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宁

作品数:29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4篇颈椎
  • 8篇脊髓
  • 7篇导航模板
  • 7篇前路
  • 7篇颈椎病
  • 7篇个体化导航模...
  • 5篇螺钉
  • 4篇熔融沉积
  • 4篇手术
  • 4篇椎弓
  • 4篇椎弓根
  • 3篇信号
  • 3篇预后
  • 3篇植骨
  • 3篇髓型
  • 3篇退变
  • 3篇球囊
  • 3篇椎板
  • 3篇椎体
  • 3篇颈前

机构

  • 28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解放军第二一...
  • 1篇福建省军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29篇李凤宁
  • 23篇沈洪兴
  • 20篇张帆
  • 17篇陈智
  • 17篇黄轩
  • 10篇侯铁胜
  • 7篇王琨
  • 6篇程勇军
  • 5篇何平
  • 5篇杨志高
  • 5篇李明
  • 4篇宋庆鑫
  • 4篇阳青松
  • 4篇王毅峰
  • 3篇唐沂星
  • 3篇綦珂
  • 3篇党瑞山
  • 3篇侯藏龙
  • 2篇汤译博
  • 2篇苏佳灿

传媒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第十一届全军...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经皮球囊导管法建立山羊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穿刺技术向椎管内置入球囊导尿管致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12只崇明山羊分为对照组(A组)、0.5 ml压迫组(B组)和1 ml压迫组(C组).选择腰-骶椎板间隙体表投影处为穿刺点,局麻后使用血管经皮穿刺鞘管,将5Fr球囊导尿管输送至硬膜外腔,透视下确认导尿管头端到达T6水平.1周后分别以0.5和1 ml容量扩张B、C组导尿管球囊,持续压迫脊髓30 min后撤除.各组动物均在穿刺操作及球囊扩张前后接受CT和MRI检查,计算球囊导管的椎管侵占率,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分别于球囊扩张后48 h及72 h处死每组各2只动物,取压迫节段脊髓送检病理.结果 所有动物均顺利置管.CT测得置管后A~C组椎管侵占率依次为6.8%±0.7%、6.7%±0.7%和6.6%±0.6%.扩张球囊后B、C组椎管内侵占率分别增加到43.4%±2.5%和88.1% ±2.3%;MRI提示球囊扩张后对脊髓腹侧右侧半形成压迫.置管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无明显受损,球囊扩张后B、C组出现后肢运动障碍.除A组外,病理检查显示球囊扩张压迫48 h后,相应节段脊髓呈现灰质内神经元胞体缩小,数量减少,胞体周围间隙增大,白质轻度脱髓鞘,部分轴突空泡样变;压迫72 h后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 球囊扩张后神经、影像和病理学的评估结果符合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的特点.经皮穿刺置管技术能够避免破坏脊髓正常生理环境,模拟符合临床实际的闭合损伤机制,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脊髓损伤建模方法.
黄轩陈智王琨何平李凤宁张帆綦柯宋庆鑫汤译博唐沂星侯藏龙沈洪兴
关键词:脊髓损伤球囊压迫
颈椎病减压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病减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相关临床研究主要围绕医源性损伤、栓系效应和脊髓病变加重等假说展开。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通过完善术前脊髓病变程度评估,严格把握减压手术指征,合理制定减压术式,各国学者针对神经根麻痹的致病机理,开展了如预防性椎间孔切开以及常规使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等预防措施,以期减少该病的发生率。本文就颈椎病减压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
王毅峰邓克强黄轩李凤宁张帆陈智沈洪兴
关键词:颈前路减压术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成形术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经皮锥体成形术中椎弓根穿刺定位的尸体和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经皮椎体成形(PVP)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其辅助椎弓根穿刺定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分别进行尸体及临床验证。
黄轩李凤宁沈洪兴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个体化导航模板
利用CT测量指导退变颈椎长节段前路钢板的设计构思
2015年
目的 利用CT测量退变颈椎矢状径、横径、椎体高度及螺钉间距,探讨适用于长节段退变颈椎的钢板要求及设计思路。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自2013-06—2014-06诊治的颈椎病80例,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进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在PACS系统上测量颈椎CT参数。横断面上,分别测量矢状径、横径,在椎间隙水平测量钩椎关节内径;矢状面上,测量颈椎各椎体和椎间隙高度,测量预期螺钉间距和实际螺钉间距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颈椎各椎体的矢状径从上缘到正中到下缘逐渐增加,C2-7各椎体相同水平矢状径逐渐增加,C2下缘水平为(16.75±1.16)mm,C6下缘达到(19.28±2.08)mm。颈椎各椎体的横径从上缘到正中变化不大,从中分到下缘逐渐增加,从C2-7各椎体相同水平横径逐渐增加,C7水平横径为(31.01±2.28)mm。钩椎关节内径从C3-7逐渐增加,C3水平为(16.07±1.07)mm,C4水平为(17.42±1.58)mm,C5水平为(18.44±1.37)mm,C6水平为(20.79±1.40)mm,C7水平为(23.22±2.68)mm。颈椎前缘椎间隙和椎体高度无显著的从头段向尾端递增趋势。按照现有钢板设计,头尾两侧的螺钉间距在(16.96±1.95)mm到(17.51±1.59)mm之间,均显著高于实际需要的间距(12.84±1.53)mm到(14.50±1.69)mm。结论 退变颈椎虽然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但其横径和矢状径均向尾端逐渐递增,尤其是颈椎横径头尾两端的差异较大。现有的宽度均一、螺钉间距相等的钢板不完全适用于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根据CT测量结果,可考虑设计螺钉间距不等的梯形钢板以满足长节段颈椎前路手术。
张帆侯藏龙唐沂星李凤宁宋庆鑫王毅峰沈洪兴
关键词:颈椎退变多节段CT测量
