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诚

作品数:366 被引量:3,776H指数:2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8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1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24篇颅脑
  • 114篇脑损伤
  • 87篇颅脑损伤
  • 51篇肿瘤
  • 46篇手术
  • 44篇胶质
  • 41篇胶质瘤
  • 40篇颅内
  • 40篇创伤
  • 38篇细胞
  • 31篇外科
  • 30篇颅脑伤
  • 30篇脑伤
  • 29篇血管
  • 26篇重型
  • 25篇脑膜
  • 24篇外科手术
  • 24篇脑肿瘤
  • 23篇重型颅脑
  • 21篇栓塞

机构

  • 350篇第二军医大学
  • 14篇济南军区总医...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南京军区福州...
  • 8篇中国科学院上...
  • 7篇上海市肿瘤研...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复旦大学
  • 4篇昆明医学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福州总医院
  • 4篇解放军第41...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上海长征医院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广州军区武汉...
  • 2篇江西医学院
  • 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363篇朱诚
  • 215篇张光霁
  • 187篇卢亦成
  • 99篇江基尧
  • 54篇丁学华
  • 50篇白如林
  • 47篇于明琨
  • 38篇杨中坚
  • 30篇梁玉敏
  • 29篇侯立军
  • 29篇黄承光
  • 27篇张晓鹏
  • 26篇胡国汉
  • 23篇陈志刚
  • 21篇骆纯
  • 21篇蔡如珏
  • 17篇陈左权
  • 16篇袁国梁
  • 15篇楼美清
  • 12篇王成海

传媒

  • 72篇第二军医大学...
  • 48篇中华神经外科...
  • 38篇中华创伤杂志
  • 29篇上海医学
  • 14篇解放军医学杂...
  • 1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2篇中国临床神经...
  • 9篇国外医学(神...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7篇中国微侵袭神...
  • 5篇功能性和立体...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华国际医学...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福州总医院学...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3篇人民军医
  • 3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年份

