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开枝

作品数:64 被引量:29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生物学
  • 10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浮游
  • 24篇浮游动物
  • 18篇群落
  • 13篇群落结构
  • 11篇珠江口
  • 8篇植物
  • 8篇浮游植物
  • 7篇海区
  • 6篇群岛
  • 6篇南海西北部
  • 6篇南沙群岛
  • 5篇摄食
  • 5篇生态学
  • 5篇桡足类
  • 5篇丰度
  • 4篇珊瑚礁
  • 4篇夏季
  • 4篇陆架
  • 4篇陆架区
  • 4篇南沙群岛海区

机构

  • 64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64篇李开枝
  • 46篇黄良民
  • 40篇尹健强
  • 24篇谭烨辉
  • 16篇宋星宇
  • 10篇张建林
  • 10篇陈清潮
  • 9篇李涛
  • 8篇柯志新
  • 7篇刘胜
  • 7篇黄小平
  • 5篇许战洲
  • 5篇黄晖
  • 5篇张谷贤
  • 5篇苏强
  • 5篇张俊彬
  • 5篇林强
  • 4篇刘华雪
  • 3篇王文雄
  • 3篇连喜平

传媒

  • 14篇热带海洋学报
  • 6篇海洋学报
  • 4篇生态科学
  • 4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海洋通报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2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第一届中国赤...
  • 1篇2017年中...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浮游介形类的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海洋浮游介形类(ostracods)是一类分布较广的小型甲壳动物,大多数是典型的有机碎屑摄食者,本身又是中深层鱼类的饵料,在海洋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海洋浮游介形类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表层,大约还有200—400种的海洋浮游介形类未被发现,尤其是栖息于深海的种类。今后介形类分类学研究的重要趋势之一是深海种类的发现。我国介形类研究起步晚,积累少,应加强我国不同海域深海介形类及其与环境关系的深入研究。文章综述了海洋浮游介形类的多样性和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海腺萤科分类的发展,比较分析了不同海域介形类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总结了浮游介形类的生态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概括了我国海洋浮游介形类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深海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
廖彤晨尹健强李开枝谭烨辉
关键词:多样性动物地理学生态学
南海西北部陆架区管水母的分布与季节变化
管水母纲(Siphonophorae),隶属于刺胞动物门(Cnidaria)、水母亚门(Medusozoa)、水螅虫总纲(Hydrozoa)。管水母类是一类仅生活在海洋的重要浮游动物,全球已报道175种,包括囊泳目(Cy...
李开枝尹健强黄良民
关键词:南海西北部陆架区管水母
南沙群岛海区上层毛颚类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被引量:3
2010年
根据南沙群岛海区1997年11月(秋季)、1999年4月(春季)和7月(夏季)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上层水域毛颚类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毛颚类18种。秋、春、夏3个季节毛颚类平均丰度分别为(6.86±3.08)、(9.95±3.50)和(7.11±3.34)个/m3。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enflata)、龙翼箭虫(Pterosagitta draco)和太平洋齿箭虫(Serratosagitta pacifica)是3个航次调查共有的优势种,肥胖软箭虫占绝对优势。调查海区毛颚类按其生态特征可分为暖水广布种、大洋性暖水种和暖水近岸种三个类群,前两者对毛颚类丰度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毛颚类丰度分布受东亚季风驱动的南海环流影响显著,在秋季东北季风期,毛颚类分布趋势为西高东低,高值区位于西南部,与海洋锋对应;在夏季西南季风期,毛颚类主要分布在西北部,与该区域存在的海洋锋和上升流密切相关。作为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桡足类丰度是影响南沙群岛海区毛颚类丰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林强尹健强黄良民张谷贤李开枝
关键词:毛颚类南沙群岛季风
珠江口浮游幼虫的生态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不同调查时间和区域浮游幼虫的组成类型、丰度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成三个区域:I区(S<25)、II区(2530)。1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出现浮游幼虫12个类型,隶属5个动物门,II区和III区的类型数一般高于I区,软体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的幼虫只出现在II区和III区。其中2002年7月(夏季)、2003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的3个大航次结果表明珠江口浮游幼虫的平均丰度为61ind/m3,三个区域的平均丰度比较为II区(124ind/m3)>I区(33ind/m3)>III区(27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另外在I区进行了9个小航次调查的研究表明:I区浮游幼虫平均丰度较高,月份之间的丰度差别明显,不同站位之间也有差别。温度和食料是影响珠江口浮游幼虫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李开枝尹健强黄良民邱大俊
关键词:珠江口浮游幼虫
