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华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 2篇造影术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瘤
  • 1篇大型脑膜瘤
  • 1篇低剂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性索间质肿瘤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压

机构

  • 6篇海南医学院附...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篇李小华
  • 3篇弥龙
  • 2篇刘旭东
  • 2篇涂蓉
  • 2篇陈建强
  • 2篇关莹
  • 2篇施玉森
  • 2篇韩向君
  • 1篇战跃福
  • 1篇金虎
  • 1篇李大圩
  • 1篇伍保忠
  • 1篇陈晶
  • 1篇李其富
  • 1篇李香营
  • 1篇张建辉
  • 1篇聂柳
  • 1篇史克珊
  • 1篇林诗彬
  • 1篇申艳光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对颈动脉狭窄介入术后疗效,为预测颈动脉狭窄介入术预后情况提供参考。方法 20例高血压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运用多层螺旋CT监测术前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狭窄长度等变化,并随访患者术后血压情况。结果经介入治疗后,颈内动脉AT下降、AC增加明显,PSV流速明显减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中发现50条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0.0%。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测量颈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对介入颈动脉狭窄术后疗效做出比较客观和准确的诊断,多层螺旋CT可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长度以及血管内表面,两种检查均为无创、可重复应用,可准确评价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
林诗彬张建辉施玉森李小华李其富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颈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
猪食管异物低剂量多排螺旋CT检查的实验性应用研究
2015年
目的 探讨猪食管异物低剂量多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猪食管、块状猪肉、鱼刺及鸡碎骨模拟人颈段食管异物模型,在不同扫描条件(管电流50、100、200、400 mA与管电压80、100、120 kV相互组合)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比较各组的主、客观图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和异物检出率.结果 不同层厚的各组图像主观评价一致性良好,随图像重建层厚增加异物边缘显示圆滑、模糊,食管周围结构平滑、清晰.重建层厚为2 mm时,相同管电压下,随管电流降低,异物CT值变化不明显,信噪比、对比信噪比变化明显;而相同管电流下,随管电压降低,异物CT值呈升高趋势、信噪比及对比信噪比呈下降趋势;相同管电压条件下,随着管电流的降低,有效辐射剂量相邻组间降低48.8%~50.0%;而相同管电流条件下,随着管电压的降低,有效辐射剂量相邻组间降低37.7%~50.0%;低管电压/管电流组合能更大幅度地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各组对异物的检出率均为100%.结论 联合降低管电压及管电流的低剂量MSCT扫描能用于猪食管异物的诊断。
李大圩申艳光武保忠刘旭冬苏兰芳弥龙李小华洪超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食管
腰椎峡部裂的CT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及其病因探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腰椎峡部裂(LS)的诊断价值,并分析LS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4年经多层螺旋CT诊断为腰椎峡部裂的患者共28例。利用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患者腰椎峡部裂情况,并综合对比MPR图像、MIP图像及VR图像。结果 28例患者中共检出峡部裂53处,滑脱17例;其中双侧峡部裂21例,46处,16例伴滑脱;单侧峡部裂7例,7处,1例伴滑脱。MPR图像LS诊断率为100%(53/53),斜矢状(沿椎弓峡部走向)位及斜轴(平行于椎弓)位可清楚的显示峡部断裂情况,分别表现为"狗项圈征"和"双关节征",正中矢状位可清楚的显示椎体滑脱情况。MIP图像也可显示全部病变,但对周边软组织的观察不如MPR图像。VR图像LS诊断率为79.24%(42/53),可立体观察峡部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MPR、MIP、VR技术可以全方位的评价腰椎峡部情况,其中斜矢状(沿椎弓峡部走向)位及斜轴(平行于椎弓)位的MPR图像可作为首选的重建方法;后天性因素(疲劳或应力骨折)可能是LS主要病因之一。
弥龙李小华涂蓉刘旭东伍保忠
关键词:峡部裂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病因
兴趣区高分辨率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窦旁脑膜瘤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兴趣区高分辨率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3D CE-MRV)技术在评价窦旁脑膜瘤静脉窦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包括9例术后)进行兴趣区高分辨率3D CE-MRV检查,应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s,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三维重建技术对瘤旁静脉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例皆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单次成像时间约11.4 s,体素值约1.3 mm3,术前20例图像皆清晰显示窦腔改变情况,其中6例窦腔完整、通畅,14例静脉窦不同程度受侵,包括5例窦腔完全闭塞,9例狭窄;术后9例图像显示4例窦腔通畅,1例狭窄、中断,4例静脉窦切除。结论:应用兴趣区内高分辨率3D CE-MRV对窦旁脑膜瘤进行静脉窦成像,可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分辨率图象,清晰显示瘤体与静脉窦的关系以及静脉窦的侵及程度,为手术治疗提供帮助,并可评价术后静脉窦改变。
陈建强韩向君史克珊关莹战跃福李小华李香营聂柳
关键词:脑膜瘤血管造影术磁共振
MSCTA在大型脑膜瘤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设计大型脑膜瘤个性化手术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6例直径>5cm的脑膜瘤患者术前行MSCTA检查,利用三维重建图像模拟手术操作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包括手术入路、手术术式、全切方案及术前栓塞治疗与否,以术中所见为标准评价手术方案合理性。结果:通过MSCTA模拟操作后146例患者均合理设计了个性化手术方案,其中MSCTA显示19例颅内重要动脉明显阻碍手术操作窗而改变了常规入路途径,50例瘤体模拟单纯入路由于基底较宽或入路远侧瘤体暴露困难而改为联合扩大术式,35例瘤体侵及视神经、脑干走行区或包裹颅内重要动脉提示全切风险大而术前早期制定了次全切手术方案及放疗计划,14例窦旁脑膜瘤因窦腔闭塞而制定瘤体及静脉窦全切方案,42例富血供瘤体行术前颈外动脉栓塞治疗。术中所见与模拟操作所遇情况高度一致,瘤体暴露充分、合理,有效避免了颅内重要血管、神经功能区及静脉窦的损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瘤体切除范围理想。结论:通过MSCTA模拟手术操作可充分、准确了解术中情况,评估手术方案的合理性和风险度,协助临床医生术前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陈建强关莹李刚陈晶金虎李小华韩向君
关键词:脑膜瘤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X线计算机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MRI诊断价值及其MRI表现与病理结构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探讨其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结构特点的相关性。结果本组28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纤维-卵泡膜组肿瘤21例,占75%,包括卵泡膜细胞瘤8例、卵泡膜纤维瘤10例,MRI上病变表现为实质性或囊实性肿块,信号特点T1WI以等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多伴有囊变、坏死,纤维成分T2WI表现为低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纤维瘤3例,病变表现为实质性肿块,T1WI及T2WI均呈低或等信号,常合并出血,增强后轻度强化。颗粒细胞瘤6例,占21.43%,病变常呈多房囊样改变,信号特点T1WI以等或低信号为主,T2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变实性成分明显强化。硬化性间质瘤1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信号特点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增强后肿块呈周围强化。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征性,并且每种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与其病理结构特点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
弥龙涂蓉李小华刘旭东施玉森
关键词: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病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