  • 1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2篇2004
  • 22篇2003
  • 23篇2002
  • 43篇2001
  • 23篇2000
  • 26篇1999
  • 27篇1998
  • 30篇1997
  • 26篇1996
  • 16篇1995
  • 22篇1994
  • 15篇1993
  • 20篇1992
3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端粒酶活性在脑胶质瘤中的检测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通过检测脑胶质瘤中端粒酶的表达活性及肿瘤增殖标记抗原 Ki-67的表达 ,初步探讨端粒酶活性水平与脑胶质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集 4 0例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4例正常脑组织 ,通过半定量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 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水平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瘤标本的增殖活性标记抗原 Ki-67。 结果 :4 0例胶质瘤标本中有 3 3例 ( 82 .5% )检出端粒酶活性 ,而正常脑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表达 ;不同级别胶质瘤之间端粒酶活性水平有明显差异。端粒酶活性高低与 Ki-67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 r=0 .74 5,P<0 .0 5)。 结论 :提示端粒酶活性可作为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标记之一。
刘平卢亦成夏放袁国梁朱诚
关键词:端粒酶端粒神经胶质瘤脑肿瘤
脑损伤时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1998年
通过检测脑脊液/血浆总蛋白比值(PR),探讨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脑损伤程度及血脑屏障通透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观察了大剂量地塞米松对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1材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重型颅脑伤患者137例,男85例,女52例,年龄(36.91±17.56)岁,...
袁绍纪朱诚张洪俊司永兵司永兵江基尧尹加于明琨卢培刚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脑屏障通透性脑脊液
急性颅脑伤早期脑脊液中血管加压素含量变化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32只雄性猫随机分为4组,以自由落体法致动物局限性脑挫裂伤。研究表明,颅脑伤后脑脊液中VP含量显著升高,脑含水量明显增加,颅内压升高;脑室内注入VP后脑含水量进一步增加,颅内压显著升高;脑室注入VP抗血清可控制颅内压升高,减轻脑水肿。提示VP参与急性颅脑伤的发病过程,脑脊液中VP含量过份升高可加重脑水肿与继发性脑损伤。
刘子生路长林王成海朱诚张洪俊冯红燕
关键词:血管加压素颅内压脑水肿脑脊液
282例颅脑伤病人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9
1997年
目的:明确造成颅脑伤病人死亡原因,为提高颅脑伤病人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282例颅脑伤死亡病人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82例中,车祸(49.6%)、坠落伤(24.8%)、跌伤(19.5%)是导致颅脑伤的最常见原因。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脑肿胀所致的颅内高压(41.5%)、脑干伤(28.4%)和肺部并发症(15.2%)是导致颅脑伤死亡的最常见因素。结论:寻找行之有效的控制创伤后颅内高压,防治肺部并发症是降低颅脑伤病人死亡率的关键。
江基尧林兆奋高国一卢亦成朱诚张光霁于明琨梁玉敏姜正武
关键词:颅脑伤病人死亡肺部并发症颅内高压跌伤坠落伤
大剂量维生素C和地塞米松治疗猫急性颅脑伤的对照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对急性颅脑伤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自由落体法致猫脑挫伤后分组静脉滴注维生素C(200mg/kg)和地塞米松(5mg/kg),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AVP和Dyn-A含量的变化,对挫伤区脑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维生素C治疗组动物脑创伤区病理改变明显好于颅脑伤组,脑含水量、颅内压以及血浆和脑脊液中AVP和Dyn-A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颅脑伤组,与大剂量地塞米松组相比,脑含水量亦显著降低。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急性颅脑伤与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效果相当,而且在降低脑水肿方面优于地塞米松。
刘子生张加光朱诚朱诚王成海
关键词:颅脑伤维生素C大剂量
小剂量IL-2促进大鼠脑损伤后记忆功能恢复被引量:5
1996年
目的:为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脑损伤后记忆功能恢复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测方液压大鼠脑损伤模型,观察侧脑室注射(icv)rhIL-2对大鼠记忆功能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实验选用雄性SD大鼠,伤后1~3d连续icvrhIL-2,分3组(30,60,300U),NS治疗为对照组。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记忆功能。结果:发现rhIL-2能明显改善大鼠脑损伤后学习记忆功能,尤以60U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并且能缩小皮层空洞,60U组伤后2周时的空洞面积为0.07mm×0.10mm,NS组为0.51mm×1.0mm,相差显著(P<0.01);rhIL-2治疗组海马CA2,CA3区神经元死亡较少。结论:小剂量IL-2对神经元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和促进创伤修复作用。
钱锁开朱诚卢亦成江基尧张光霁
关键词:脑损伤白细胞介素记忆功能
犬颅脑火器伤远隔部位脏器损伤的观察
1991年
关于颅脑火器伤时远隔部位脏器受累情况很少研究,因此作者在7.62mm弹头颅脑伤的实验研究中进行了远离原发伤道的内脏损伤的观察。
张光霁雷鹏朱诚刘荫秋
关键词:颅脑火器伤远隔部位脏器损伤
小脑延髓池注射谷氨酸单钠对猫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探讨兴奋性氨基酸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才法:在已建立的猫创伤性脑水肿模型基础上,伤后20min小脑延髓地内注入谷氨酸单钠溶液,伤后6h测定两侧大脑半球脑含水量及阳离子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含水量及Na+,Ca2+含量明显增加;K+,Mg2+含量则相应降低,这种变化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谷氨酸有加重创伤性脑水肿的作用,谷氨酸使Na+和Ca2+内流增加可能是其加重脑水肿的主要病理生理机理。
于明琨朱诚张光霁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水肿谷氨酸单钠
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8
2003年
我科 1991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对 4 6例大脑镰旁脑膜瘤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按 Sim pson切除分级 ,本组 级切除 35例 ,占 76 .1% , 级切除 11例 ,占 2 3.9% ,无手术死亡 ;随访 9个月至 8年 5个月 ,无肿瘤复发。这提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 ,降低复发率 。
丁学华卢亦成陈志刚胡国汉楼美清骆纯张光霁朱诚
关键词: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疗效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颅脑创伤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被引量:9
1994年
观察30例颅脑外伤伤员血清和脑脊液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变化,并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5mg/kg)和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mg/日)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发现,颅脑损伤后血清和脑脊液中LPO的含量明显升高(P<0.001);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组术后第3日血清和脑脊液中LPO的含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治疗组(P<0.05),术后第3日颅内压也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01),大剂量组伤员的Glasgow昏迷计分(GCS)恢复到15分所需的时间也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提示:颅脑损伤后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大剂量地塞米松能有效地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水肿。
姜正武杨中坚朱诚张光霁江基尧
关键词:颅脑损伤地塞米松过氧化脂质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