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奇
-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公众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就上海市公众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看法、态度及相关法律、职业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开展问卷调查,为上海市今后的职业卫生的工作重点和宣传明确方向。[方法]在全市范围选取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对7876人开展问卷调查,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知晓情况较好,知晓率达95.9%。具有维权索赔意识的比例为95.7%;公众认为职业病防治工作主管部门应为政府(统领全市的领导机构)及卫生部门(具体事务主管部门);公众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评价较高,评价差的比例仅为8.7%,在职业病防治态度上,有53.5%的调查对象不知道自己工作岗位是否有职业危害因素;在职业病防治常识上,调查对象对酸碱等伤害处理常识、喷漆作业防护、电焊作业危害等方面掌握较差,男性对上述知识的知晓程度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知晓率也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文化程度增高,职业病防护知识知晓率也相应增高。[结论]在今后开展职业病防治常识的健康教育中,应充分发挥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三方的力量,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岗位的人群开展相应的普及宣教,将企业职业卫生培训与职业安全培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应针对重点职业危害、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开展以专业培训为主,形式多样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知识知晓水平。
- 蒲立力刘美霞杨凤瞿菁李传奇尹艳贾晓东
- 关键词:职业病防治
- 低浓度一氧化碳对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背景]针对低浓度一氧化碳(CO)暴露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短期效应,在不同地域不同的人群中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可为制定控制大气CO污染的行政决策提供参考,为CO毒理、生理学研究提供线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的]定量评价低浓度CO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短期效应。[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总心脑血管疾病及冠心病、中风的每日死亡数据以及同期上海市大气污染物[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和气象资料(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将当日至前5 d单日滞后(lag0~lag5)的污染物浓度和当日至前1、3、5 d的污染物浓度移动平均值(lag01、lag03、lag05)分别引入模型,分析低浓度CO与总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风死亡的关联性,然后同时引入其他大气污染物进行多污染物模型拟合。以超额危险度(E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增加的死亡风险。[结果]研究期间,CO的每日质量浓度(下称浓度)为(0.74±0.28)mg·m^-3,远低于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4 mg·m^-3),浓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闵行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为19544人。单污染模型中,CO与总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风死亡风险的关联均在lag05时最高,CO浓度每升高0.1 mg·m^-3,居民总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风死亡风险升高,其ER(95%CI)分别为2.23%(1.34%~3.12%)、1.53%(0.19%~2.89%)和2.76%(1.57%~3.97%)。双污染物模型中,在分别调整了PM2.5、PM10、SO2和NO2以后,其效应失去了统计学意义。在最大效应滞后时间(lag05)条件下,CO浓度与3类死因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均呈近似线性的缓慢上升状态,且无明显阈值。[结论]低浓度CO暴露对人群总心�
- 应圣洁陈丽顾怡勤汪曦陈林利李传奇
- 关键词:一氧化碳心脑血管疾病中风
- 公共卫生应急人员N95过滤式防护口罩适合性调查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评价公共卫生应急人员对常用N95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比较适合性测试结果与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指导公共卫生应急人员科学选用防护口罩。【方法】采用环境气溶胶冷凝核计数器法,对235名上海市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应急人员进行定量适合性测试;通过问卷法调查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比较适合性测试结果与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60人通过适合性测试,通过率为68.1%;通过各项测试动作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与适合性测试通过率的一致性比较,kappa值范围为-0.09~0.43,除测试动作5(大声说话)的kappa值>0.4,其他6个测试动作的kappa值均<0.4,测试动作8(正常呼吸)的kappa值和符合率均为最低,分别为0.09和49.7%。【结论】口罩佩戴气密性主观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较差,无法反映真实防护效果,无法取代适合性测试。建议公共卫生应急人员以适合性测试结果为依据,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呼吸防护产品,以保证高水平的呼吸防护效果。
- 李传奇尹艳
- 2004年~2008年上海市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
- 目的:探讨上海市职业病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4年~2008年上海市近五年职业病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①近五年上海市共报告职业病2522例,职业...
- 贾晓东瞿菁李传奇刘美霞尹艳胡训军余慧珠彭娟娟陈良
- 关键词:劳动卫生卫生统计流行病学
- 文献传递
- 二甲基乙酰胺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作业场所二甲基乙酰胺(DMAC)浓度与职业人群生物监测指标水平的关系,进一步探讨DMAC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方法]对生产4,4’-二氨基二苯醚的某企业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连续采集32名DMAC接触工人工作周第1天、第2天及第5天的班前和班末尿样,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尿中甲基乙酰胺(NMAC)水平;同时应用个体采样器收集工作日的作业场所空气中DMAC,并进行浓度测定。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班末尿中NMAC水平与个体接触量、工龄、年龄的相关性;同时收集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分析DMAC接触浓度与健康效应的关系。[结果]车间内空气中DMAC 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8 h-TWA)为(121.32±164.31)mg/m^3(1.30~818.20 mg/m^3),其中26份样品DMAC浓度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0 mg/m^3),超标率81.25%。不同工作日的班前及班末尿中NMAC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DMAC接触工人班末尿中NMAC水平与空气中DMAC个体暴露浓度呈正相关,lgρ_(NMAC)(mg/g)=0.303+0.677lgω_(DMAC)(mg/m^3)(R^2=0.725,F=63.18,P<0.001)。[结论]研究发现尿中NAMC并无蓄积现象,工作班末尿NMAC水平与空气中DMAC浓度呈良好对数线性关系,工作周内的任一次班末尿NMAC测定均可用于DMAC职业接触评估。根据回归方程及我国DMAC职业接触限值,推导出DMAC的职业接触生物限值为工作班末尿中NMAC水平为15.27 mg/g。
- 杨凤郭薇薇李传奇沈朝烨谢强鸣胡训军刘美霞尹艳汪国权贾晓东
- 关键词:二甲基乙酰胺生物接触限值半衰期
- 1949—2019年上海市职业性尘肺病回顾性调查分析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职业性尘肺病发病特点及变化趋势,为职业性尘肺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上海市1949—2019年职业性尘肺病回顾性随访调查结果,描述性分析职业性尘肺病在发病年龄、工龄、性别、生存状态、尘肺种类、行业类别、地区分布以及医疗保障情况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结果上海市累计报告职业性尘肺病共计6 742例,1 711例尚存活,现患比例为25.38%,男女发病比例为9.80∶1,以尘肺壹期为主(5 810例,86.18%),尘肺病平均发病年龄(50.90±10.68)岁,平均接尘工龄(18.35±10.01)年。近十年(2010—2019年)尘肺病发病在职业病发病中占比明显下降,仅占总数的6.32%。尘肺病种以矽肺(3 358例,49.81%)、铸工尘肺(1 519例,22.53%)、石棉肺(674例,10.00%)、电焊工尘肺(637例,9.45%)为主;2000年后电焊工尘肺病发病在尘肺病例中的占比逐渐升至首位。现患尘肺病例中有95.68%(1 637例)享受不同类型医疗保障,无任何医疗保障者均为来沪人员。结论上海市职业性尘肺病发病呈下降趋势,电焊工尘肺、矽肺是现阶段防治的重点病种,外来人员医疗保障水平较低。应总结职业性尘肺病防治经验,按病种分类管理,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劳动保障水平,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
- 瞿菁刘美霞窦婷婷丁文彬郭薇薇李传奇蒲立力杨凤尹艳庄冉
- 关键词:回顾性调查发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