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向华

作品数:57 被引量:791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8篇大豆
  • 27篇野生
  • 26篇野生大豆
  • 26篇生大豆
  • 11篇基因
  • 9篇种质
  • 8篇耐盐
  • 7篇性状
  • 7篇耐盐性
  • 7篇分子标记
  • 5篇植物
  • 5篇种质资源
  • 4篇蛋白
  • 4篇植物耐盐
  • 4篇种群
  • 4篇转基因
  • 4篇资源考察
  • 4篇聚类分析
  • 4篇氨基酸残基
  • 4篇半野生

机构

  • 3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5篇李向华
  • 30篇王克晶
  • 24篇常汝镇
  • 22篇邱丽娟
  • 10篇许占友
  • 8篇刘立宏
  • 7篇孙建英
  • 6篇关荣霞
  • 6篇肖鑫辉
  • 5篇周国安
  • 5篇刘章雄
  • 5篇李英慧
  • 5篇刘洋
  • 4篇金龙国
  • 4篇张丽娟
  • 3篇严茂粉
  • 3篇郑翠明
  • 3篇韩春雨
  • 3篇谢华
  • 3篇李福山

传媒

  • 17篇植物遗传资源...
  • 9篇大豆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大豆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野生大豆遗传资源搜集基本策略与方法被引量:8
2012年
遗传资源搜集原则是通过种子采集追求样本具有最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为了合理而有效地搜集野生大豆资源,近年来通过野生大豆居群考察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明确了野生大豆资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动态:遗传多样性地理的和生态的区域性、生态系统内居群的遗传相关性及各种生境下居群遗传多样性差异,从理论上奠定了野生大豆资源合理有效搜集的依据。根据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初步建立了居群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策略和方法。
王克晶李向华
关键词:野生大豆GLYCINESOJA
一种植物耐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耐盐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该植物耐盐蛋白,是具有下述氨基酸残基序列之一的蛋白质:1)序列表中的SEQ ID №.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2)将序列表中的SEQ ID №.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
周国安邱丽娟李英慧关荣霞刘章雄金龙国张丽娟王克晶李向华常汝镇
文献传递
野生大豆天然群体百粒重类型组成与地理分布调查被引量:11
2005年
百粒重是野生大豆重要的植物学性状之一,是Soja亚属内种的进化程度的标志。通常野生大豆天然群体都是各种百粒重组成的混合群体。我们调查了12个天然群体百粒重类型构成。结果显示,群体间的多样性(H′β=2.420),明显高于群体内的多样性(H′α=0.875),说明群体的百粒重组成的变异主要是由于群体的地理位置效应而引起。在这些天然群体内,百粒重的变动在0.76-6.0g之间,1.0-1.5g和1.5-2.0g是群体的主要优势型,小于1.0g或者较大的2.0-2.5g类型很少成为群体的优势型。大多数群体有单一优势型,少数有两个优势型。北部和中部的群体的平均百粒重大于南部群体,变异程度也高。关联分析显示百粒重越是接近的类型,他们的重叠分布性也较大;2.0g以下类型之间的重叠分布性较高,同样2.0g以上类型之间的重叠性也较高。聚类结果暗示,野生大豆天然种群组成结构与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王克晶李向华张志卫李福山曹永生
关键词:野生大豆百粒重
中国大豆(Glycine max)核心种质构建Ⅰ.取样方法研究被引量:105
2003年
以 2 3 587份中国栽培大豆为试验材料 ,根据农艺性状 ,用 2 0种方法构建了大豆初级核心种质 ,对 3种分层法、3种确定取样数法和 2种个体选择法进行了比较 ,明确了栽培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取样方法和取样比例。不同取样方法与总体都进行了品种分类数、各性状符合度、数量性状平均数、各性状多样性指数方差和平均品种距离共 5个指标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三层次取样方法 (品种分类法 )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二层次或一层次取样法 ,按比例和平方根确定取样数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多样性指数法 ,聚类选择的方法对总体的代表性优于随机选择方法。在 2 0种方法不同取样比例条件下 ,方法 17的平均品种距离降低幅度大于方法 15。因此 ,利用品种分类法进行分层 ,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目 ,根据聚类结果进行个体选择的方法 15是构建大豆初级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法。用最佳方法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 ,比较不同取样比例的品种平均距离 ,确定品种平均距离由缓慢降低到明显降低点 (9.0 % )
邱丽娟曹永生常汝镇周新安王国勋孙建英谢华张博李向华许占有刘立宏
关键词:中国大豆核心种质取样方法农艺性状
高盐碱胁迫下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体内离子积累的差异被引量:9
2011年
