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影

作品数:33 被引量:403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生物学
  • 9篇理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
  • 6篇植物
  • 6篇尾矿
  • 5篇子流形
  • 5篇流形
  • 4篇植被
  • 4篇生理代谢
  • 4篇土壤
  • 4篇酶活性
  • 4篇耐性
  • 3篇振荡培养
  • 3篇植物修复
  • 3篇射影
  • 3篇射影平坦
  • 3篇失重法
  • 3篇土壤酶
  • 3篇球对称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蕨类

机构

  • 32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徽王农业...

作者

  • 33篇李影
  • 10篇刘登义
  • 8篇王友保
  • 7篇宋卫东
  • 5篇储玲
  • 3篇胡杰
  • 3篇张根
  • 3篇陈涛
  • 3篇张莉
  • 3篇褚磊
  • 2篇于小丽
  • 2篇何超
  • 1篇汪敏
  • 1篇肖家欣
  • 1篇谢建春
  • 1篇陈明林
  • 1篇杨艳
  • 1篇刘慧君
  • 1篇丁佳红
  • 1篇刘雪云

传媒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生物学杂志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Acta B...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数...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4
  • 2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个南高丛蓝莓品种果实与叶片矿质营养含量比较分析
2023年
本研究旨在对安徽南陵蓝莓新品种的矿质营养状况进行评估,为优良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分析3个南高丛蓝莓品种‘明星’‘绿宝石’和‘珠宝’果实成熟期果实与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的P、K、Ca和Zn含量在3个品种间并无显著性差异,‘明星’果实Fe、B及‘绿宝石’果实Mn含量相对较高,而‘珠宝’果实Mg含量相对较低;‘明星’叶片B及‘绿宝石’叶片Fe含量相对较高,而‘明星’叶片Mn及‘珠宝’叶片P、Cu、Zn含量相对较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Fe与叶片P、K、Zn、B含量间,果实Mn与叶片Mn含量间,果实Cu与叶片Cu、P、K、B含量间,果实B与叶片B、K、Zn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果实B与叶片Mn含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对南高丛蓝莓矿质营养适量范围对比可知,‘明星’叶片各矿质元素含量均较充足,而‘珠宝’叶片P、Mg和‘绿宝石’叶片Ca含量均相对不足,在蓝莓生产中应注意增施P、Mg和Ca肥,施肥时还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质含量。
胡苏遥邢远飞鲍晨张春龙杨清菁李影肖家欣
关键词:果实叶片矿质元素
矿业废弃地中耐重金属蕨类植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矿业废弃地是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大隐患,其带来的后果对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有长远影响.在矿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中,植物修复技术是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有效手段,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其中蕨类植物因具有抗逆境能力强、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以及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生物量能够急剧提高等特点,可以弥补现有修复植物的缺点和不足,是较理想的植物修复资源.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耐重金属蕨类植物的分布与定居状况,及其生殖对策、生态作用、耐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展望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褚磊于小丽李影刘登义
关键词:矿业废弃地水土流失重金属蕨类植物植物修复耐性机制
磷对节节草铜富集性和转运能力的影响
2019年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探讨了不同供磷水平下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um)对铜的富集特性和转运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磷(≤0.5mmol·L^(-1))处理下,节节草地上部分、地下茎和根的生物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在高浓度磷(≥2.0mmol·L^(-1))处理下,其生长均受到一定的抑制。在铜胁迫和非铜胁迫下适当的供磷可有效地提高节节草对铜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尤其当磷低于0.5mmol·L^(-1)(T1、T4)时,节节草地上部分和根部的铜含量分别是其对照组的3.38、1.49倍和1.57、1.19倍,而此时其地下茎的铜含量明显下降,仅为其对照的50%左右,这表明供磷水平较低(≤0.5mmol·L^(-1))有利于节节草吸收铜离子以及将地下茎的铜离子向地上部转运,且其转运系数随磷浓度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而当高浓度磷处理时(≥2.0mmol·L^(-1)),节节草对铜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受到了明显的抑制。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节节草的生物量,促进铜向其地上部转运,有效提高节节草地上部分铜的积累量,这可能会增加其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
彭珊珊俞茜罗芳李影
关键词:
一类具有共形径向向量场的Finsler度量被引量:1
2017年
设F是定义在R中的开集u上的Finsler度量.通过得到u上的径向向量场是关于F的共形向量场的充要条件,本文完全确定了具有共形径向场的球对称度量,证明了这类Finsler度量的切空间,正如Berwald度量的切空间,作为Minkowski空间是等距的.
李影莫小欢
关键词:FINSLER度量球对称单色
节节草生长对铜尾矿砂重金属形态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10年
