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季

作品数:26 被引量:177H指数:9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针康法
  • 11篇卒中
  • 10篇脑卒中
  • 6篇头穴
  • 6篇卒中后
  • 5篇脑卒中后
  • 5篇痉挛
  • 4篇血管
  • 4篇头穴丛刺
  • 4篇康复
  • 4篇肌张力
  • 4篇丛刺
  • 3篇血管性痴呆
  • 3篇针刺
  • 3篇中风
  • 3篇缺血
  • 3篇康复治疗
  • 2篇蛋白
  • 2篇低灌注
  • 2篇学习记忆

机构

  • 20篇黑龙江中医药...
  • 18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南昌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黑龙江省农垦...

作者

  • 26篇李季
  • 18篇张立
  • 15篇关莹
  • 11篇王璐
  • 9篇唐强
  • 8篇朱路文
  • 7篇王璐
  • 4篇王艳
  • 4篇邢艳丽
  • 3篇赵彬
  • 3篇陈慧杰
  • 2篇颜培宇
  • 2篇刘波
  • 2篇王宇
  • 2篇李宏玉
  • 2篇叶涛
  • 1篇熊伟南
  • 1篇张慧敏
  • 1篇于国强
  • 1篇周海纯

传媒

  • 9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医药学报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浮针结合电针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研究浮针结合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筛选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浮针组、电针组与联合组,各30例。3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联合组给予浮针结合电针治疗,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MASA)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比较空吞咽、吞咽5 mL温水时吞咽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平均振幅值(AEMG)、平均吞咽时间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27/28),显著高于浮针组的75.0%(21/28)(χ^(2)=5.250,P<0.05)和电针组的79.3%(23/29)(χ^(2)=3.875,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SSA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浮针组和电针组(P<0.05),MASA和SWAL-QOL评量表分显著高于浮针组和电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在空吞咽和吞咽5 mL温水时的AEMG值和平均吞咽时间均显著低于浮针组和电针组(P<0.05)。联合组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1%,显著低于浮针组的28.6%(8/28)(χ^(2)=4.383,P<0.05)和电针组的27.6%(8/29)(χ^(2)=4.116,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3%、17.2%(5/29)和17.9%(5/2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在吞咽时吞咽肌群的痉挛强度,缩短吞咽时间,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佳。
辛贵乐王璐王璐李季梁碧莹王宇张立
关键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浮针疗法电针疗法吞咽功能表面肌电信号
头穴丛刺与脑超声波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研究超声治疗与头穴丛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 方法:本课题观察60例脑梗死恢复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头穴丛刺组、脑超声波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
李季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头穴丛刺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针康法经脑神经递质调节机制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针康法经脑神经递质调节机制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7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VaD肾虚血瘀证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基础治疗,积极处理脑血管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针康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智能状态(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痴呆状态(HasegawaDementiaScale,HDS)]、血清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及生活质量(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分、治疗安全性。结果(1)综合疗效:治疗后试验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5.74%(45/47)高于对照组82.98%(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认知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HD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脑神经递质: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ch、5-HT、NE、D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仅试验组1例晕针予以剔除。结论针康法治疗VaD肾虚血瘀证安全、有效,有利于缓解病情,改善患者认知,可能与上调血清脑神经递质表达有关,且该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季张立辛贵乐王璐关莹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肾虚血瘀证针康法脑神经递质生活质量
针康法结合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观察针康法结合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单纯针康组、单纯浮针组各20例。3组患者均按照神经内科诊疗规范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应用针康法以及浮针疗法(头穴丛刺+康复训练+浮针)联合治疗,单纯针康组给予患者头穴丛刺和康复训练治疗,单纯浮针组给予患者浮针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3组患者治疗7 d、14 d、28 d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4周后效果。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P均<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18/20),明显高于单纯浮针组的70.0%(14/20)和单纯针康组的75.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康法结合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疗效确切。
辛贵乐李季王璐王璐关莹李宏玉
关键词:针康法浮针疗法中风吞咽障碍
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3年
神经性耳鸣(nervous tinnitus,NT)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其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临床发现针刺疗法可有效减轻NT及其相关症状,不仅起效快而且不良反应少,具有简便、快捷、高效、安全的重要特点,是治疗NT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针刺疗法对NT的具体治疗机制仍不是很清晰。该文通过对近年来针刺疗法治疗NT相关机制研究概况进行总结,从针刺疗法对相关结构及调节神经环路、神经递质与受体表达、信号转导通路、免疫细胞因子、炎症反应等方面的作用剖析针刺疗法治疗NT的可能机制,并对其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医学治疗NT及探究治疗NT的可能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为临床治疗耳鸣相关性疾病提出新的治疗思路。
王宇雷培杰白洁如王璐李季张立
关键词:针刺神经性耳鸣
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对血清GABA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透刺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及GAB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对各项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愈显率为75.68%(28/37)、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45.95%(17/37)及总有效率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张金朋张金朋赵彬陈慧杰李季关莹朱路文王亚楠
关键词:针康法中风痉挛性瘫痪肌张力
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脑卒中常规内科处理基础上给予新Bobath技术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针丛刺针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2组治疗前后上肢功能(FMA评分)、肌张力(MAS评分)、肘关节屈伸功能(肘关节屈协同收缩率、肘关节伸协同收缩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MAS评分及肘关节屈协同收缩率、肘关节伸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63.3%(26/4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肌张力、上肢功能、肘关节屈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杨善军李季李宏玉唐强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痉挛针康法肌张力上肢功能生活质量
针康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针康法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康治疗组、对照组。针康治疗组采用头针丛刺双侧颞区留针6 h,留针期间进行言语专项训练的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丛刺右侧颞区30 min,起针后进行言语专项训练的方案治疗。治疗前、治疗1月及2月时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对患者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失语商(AQ)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各项评分及失语商(AQ)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月后,针康治疗组患者的失语商(AQ)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治疗2个月后,针康治疗组患者的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及失语商(AQ)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P<0.05)。结论:针康法能提高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功能,头针丛刺双侧颞区与言语专项训练同步治疗效果显著。
唐强李宏玉朱路文叶涛王艳李季赵彬薛谨婷
关键词:针康法脑卒中失语症言语功能
脑卒中针康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唐强1王艳颜培宇邢艳丽朱路文张立刘波李季关莹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现今人类死亡率极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三大疾病中发展极快、恢复极慢、死亡极多、致残极重的病种。脑卒中后不仅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痛苦,也给无数的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针对脑卒中的康复,确立...
关键词:
关键词:康复治疗
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VEGF、L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康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设立模型组、假手术组、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模型组、假手术组不予任何治疗,针刺组采用头穴丛刺针法治疗,康复组采用跑台训练模拟临床康复治疗,针康组采用针康法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时间点缺血脑组织VEGF、LN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7天、14天,与模型组相比,康复组、针刺组与针康组VEGF阳性表达增多(P<0.05);与康复组、针刺组比较,针康组VEG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术后7天、14天,与模型组相比,康复组、针刺组与针康组LN阳性表达增多(P<0.05);与康复组、针刺组比较,针康组L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针康法可能通过上调缺血脑组织VEGF、LN的表达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
朱路文唐强李季赵彬陈慧杰
关键词:针康法脑缺血层粘连蛋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