全椎板薄化层揭法治疗胸椎管狭窄症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探讨采用全椎板薄化层揭法治疗由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和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mental ligament,OPLL)引起的胸椎管狭窄症的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121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1例,女70例;年龄45~71岁,平均54.8岁;单纯胸椎OLF 72例,单纯胸椎OPLL 21例,合并胸椎OLF和OPLL 28例.对胸椎OLF和胸椎OPLL均采用全椎板薄化层揭法进行治疗.统计病变的节段与平面,测量椎体矢状位夹角,计算椎管面积残余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对术前、术后脊髓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 胸椎OLF的发病,下胸椎占77.0%(137/178);胸椎OPLL,上胸椎占81.1%(43/53).121例患者平均上胸椎后凸角31.5°±6.8°,下胸椎后凸角9.4°±3.5°.椎管面积残余率>80%时,JOA评分从术前的(7.7±1.4)分提高到术后的(9.5±1.6)分;椎管面积残余率在80%~50%时,JOA评分从(5.2±1.8)分改善到(8.6±2.1)分;椎管面积残余率<50%时,JOA评分从(4.8±1.4)分改善到(5.6±1.3)分.结论 胸椎OLF好发于下胸椎,胸椎OPLL好发于上胸椎.术前椎管面积残余率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只要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相对应,应尽早手术,手术应尽量切除骨化物.胸椎管狭窄症术后易复发,再次手术更应注意减压范围和减压技巧.
严宁李凤宁侯铁胜陈肇辉张海龙栗景峰
关键词:胸椎椎管狭窄
人交联脱细胞羊膜基质复合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增强修补巨大肩袖撕裂的实验研究
目的:将自制人交联脱细胞羊膜基质(AAM)复合间充质干细胞后,评估其用于增强修复大鼠巨大肩袖撕裂,促进肩袖愈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经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和批准,并事先征得15位孕妇或其直系亲属的知情...
黄轩李凤宁徐卫东
关键词:交联
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装置
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装置,它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含空心螺钉、球囊、球囊连接管、注射用橡胶卡紧头;空心螺钉的内部设置有球囊连接管,球囊连接于球囊连接管的前端,注射用橡胶卡紧头连接于球囊连接管的后端;本实用新...
沈洪兴陈智黄轩张帆李凤宁
文献传递
选择性钙蛋白酶抑制剂E-64-d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利用急性脊髓损伤SD大鼠动物模型,探讨E-64-d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单纯损伤组;E-64-d治疗组;MP治疗组;MP与E-64-d联合治疗组。给与钙蛋白酶抑制剂E-64-d和/或甲基强的松龙(MP)腹腔注射。分别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水平。免疫组化测定各时间点Calpain1与GFAP的表达变化;每天同一时间对大鼠进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及感觉功能评分。[结果]TUNEL检测显示,治疗组神经元细胞凋亡减少,Caspase-3的活性均减弱。损伤后脊髓组织中Calpain 1活性增加,应用E-64-d治疗后得到抑制。损伤后3 d Calpain 1和GFAP的表达增强,但治疗组显著低于损伤组。BBB运动功能评分显示,治疗组大鼠的运动功能得到增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联合使用E-64-d和甲基强的松龙(MP)的效果要好于单独使用E-64-d或MP。[结论]E-64-d具有减轻急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其与MP联合使用效果更加明显,Calpain抑制剂具有治疗脊髓损伤的潜力。
张子峰黄正王凌椿李凤宁马辉康一凡
关键词:脊髓损伤钙蛋白酶
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分析比较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初步探讨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8年7月年-2011年6月,收治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1例符合纳入标准,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a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作为治疗后临床效果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情况。进一步将JOA评分改善率与治疗方式、性别、年龄、病程、节段性前凸角、C2-7活动度、脊髓受压程度进行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明确其与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关系。结果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本组病例分为2组,A组53例,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平均随访30.68个月。B组3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平均随访34.68个月。对于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比,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程(P〈0.01)、节段性前凸角(P〈0.01)2个因素与JOA评分改善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病程较短、节段性前凸角较大的患者治疗后效果较好。结论对于MRI T2加权像伴有髓内高信号的轻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并无显著差异,然而病程较短、节段性前凸角较大的患者治疗的效果优于病程较长、节段后凸的患者。
李凤宁张帆何平黄轩侯铁胜沈洪兴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磁共振成像预后
基于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个体化椎弓根置钉导航模板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三维打印成型技术制备个体化椎弓根置钉导航模板的可行性,并对该方法辅助置钉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选取5只雄性崇明山羊,将全脊柱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C3-6、T3-6和L3-6节段,设计与椎体后部贴合的阴模,利用三维打印技术成型,基于椎体模型直视下徒手将阴模制成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并在其辅助下于目标椎体置入双侧椎弓根螺钉。术后再次行CT扫描评估螺钉位置。结果共制作60个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119枚,l枚螺钉因椎弓根发育异常而放弃置钉。CT扫描轴位图像显示114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5枚部分穿破椎弓根壁;矢状位图像提示除2枚螺钉突破椎间孔外,余钉位准确。结论基于CT图像,使用Mimics软件能够精确重建并建立椎体及其对应阴模。利用三维打印模型所设计的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脊柱后路的精确置钉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黄轩王毅峰李凤宁张帆王琨陈智阳青松沈洪兴李明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MIMICS软件个体化导航模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