知识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和手段的当代社会,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禁止食人而肥、搭人便车和不劳而获,为知识创造者和资源累积者提供了边缘性保护,成为衡量竞争者是否有限度、合理地利用既有知识的法律调控准则。随着竞争乱象对法律规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自身司法技术的应对,在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巧妙地寻求平衡,实现了对市场竞争行为的有效控制。历史沉淀下的这三个维度,在各国的现实法律制度中都有反映,也各有实践功能和制度价值,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三位一体”的独特属性。
李志刚
关键词:反不正当竞争法道德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