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孍 作品数:16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辐射热痛刺激和电针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3H〕2-脱氧葡萄糖方法研究 1989年 本文采用定量2-脱氧葡萄糖(2-DG)方法研究辐射热痛刺激和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各结构的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 王庆平 黄登凯 李宽孍关键词:2-脱氧葡萄糖 中枢神经系统 电针刺激 热痛 葡萄糖代谢率 穴位刺激 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 被引量:12 1997年 汤耀法 胡江元 李宽孍关键词:生物样本 光密度 积分光密度 前庭代偿过程中前庭传出性和传入性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2005年 目的通过前庭代偿的动物模型,了解在前庭病变的情况下,前庭传出性和传入性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方法动物模型A组(16只)为正常大鼠。B组(15只)左侧前庭损毁术后7d。C组(7只)术后3个月。D组(7只)前庭代偿后。检测两侧头长肌静息状态的肌电图。检测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免疫组化。检测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胆硷乙酰转移酶(cholineacetyltransferase,AChT)免疫组化。检测传入性前庭神经系统NaKATP酶活性。结果损伤同侧肌群肌电活动减弱、对侧肌群增强,前庭代偿期恢复对称性。急性期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细胞双侧性增多,活性增高。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损伤同侧AChT阳性反应细胞减少,两侧反应程度增加。前庭代偿期对侧反应程度显著增加。急性期同侧NaKATP酶mRNA表达水平低,对侧前庭信号增强,在前庭代偿期,同侧NaKATP酶mRNA表达水平增强,与对侧一致或略强。结论传出性前庭神经系统可能抑制对侧前庭传入信息,调整同侧前庭中枢兴奋性,在前庭代偿的复杂机制中发挥作用。 迟放鲁 焦宇 袁雅生 王正敏 李宽孍 吴琍雯关键词:前庭代偿 肌电图 尾核内阿片肽参与针刺镇痛 <正>本工作应用脑内微量注射、推挽灌流、多管微电极离子微电泳以及免疫组化等技术进行研究,为尾核内阿片肽参与针刺镇痛提供实验证据。在慢性实验中,于家兔脑内埋藏套管作微量注射与灌流之用,以钾离子电泳作用于兔耳皮肤作为痛刺激,... 何莲芳 陆瑞良 庄寿元 张学贵 潘小平 李宽孍 董惟强文献传递 胆碱能传出性前庭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观察胆碱能传出性前庭神经元的分布。方法 :采用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大鼠碱乙酰转移酶的表达 ,了解传出性前庭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大鼠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传出性前庭神经元分布在面神经膝内侧 E群、背外侧 E群及脑桥尾侧网状核 ,以内侧 E群为主。结论 :乙酰胆碱分布于各群传出性前庭神经元 。 迟放鲁 王正敏 李宽孍 吴琍雯关键词:前庭神经 传出神经元 胆碱乙酰转移酶 视前区儿茶酚胺神经末梢和阿片受体的关系 1989年 视前区富含内阿片肽、阿片受体和儿茶酚胺(CA),该区的CA主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NA)。我们曾经观察到针刺镇痛时视前区的内阿片肽对NA的释放有抑制性作用。但是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瞭。本实验以CA选择性化学性切割剂6-羟基多巴胺(6-OH DA)损毁家兔双侧蓝斑下核(A7核团)的NA神经元以及上行CA腹侧束后,用甲醛诱发荧光组化法和阿片受体结合的放射自显影法,观察其对视前区CA末梢荧光组化和阿片受体分布和密度的影响,探讨视前区CA末梢和阿片受体的关系。 朱津民 何晓平 李宽孍 黄登凯 曹小定关键词:阿片受体 儿茶酚胺 视前区 神经末梢 放射自显影法 内阿片肽 视前区注入6-羟基多巴胺对针刺镇痛和荧光组织化学的影响 1989年 视前区是脑内与针刺镇痛有关的结构之一。视前区含有丰富的儿茶酚胺(CA)神经末梢。本实验用6-羟基多巴胺(6-OH-DA)的化学性损毁术和甲醛诱发荧光组化法观察家兔视前区注入6-OH-DA(8μg/双侧)选择性损毁该区CA神经末梢后,对针剌镇痛的影响。 朱津民 李宽孍 曹小定关键词:6-羟基多巴胺 针刺镇痛 视前区 神经末梢 儿茶酚胺 损毁术 电惊厥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2 1997年 观察电惊厥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探讨生长抑素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采用电惊厥癫痫动物模型和免疫电镜方法观察。结果:电惊厥时海马内生长抑素神经元胞体和突起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细胞器崩解和神经末梢变性等;在海马区多形细胞层和分子层生长抑素神经元胞体、突起与非生长抑素神经元胞体、突起之间有复杂的突触联系。结论:电惊厥时海马CA4生长抑素神经元结构发生损伤。 胡江元 李宽孍 黄显奋关键词:海马 生长抑素 电惊厥 超微结构 视前区儿茶酚胺神经末梢损毁对针刺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990年 本实验在家兔双侧视前区内注入6-羟基多巴胺(6-OH-DA,4μg/每侧),选择性损毁该区儿茶酚胺(CA)神经末梢后,观察对针刺镇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注药后第二、四天,针刺镇痛效应较针前或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注药后第十天,针刺镇痛效应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用甲醛诱发荧光组织化学法显示视前区 CA 末梢,可见6-羟基多巴胺组的 CA 末梢明显减少。结果提示,视前区 CA 含量减少有利于针刺镇痛作用。 朱津民 李宽孍 曹小定关键词:针刺镇痛 CA 神经末梢 视前区 大鼠楔状核的传入性联系和向脊髓投射的研究 <正>中脑楔状核是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的主要站之一。我们曾在应用3H-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术,研究大鼠针刺和辐射热痛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反应,发现针刺后楔状核的葡萄糖代谢率有明显升高现象。有文献报道该核是镇痛的... 李宽孍 王庆平 黄登凯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