通过盆栽模拟栽培试验,研究了节节草生长对铜尾矿砂重金属形态转化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节节草生长显著提高了尾矿砂中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比例(P<0.01),降低了交换态和残渣态重金属比例(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均随着节节草的生长而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与植物生长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过氧化氢酶=0.911,P<0.05;r脲酶=0.957,P<0.01),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在植物生长旺盛期达到峰值,分别是对照组的2.40和2.02倍,随后迅速下降;而磷酸酶活性却显著下降(r磷酸酶=-0.923,P<0.05)。土壤酶活性与节节草地下部分干重的相关性大于地上部分;且与土壤有机物结合态重金属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态和残渣态重金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节节草生长不仅促进了铜尾矿砂重金属朝螯合态方面转化,有效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同时还显著地改善了铜尾矿砂的基质环境和土壤肥力。因此,节节草在铜尾矿废弃地恢复实践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李影陈明林
关键词:重金属形态土壤酶
含三参数的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解析构造
芬斯勒几何是在其度量上没有二次型限制的黎曼几何.几何大师陈省身先生生前曾说过:"黎曼几何在二十世纪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微分几何的主流是芬斯勒几何".本文主要通过对Hamel方程,射影平坦等价条件的研究,构造了一...
李影
关键词:芬斯勒几何射影平坦球对称旗曲率
文献传递
铜陵市狮子山铜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演替规律被引量:13
2004年
通过对铜陵市狮子山铜尾矿废弃地植被的实地调查,探讨了该废弃地的植被状况及其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群落形成与演替的一般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废弃地入侵、定居植物共49种,隶属于15科38属,主要包括菊科(12种)、禾本科(11种)、豆科(8种)等。极端贫瘠和过高的重金属含量(特别是Cu、Cd,平均超出对照土样的20~30倍)是限制植物在废弃地定居的主要因素。全部植物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26种,多年生草本植物20种。风播种子和果实是废弃地植物繁殖体的主要来源。尾矿废弃地植物群落形成具有先锋植物的入侵、定居、群聚和竞争等过程,共形成了14种相对稳定的小群落,包括单优势种群落、次优势种群落和共优势种群落三种类型。伴随着尾矿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而群落内植物种综合优势比间的差值趋于减小。
王友保刘登义张莉李影储玲
关键词:生态恢复植被演替
4种蕨类草本植物对Cu的吸收和耐性研究被引量:32
2010年
采用野外调查分析和温室营养液砂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铜尾矿区附近生长的4种蕨类植物对重金属Cu的耐性和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节节草和蜈蚣草对Cu的耐性较大叶井口边草和金星蕨高。Cu污染条件下,前两者的根系耐性指数较高,其中,节节草根系耐性指数相对最高,平均为1.24,蜈蚣草次之,为0.69,大叶井口边草相对最低,不足0.50。各植物对Cu均以地下部积累为主,且积累量随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地上部Cu含量相对较低,与Cu处理浓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植物对Cu的吸收和积累能力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其大小顺序为蜈蚣草>节节草>大叶井口边草>金星蕨。由于蜈蚣草生物量明显大于节节草,各处理浓度下,蜈蚣草地上部迁移总量均较高。在20mg/LCu污染下,蜈蚣草地上部迁移总量为55.87mg,节节草仅为5.74mg。总之,节节草和蜈蚣草对铜具有较高的耐性和积累作用,可作为先锋植物去修复铜污染土壤。其中,当进行铜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和植被恢复时,可选择耐性强、覆盖快的节节草;若要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净化,可选择生物量较大的蜈蚣草。
李影王友保
关键词:耐性
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um)对Cu的吸收和积累被引量:14
2008年
通过野外样品分析和室内栽培实验,研究了Cu在节节草(Hippochaete ramosissimum)体内和根细胞内的积累、分布及赋存形态。结果表明,铜尾矿区和室内盆栽的节节草对铜均以根系积累为主,根系中Cu含量最高分别可达1309,1339.75 mg.kg-1;滞留率平均分别为84.98%,97.30%。节节草根细胞各组分中,仅细胞壁(F1)和含核糖核蛋白体的细胞溶质(F4)中的铜含量与Cu处理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F1=0.98,rF4=0.98,p〈0.01);且细胞壁中的铜占大多数,为总量的45%~70%。此外节节草根、茎中Cu赋存形态存在差异,在其根部主要以醋酸提取态和盐酸提取态形式存在,占总量的60%~80%,且两形态的Cu含量均与土壤Cu浓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HAC=0.99,rHCl=0.98,p〈0.01);而茎部铜均以NaCl提取态为主;水溶态铜含量在其根部和茎部所占比例均相对较低。节节草可能通过根部截留和细胞壁沉积的方式,以及使体内的Cu2+形成难溶性、活性低的化合物来降低过量的Cu对其的毒害。节节草对Cu具有较强的耐性和较高的积累能力,在Cu污染土壤修复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影褚磊
关键词:化学形态
节节草对Cu毒害的响应及耐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当土壤重金属离子浓度超过植物生长的极限时,就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干扰植物体内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导致系统代谢紊乱,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但是,有不少种类的植物仍可在高浓度重金属离子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表现出较...
李影
关键词:土壤污染耐性机制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