大亚湾基础生物生产力结构及潜在渔业生产量评估
宋星宇王生福李开枝黄良民谭烨辉黄小平刘华雪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
澳头水域赤潮期间初级生产力及其粒级结构特征
本文对2003年8月大亚湾澳头水域赤潮发生期间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其粒级结构进行了研究。此次赤潮主要由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形成,...
宋星宇黄良民张建林李涛李开枝许战洲苏强
关键词:赤潮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
文献传递
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夏季的浮游动物被引量:19
2008年
2004年8月在雷州半岛灯楼角珊瑚礁海区分别使用浅水Ⅰ型和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进行了浮游动物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72种和浮游幼虫19个类群(或类型),其中桡足类的种数最多达45种。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种数分布由近岸往远岸递增,约3/4的种类属于终身浮游生物,1/4属于阶段性浮游生物。中小型的浮游动物种类多,数量大。两种网具采集的浮游动物总种数、总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中小型优势种的密度差异相当显著,而大型优势种的密度差异不明显。用浅水Ⅱ型网采集的浮游动物总密度平均值为5270ind/m3,是浅水Ⅰ型网的110倍。桡足类占浮游动物总密度的72.45%,其次幼虫占23.41%。浮游动物密度呈斑块状分布,最高达16257ind/m3,底质为珊瑚礁的测站的浮游动物数量一般较多。优势种主要是中小型种类和底栖动物的幼虫,如强额孔雀哲水蚤、蔓足类无节幼虫、细长腹剑水蚤、驼背隆哲水蚤、无节幼虫、双壳类面盘幼虫、桡足幼体、简长腹剑水蚤等。
尹健强黄晖黄良民李开枝练健生
关键词:雷州半岛珊瑚礁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热带东北印度洋海域管水母类的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管水母是海洋浮游动物中的重要类群,通常可作为海流或水团的指示种,其分布受温度、盐度和食物的影响。本文根据2011年4月在东印度洋海域(5°S^5°N,80°~98.5°E)26个站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管水母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管水母37种,以热带大洋广布种和赤道种为主,其中扭形爪室水母Chelophyes contorta、巴斯水母Bassia bassensis、双小水母Nanomia bijuga和短深杯水母Abylopsis eschscholtzi是调查海域的优势种。依据调查站位设置及环境特征,将调查海域分东部断面、赤道断面和西部断面3个区域。各个调查站种数变化范围为2~14种,东部和西部断面的种类较丰富,而赤道断面近岸区种数低,离岸区种数增多。管水母的平均丰度为(1.04±0.58)个/m3,分布不均匀,东部断面和西部断面的丰度比赤道断面高,特别是赤道断面近岸区丰度在1.0个/m3以下。调查海区的管水母属于比较典型的热带大洋性生态类群。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东部和西部断面的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二者与赤道断面的相似度均较低。调查海域管水母种类和丰度的分布受水文和生物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双小水母Nanomia bijuga可作为东部断面和赤道断面近岸区沿岸水团的指示种,锥体浅室水母Lensia conoides和褶玫瑰水母Rosacea plicata可作为西部断面100m以下涌升水团的指示种。
李开枝柯志新李刚尹健强黄良民
关键词:浮游动物管水母丰度
广东省南澳岛东部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20年
广东省南澳海域是粤东重要的海产养殖基地,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对评估其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2014年9月(秋季)、12月(冬季)、2015年4月(春季)和2016年7月(夏季)在南澳岛东部海域的浮游动物调查,分析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环境因素对其时空分布的影响。共鉴定浮游动物206种(包括浮游幼虫),桡足类种数最多,达94种;远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种数高于近岸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夏、秋季高于冬、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趋势较一致,夏季高值区主要出现在近岸,秋季由近岸向远岸海域递增。浮游动物不同类群和优势种的丰度也存在季节变化,桡足类是调查期间丰度较高的类群,秋季水母类和海樽类丰度明显增加;优势种后圆真浮萤(Euconchoeciamaimai)和针刺真浮萤(Euconchoeciaaculeata)在夏季丰度高,小齿海樽(Doliolumdenticulatum)在秋季占绝对优势。温度、盐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南澳岛东部海域浮游动物时空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说明该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受海流、水团和养殖活动的综合影响。
任玉正柯志新谭烨辉谭烨辉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基于PCR技术的大亚湾肥胖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现场摄食研究
大亚湾(114°30′—114°50′,22°30′—22°50′)位于珠江口东侧,是典型的亚热带兼具热带特色的半封闭深水海湾。肥胖箭虫是大亚湾最重要的毛颚类优势种,其分布广,数量大,是热带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马婕李开枝张俊彬黄良民
关键词:PCR技术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