在总含量3%高盐碱原土盆栽条件下,对搜集于津唐盐碱地895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全生育期耐盐碱性鉴定。通过测定203株凋亡植株及收获植株茎、叶中Na+、Cl-、K+、Ca2+、Mg2+的含量,分析高盐碱胁迫下野生大豆植株离子含量的分布及野生大豆植株凋亡和成熟时体内离子积累程度,并探讨耐盐碱型野生大豆的耐性机制。结果表明,野生大豆植株在营养生长期间,盐碱胁迫致死植株茎、叶无机离子含量在不同存活时间组间并未达显著水平,Na+和Cl-积累达到一定含量即出现凋亡现象,致死植株茎中Na+和Cl-离子范围分别为3.239%~4.682%和4.639%~6.328%,叶中分别为1.754%~2.349%和4.126%~5.073%;能够存活到成熟的耐盐碱型野生大豆植株茎叶Na+和Cl-含量存在低、中、高3种类型。高耐型野生大豆茎、叶平均Na+和Cl-含量显著低于低耐盐型,且茎中K+和叶中Ca2+和Mg2+含量较高。在高耐型野生大豆植株茎叶中也存在Na+和Cl-离子含量高水平和低水平两种类型,推测野生大豆可能存在两种耐盐碱机制,其一为高耐受性,其二为低吸收性。
肖鑫辉李向华刘洋张应王克晶
关键词:野生大豆盐碱胁迫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研究现状与建议被引量:45
2005年
野生大豆(G.soja)是栽培大豆的祖先种,具有高蛋白、多抗、广适应性和繁殖系数高等特性。本文针对近几年野生大豆考察工作介绍了野生大豆分布现状,并对目前野生大豆资源的研究、鉴定和利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资源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野生大豆的有效利用,开展野生大豆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以促进野生大豆的有效保护。
李向华王克晶李福山严茂粉
关键词:野生大豆
中国不同SKTI类型栽培大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2013年
大豆Kunitz型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广泛存在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中,具有多种变异类型,常作为一种遗传标记用来研究大豆的起源与传播。本研究对我国10131份大豆地方品种进行了SKTI多态性鉴定,使用20对细胞核SSR(nuSSR)标记和5对叶绿体SSR(cpSSR)标记对不同SKTI类型的187份地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细胞核水平上Tib类型材料遗传多样性低于Tia类型,但是在叶绿体基因组水平上Tib类型材料明显高于Tia类型,暗示Tib类型大豆在驯化过程中可能来源于较多的野生大豆个体祖先,而不是来源于单一祖先。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地区的Tib类型材料存在优先聚类的现象,说明Tib类型材料具有祖先亲缘性。来源于甘肃省的Tib类型大豆地方品种的叶绿体单倍型类型丰富,并以Ⅱ型和Ⅲ型为主,具有Ⅱ型叶绿体单倍型的大豆地方品种很可能是其他地区的同类型大豆的主要来源;基于甘肃Tib类型大豆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其他省区Tib类型材料亲缘关系密切等因素,推测甘肃地区是栽培大豆Tib类型的起源中心。
张志华李向华王克晶
关键词:栽培大豆
国内外大豆科研现状及走势(续一)被引量:17
2004年
本文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 1949-1999年半个世纪的世界大豆生产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是种植面积增长了 5 6倍 ,二是总产量提高了 11 3倍。而在此期间 ,中国大豆生产则经历了恢复、下滑、徘徊到重新恢复几个阶段。文中对美国、日本、韩国和阿根廷等国的大豆育种情况也做了详尽介绍。到目前为止 ,美国公职人员育成的大豆品种已超过 40 0个。其主要成就一是改良了株型结构 ,二是抗病性提高 ,三是转基因大豆。日本大豆育种虽规模不大 ,但研究水平很高 ,尤其在无腥味大豆育种方面进展较快。韩国大豆育种主要有两个类型 :一类是小粒豆作豆芽用 ,另一类是大粒豆作饭豆用。阿根廷主要是引进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中国从 192 3年选育“金大 3 2 2”起 ,到 1995年选育出大豆品种 65 1个。目前中国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已实现“三系”配套 ,处于国际领先。美国大豆栽培技术主要为窄行密植 ,实行少耕、免耕和化学除草。我国大豆栽培主要成果是“三垄”栽培 ,在此基础上又引进了美国的窄行密植技术。
常汝镇邱丽娟许占友李向华刘立宏
关键词:大豆种植面积株型结构抗病性转基因
国外大豆种质的引进、研究与利用
邱丽娟常汝镇孙建英杨春明刘忠堂张孟臣景玉良王金陵刘章雄关荣霞辛哓云袁翠平董志敏李英慧李向华吴永美郭娟娟朱晓丽周波宁惠霞吕祝章周国安陈丽霞
该项目根据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需求,共引进国内缺少的种质资源2300份。从形态生理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引进材料进行了鉴定评价,向全国30多个育种单位提供了优异种质万余份次。国内育种单位利用引进的63份种质,已培育出...
关键词: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
国家基因库野生大豆微核心样本遗传变异性的SSR标记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用70对SSR引物对96份野生大豆微核心种质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检测出1278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18.3个。地理区域群体水平显示,遗传信息指数(PIC)和特异等位基因变异数(NUA)以东北地区最高,长江流域次之,华南地区最低。在地理区域个体水平,遗传多样性的特征值以华南地区最高,依次由南向北降低,东北最低。我国华南野生大豆和东北野生大豆有显著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基因库野生大豆保存样本中的典型野生大豆和半野生大豆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地理上,种质的地理遗传分组表现弱的地域性。本研究中半野生大豆杂合性明显高于典型野生型的结果,支持关于这个类型起源于栽培和野生大豆天然杂交的假说,栽培大豆的基因可能已经流入到野生种内,某些百粒重小于3g的种质可能也是来源于野生和栽培大豆的天然杂交后代分离。
刘亚男李向华王克晶
关键词:地理分化野生大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